近年來,共享充電寶解決了人們外出時對手機的“電量焦慮”,為消費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但記者近日發現,共享充電寶超1分鐘也按1小時計費、歸還后仍在計費、莫名付費開通會員、好借難還等亂象頻現,成為消費者投訴的一大問題。
共享充電寶5年價格翻3倍
7月以來
“共享充電寶每小時4元起步貴嗎”
“共享充電寶電用完只充了30%”
“共享充電寶明碼標價成新型刺客”
等話題多次沖上微博熱搜
在上海,共享充電寶價格普遍在3-5元/小時,在熱門景區與商圈,其周邊共享充電寶價格達到7元/小時,在酒吧,價格可達到8元/小時。以最低3元/小時價格計算,共享充電寶5年間價格漲了3倍。
近日,部分景區內共享充電寶每小時收費10元、超1分鐘也按1小時計費引發關注,不少消費者質疑這種計費方式不合理。據媒體報道,消費者方女士在北京黃花城水長城掃了一個共享充電寶,用了4小時9分鐘被扣了50元,她認為“貴得太離譜”。
記者隨機走訪了30家店鋪,其中27家均為以“1小時”為單位進行收費,其余3家按照“30分鐘”為單位進行收費,部分有1分鐘至3分鐘的免費歸還條件。也就是說,在以小時為單位的店鋪租借充電寶時,哪怕只用了1分鐘,也需要按照1小時的標準來付費。有消費者表示,“這太不合理了。”
此外,共享充電寶充電速度慢也遭到了網友吐槽。一消費者向記者反映,一小時自己的手機只能充電30%左右,也就是說充滿手機需要三四個小時,花費9元到20元。不少消費者吐槽,充電太慢、價格太貴,自己會卡著時間,在最后一分鐘把充電寶還上,生怕多充一分鐘又要多付一小時費。
共享充電寶收費差異大
店鋪、代理商、平臺三方分成
記者發現,在北京嘉里中心地下一層,中間島臺店鋪擺放的共享充電寶收費為5元/小時,然而,對面相距5米左右的另一家餐廳收費僅為4元/小時。
共享充電寶的價格
到底是由誰來定呢?
嘉里中心地下一層餐廳的工作人員表示,充電寶的價格是店鋪自己定的,對面餐廳的充電寶在外面擺放更加顯眼,面向的是過路比較急用的用戶,因此可能更貴些。自己店的機器在餐廳內部擺放,主要面向來吃飯的用戶,所以價格稍低一些。
記者以加盟者的身份咨詢后發現,充電寶的價格一般由代理商和店鋪共同商定,代理商負責充電寶的租用成本,店鋪只需承擔充電站的電費,最后收入由代理商、店鋪和平臺方三方參與分成,店鋪一般分成30%左右,人流量大的店鋪話語權也比較高,平臺方抽成10%左右。也就是說,10元一小時的充電寶,平臺方賺1元,店鋪分成3元,而代理商則有6元。如果消費者忘記還,最后購買了一個充電寶,則一般店鋪可得2元,代理商得16元左右。
市場監管部門和消協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