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起
關于記憶,我特別迷戀的一個文本,是博爾赫斯的短篇小說《博聞強記的富內斯》。
富內斯在一個落雨的午后從馬上摔下來,醒來后,一切記憶顯得既龐雜又鮮明,強烈到他承受不了,連最遙遠、最瑣細的記憶也是。
「他能記起某年某月某日破曉時分南方天空云朵的形狀,并跟他僅看過一次的某本皮革封面上的紋路并比。他可以清晰的回憶起一直變幻不停的火焰不可勝數的灰燼、一次時間拖長的守靈過程中一個死人的許多不同的臉部變化?!?/p>
我們可以說,記憶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遺忘。當我們回憶時,其實是在選擇遺忘另一些事。
記憶與愛情的關系可能更緊密。失戀的人都能體會聶魯達那句「愛情太短,遺忘太長」。
失戀時的悲傷,來自于一次次回憶起愛人的形象、相處的點滴、甜蜜的話語、憤怒的話語,回憶召喚出那些細枝末節的感受與情緒。
《純潔心靈的永恒陽光》找到了一條獨特的路徑,來探討記憶與愛情的關系。用科幻故事的預設前提(記憶消除機器),來講述一個敏感且柔軟的愛情故事。
《純潔心靈的永恒陽光》
當查理·考夫曼這個好萊塢腦洞最大的編劇,遇見米歇爾·岡瑞這個視覺想象力最瑰麗奇異的導演,就碰撞出了這部甜蜜與憂傷、溫暖與冰冷、柔情與絕望混雜的奇妙作品。
岡瑞的天真童趣平衡了考夫曼晦澀枯燥,考夫曼的深度哲思平衡了岡瑞漫無邊際的游戲感。最終,在考夫曼式復雜多層次的敘事文本與岡瑞式天馬行空的視覺影像之間,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平衡。
一、查理·考夫曼的敘事藝術
《純潔心靈的永恒陽光》絕對不是考夫曼最有深度的劇本,但一定是考夫曼最好看、最受大眾喜愛的一部。
羅杰·伊伯特認為,「查理·考夫曼是少數幾個真正重要的編劇之一:他真正地將劇本轉化成了他的媒介??挤蚵窃诟吒咴谏系牡胤酵⒏瘳敗げ衤黄饘懽?。」不管你是否贊同伊伯特這種不遺余力的贊美,但這一評價多少顯示了考夫曼在當代好萊塢的重要性。
思想與記憶、現實與幻想、真實與虛構,是考夫曼的一貫主題。《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中,通過一棟大廈中詭異的七層半,現實與潛意識被一條通道連接在一起。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
《改編劇本》中,真實與虛構模糊了邊界,戲里戲外的人生亦真亦幻。
《改編劇本》
《紐約提喻法》更是將漫長人生與廣闊世界,微縮在一座如城市般的大劇院中。這部高度智性晦澀的作品,融合了藝術的自反性與存在主義的虛無感,同時彌漫著一種絕望的情緒。
《紐約提喻法》
《純潔心靈的永恒陽光》的迷人,來自于考夫曼對于通俗敘事文本的改寫,他借用并融合了幾種類型,但又在很大程度上解構和顛覆了這些類型元素。
這部電影混合了科幻電影的想象力、愛情喜劇的浪漫、復婚喜劇的爭吵、謎題電影的智力迷宮,但又不屬于任何一種類型。
首先是科幻電影。影片套用了科幻電影的外殼——一臺可以消除人部分記憶的機器。
男主角喬爾在失戀后,發現對他形同陌路的女友克萊門汀原來是在一家小公司做了記憶消除手術,于是,痛苦的喬爾也選擇消除對她的記憶。但失憶的兩人再次重逢,并宿命般地又一次一見鐘情。
選擇科幻電影的外殼來講述這個柔軟的情感故事,就包含了一種悖論——相信主觀記憶、內心情感可以被冰冷的機器消除,但又相信無可救藥的、宿命的愛:無論忘記對方多少次、再次遇見還是會如命運般被擊中、無處可逃。
