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企業紓困,國務院再次聚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公開《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下稱《意見》),通過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準入成本、規范涉企收費、優化涉企服務、加強公正監管、規范行政權力等23條舉措,來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
其中,進一步規范政府涉企收費備受企業關注。涉企收費除了政府收費外,還包括市政公用服務價外收費、金融服務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物流服務收費等,而這些收費都在此次《意見》規范的范圍內。
此次《意見》要求,嚴格規范政府收費和罰款。比如,《意見》稱,嚴格規范行政處罰行為,進一步清理調整違反法定權限設定、過罰不當等不合理罰款事項,抓緊制定規范罰款設定和實施的政策文件,堅決防止以罰增收、以罰代管、逐利執法等行為。
不久前,國務院督查組針對一家個體戶賣了5斤芹菜后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罰了6.6萬元事件進行調查走訪。面對督查人員,當地市場監督局相關負責人承認 “芹菜案”確實存在問題,在處罰上過罰不當,并將更多通過責令改正、批評教育等措施,督促小微主體合規經營。
今年以來受疫情、退稅減稅、樓市低迷等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尤其是稅收收入受到一定沖擊,為了緩解收支矛盾,一些地方的非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稅收收入102667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增長0.7%,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13.8%;非稅收入223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9%。
一些人士擔心,個別地方通過加大罰款來增收,而此次《意見》明確要求堅決防止以罰增收。
據了解,今年前7個月非稅收入大增,增量近四分之三體現在地方。前7個月,地方非稅收入快速增長15.9%,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以及與礦產資源有關的收入增加。地方罰沒收入前7個月保持10.4%增幅。這主要是涉案財物罰沒收入和部分沿海城市圍填海罰沒收入增加。
今年為了給企業紓困,中國出臺了一攬子稅費支持政策,并在近期不斷加碼,預計減負規模超過3萬億元。此次《意見》還要求,嚴厲查處強制攤派、征收過頭稅費、截留減稅降費紅利、違規設置罰款項目、擅自提高罰款標準等行為。
今年國務院已經啟動了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聚焦交通物流、水電氣暖、地方財經、金融、行業協會商會和中介機構五大領域,重點整治落實降費減負政策不到位、借疫情防控違規設立收費項目、不按要求執行國家和地方已出臺的惠企收費政策、收取明令取消的費用、強制捆綁銷售、亂檢查、亂罰款等問題。
此次《意見》要求,2022年底前,完成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重點查處落實降費減負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執行惠企收費政策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