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共享充電寶租借點位置相近,但計費標準并不一致
3月14日,記者針對相關情況咨詢了“美團”共享充電寶官方客服,該客服稱,“計價規則以掃碼后彈出的界面提示信息為準,價格會根據所在的城市、門店和場景有所不同?!蓖瑫r稱,每個門店的計價規則不同,并沒有統一規定。
除價格爭議外,不少網友還反映出充電慢、還充電寶難等問題。以上述杭州市消保委調查數據為例:共享充電寶60分鐘平均可以給手機充39%的電;非共享充電寶60分鐘平均可以給手機充66%的電。顯然,非共享充電寶的充電效率高于共享充電寶。以此也反映出,共享充電寶充電速度、效率與消費預期有偏差,與非共享充電寶存在差距。
關于共享充電寶“性價比”等問題,近日有網友稱,“我出差借用的充電寶,10個有8個充電寶充一個小時后,手機電量并沒有漲多少,我不怕貴一點,就怕充電太慢了。”
共享充電寶為何成“價格刺客”?
共享充電寶為何從昔日的“電量衛士”,變身成為今日的“價格刺客”?
近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共享充電寶頻頻漲價,主要歸結于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成本上升,共享充電寶企業面臨采購成本的上升以及運營費的上漲,上述成本增加可能會轉嫁給用戶;二是競爭壓力,共享充電寶行業競爭激烈,為保持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一些企業不得不調整價格以提高收入;三是收入模式單一,目前共享充電寶主要收入依靠共享充電寶的租金,為擴大收入只能通過漲價的形式。
“目前共享充電寶租賃服務定價是市場調節價,其經營者普遍采用場景定價模式,在特定場景和大數據定價策略的驅動下,根據城市、區域位置、消費場景、競爭態勢、市場實際需求和商戶經營情況等進行租賃服務定價。”四川善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小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以上因素造成了共享充電寶價格不斷上漲、一些地區或場景下價格甚至更高的情況。
對此,陳禮騰建議,針對共享充電寶市場的亂象,首先需要政府和相關部門制定相應規制,明確共享充電寶企業的責任和義務,規范其經營行為。此外,加強對企業的日常監管和檢查,確保其按照規定提供服務,防止價格欺詐、惡意扣費等問題的發生。同時,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建立投訴舉報機制,及時處理消費者的投訴和舉報,為消費者提供堅實的保障。
對于消費者而言,也應提高自身的消費意識,理性使用共享充電寶,了解共享充電寶的使用規則和價格,避免因不了解規則而遭受損失。同時,保護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和惡意扣費等問題。此外,消費者還可以探索其他充電方式,減少對共享充電寶的依賴,降低開支。
此外,蒙媛建議,企業可以考慮在共享充電寶內增加計量電費裝置和顯示屏,讓消費者直觀地看到有多少電量充進手機,同步的價格變化也顯示在一旁,還可以設置提示音,提醒消費者及時歸還。
“比如像新能源汽車充電一樣,以不同時段的電費和充電量進行計費,價格清晰明了,消費者也能提前做好充電量和費用的規劃?!泵涉抡J為,還可以增加新的功能,比如學習自助加油站的方式,讓消費者可以在手機或充電寶上預設充電費用,到了時間自動停止充電和計費,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用戶體驗更好、更合理的消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