雖然整部電影彌漫著一種憂傷情緒,但在敘事上,影片卻借用了好萊塢經典類型復婚喜劇(Remarriage Comedy)的敘事模式。
復婚喜劇是神經喜?。⊿crewball Comedy)的一個亞類型,敘事的基本模式是:性格古怪的一對怨侶在一開始就已經結婚/同居,卻因為性格、階級的差異而離婚/分手,又因為機緣巧合重新認識到婚姻/愛情的價值,最終走向復婚/復合。
復婚喜劇包含著情侶之間無休無止的爭吵與沖突,是愛與恨復雜情感的統一體,是一種「痛中有愛,愛中有痛」。
另外,考夫曼用謎題電影的敘事結構方式,來講述這個同居—分手—復合的復婚故事。他打亂了故事推進的時間順序,用倒敘的方式,于是變成了復合—分手—回憶同居—復合。
同時,因為有記憶消除的科幻故事前提,使考夫曼在這里玩了一個敘事的詭計,他將男女主角的復合,偽裝成一次陌生男女的初次邂逅(兩人都不記得對方了)。
于是,在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時,倒敘被誤認為是正向敘事。
記憶消除的過程,則是對兩人愛情的一次逆向回溯——一點點追憶兩人的分手、爭執、甜蜜、一直到兩人初遇的時刻,這段回憶從后向前被完整消除了。
弗朗索瓦·歐容的《愛情賞味期》,也是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一對夫妻從離婚、家庭聚會、生育、結婚到最初邂逅的五個片斷。
離婚時兩人的互相厭惡,與相遇時的美好形成巨大反差,悲劇的結局讓開頭的浪漫變得格外憂傷。
《愛情賞味期》
《純潔心靈的永恒陽光》中,編劇考夫曼找到了一種非常靈活的敘事視角。男主角喬爾,既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在外部觀察他的回憶,也可以進入自己的回憶,重新感受這些生命中或悲傷或美好的吉光片羽。
這個故事的浪漫與奇妙,也建立在考夫曼對人物位置的設置上。
當喬爾回憶起一段甜蜜的記憶,他忽然后悔了,想保留這段回憶。隨著記憶中美好的部分越來越多,為了不讓這些記憶被消除,喬爾不得不帶著記憶中的克萊門汀,逃到自己隱藏的秘密——那些羞恥與不堪的記憶中。
考夫曼的巧妙構思和高超技巧,使這個故事全然不同于其他記憶消除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記憶是從外部被觀看的,即便人物能進入記憶,卻無法參與改變回憶(比如陳正道的《記憶大師》)。而喬爾卻仿佛進入他腦海中的那部電影,試圖改變電影的故事。
這個關于記憶/消除記憶的奇思妙想,通過導演米歇爾·岡瑞的視覺想象力,找到了最恰當的視覺畫面。
二、米歇爾·岡瑞的視覺探索
米歇爾·岡瑞是當代最有視覺想象力的導演。他從九十年代開始,拍攝了一系列大膽、帶有實驗性與創造性的MV作品。
在這些作品中,岡瑞探索視覺畫面的表現潛力,試圖將抽象的內容(夢境、記憶、幻想)視覺化。
這些作品的視覺想象力,雖然可能并沒有超過一些實驗電影的探索,但其趣味性、節奏感、音樂性卻令人贊嘆。
米歇爾·岡瑞
《純潔心靈的永恒陽光》中,如何將一段記憶被刪除的過程視覺化?這一挑戰我猜只有岡瑞才能做到。
在電影中,記憶也是通過一個個鏡頭呈現的,那么,像播放電影一樣再現一段記憶是所有創作者都能想到的,但如何在視覺畫面中消除這段記憶?當你按下DELETE鍵,一段記憶從有到無,而岡瑞則把這個從有到無的過程視像化了。
