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強總理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汽車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備受關注,相關建議、提案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
近年來,多家車企推出了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落地。自動輔助駕駛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放駕駛者的雙手,但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也面臨著不少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認為,當前,行業內的智能駕駛產品在功能定義、安全性能、人機交互、運行條件、數據應用等方面仍有較大差異,存在駕駛安全和數據安全隱患。為更好地向智能汽車用戶提供安全舒適的產品體驗,進一步增強我國汽車品牌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競爭優勢,需盡快推進相關法規標準和產品監督管理辦法落地,規范智能駕駛產品的安全應用。
為此,雷軍建議,盡快建立輔助駕駛產品安全監督管理機制,加快輔助駕駛安全技術要求及測試驗證標準落地應用,細化駕駛員在環及風險提示等人機交互要求,規范輔助駕駛功能的正確使用,打造更安全的輔助駕駛體驗。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高峰時期充電難、排隊時間長成為了用戶的一大痛點。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認為,借助車輛的自動駕駛能力,實現無人駕駛夜間自主尋樁充電,將用電負荷從日間高峰期規?;w移至夜間低谷期,可有望顯著改善日間高峰期的供需矛盾,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利用率,充分發揮夜間電力富余且低成本的優勢,但尚缺乏相關政策法規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