在那段甜蜜的回憶中,喬爾擁抱著克萊門汀,忽然,她杯子上的相片空白了,她也消失了,周圍的家具也一件件消失了。這段記憶于是被抹去。
岡瑞為這一視覺構想設計了很多變化,讓記憶的每一次消除都有某種視覺美感與想象力,同時避免了單調重復。
比如,兩人在冰面上相擁,忽然,背景空間變成了人來人往的街道地面,克萊門汀像是被黑洞吸走了一樣。喬爾拉著克萊門汀逃離記憶時,身后的書架開始變得空白,一層層消失。
這種將人的意識過程(記憶消除)視覺化的方式,即便今天再次觀看,依然覺得非常有創意。
所以,當我看到諾蘭在《盜夢空間》(2010)中,表現快醒了的人夢境坍塌的過程,也采用夢中建筑倒塌的視覺方式,會覺得似曾相識。
甚至在更早一些今 敏的《紅辣椒》(2006)中,也能看到這樣的視覺呈現方式。
岡瑞能把劇本中記憶消除這樣抽象的構思,用視覺畫面呈現出來,得益于他早期拍攝MV時對于影像的實驗與探索。
比如岡瑞在Chemical Brothers的《Star Guitar》中,為音樂中的音符、主題、節奏找到了對應的視覺畫面。
岡瑞在一次旅行中受到火車以及不停變化景色的激發,就決定用變化的畫面來配合韻律的跳動。用同樣的畫面代表音樂中反復的部分,比如用房屋或者對面的火車來代表鼓擊、用煙囪代表某個重音。
《Let Forever Be》將女主角的現實畫面,在幻想中幻化為七重層疊的畫面,用七個真實的舞者來重復她的身影,畫面也變得象萬花筒一樣。
《Around the World》給不同的樂器分配不同的角色:鼓機是骷髏、貝司是運動員、合成器是迪斯科女郎、人聲是機器人、五組角色根據旋律重復不同的動作。
在《Come into My World》中,岡瑞創造了一個不斷疊加、衍生的平行宇宙。Kylie Minogue一圈圈的行走中,每一次都如鏡子般衍生出一個相似的世界,Kyli與形形色色的路人都被不斷復制,仿佛多個平行宇宙被壓縮到一個空間中。
在Cibo Matto《Sugar Water》中,他探索分割畫面的敘事潛力。畫面分割成左右兩部分,分別呈現兩個女主唱,但其實兩邊播放的是同一個長鏡頭(前段跟拍A、后段跟拍B),只不過按一正一反的順序播。
然而,岡瑞后來自己編劇的幾部電影都差強人意,缺少考夫曼的主題深度與對敘事結構的把控,岡瑞的童真和想象力就變得有些輕浮和游戲感。
但在《純潔心靈的永恒陽光》中,一切都恰到好處。記憶消除的過程,被呈現的浪漫、甜蜜與憂傷。
考夫曼原本為這個故事安排了一個悲傷的結局:在多年里,喬爾和克萊門汀一次又一次去那家公司清除對彼此的記憶。當他們老了,克萊門汀又一次接受洗腦程序。她毫無知覺地躺在床上,而喬爾在呼喚她:「你在哪兒,克萊門汀,你在干什么?」這時,技術員按下了按鈕,開動了機器……這個考夫曼最初設想的結局雖然更開放的,更能體現愛情的本質,但卻太絕望了。
回到現在的溫暖結尾,兩人明白了他們曾經的分手、明白了彼此并不合適,但卻仍然愿意接受對方的缺點重新開始。
但影片結尾卻在視覺上,卻保留了一種曖昧性與開放性:兩個人在海灘嬉戲的畫面,在銀幕上重復出現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淡。
這是否暗示著,他們之后不止一次去消除了回憶?電影沒有給出清晰的答案,但這種模糊性,為美滿的結局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而這個故事整體情緒的迷人之處,也正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