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3月7日起,財經節目中心推出特別報道“發展新質生產力 因地制宜怎么干”,看各地各行業如何以新質生產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 各地因地制宜怎么干
廣東:厚實家底不能丟 積極促進產業升級
當前,各地都在加快繪制向“新”而行的“路線圖”,參加全國兩會的各地方代表團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 王偉中:廣東的家電、家居、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等傳統產業,貢獻了制造業1/3的營收和三成的利潤,厚實的家底和優勢我們不能丟。我們將積極促進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今年再推動超過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改,92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山東:利用集群化優勢 重點產業搶先布局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委書記 林武:山東集群化發展的態勢明顯,未來產業重點搶先布局,主要是瞄準前沿技術方向,搶抓賽道、提前落實,培育新的增長點。像濟南的信息產業、包括青島的深?;亻_發、煙臺的商業航天等等這些產業,應該說現在都有了一定的比較優勢。
湖南:找準定位目標 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
湖南代表團圍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了湖南方案。湖南共有3個萬億級產業,16個千億級產業,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中小航空發動機、北斗應用、現代種業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湖南將產業劃分傳統、優勢、新興、未來四大類,每一類又細化為四個方向,指導各市州從16個產業發展方向中,找準自身定位與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省長 毛偉明:圍繞構建“4乘4”現代產業體系,逐個產業鏈明確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核心技術、主打產品,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提升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夯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產業基礎。
發展新質生產力 行業因地制宜怎么干
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代表委員紛紛結合自身所在行業、領域和地域的特點,發表了對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看法。
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 李東生: (對我們來說)培育新質生產力,首先是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其次是以創新驅動發展,三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四是推進基礎技術和材料研發。
全國人大代表、FAST天眼總工程師 姜鵬:(發展新質生產力)基礎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需要長時間積累的,有些是能帶來產業革命的。你不知道哪棵小樹苗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在基礎方面投入,我覺得是,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代表委員認為,今年國內將啟動大規模的設備更新,這也有助于傳統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生產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董事長 莫鼎革:我們產業發展的環境,國際國內的,比如說現在碳足跡、碳排放的要求,這就必然讓我們的生產工藝更加潔凈。這個過程中必然涉及到設備的更新,工藝的優化,甚至是科技的創新作為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隆基集團董事長 鐘寶申:能夠說未來市場上有需求,我們有技術,能夠用先進的制造,對環境友好的這個生產手段,最終滿足社會的需求,能夠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代表委員建議,發展新質生產力緊扣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在固長板、補短板、鍛新板上狠下功夫,探索出發揮本地優勢、展現本地特長的新路子。比如利用風電光伏等資源優勢,發展新興氫能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悅達集團董事長 張乃文:我們計劃利用(江蘇)鹽城的豐富的光伏風力的資源,用綠電制綠氫。現在我們已經建成了利用光伏電解水制氫的和加氫的一體站,利用氫能做原料的環衛專用車。下一步主要是要走綠色甲醇和綠氨這樣的制氫路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建董事長 戴和根:傳統的產業正在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在轉型發展。我們感覺到尤其是新能源新基建的持續推進,應該說我們在國內的市場是大有潛力可挖的。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各地跑出加速度
深圳前海這家專做算法、儲能的信息技術企業,經過四年研發,實現了基礎算法研究突破,其技術成果可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有效應用于全國數據中心的互聯互通、人工智能等領域。
除了基礎算法的深耕,深圳還通過算力基礎設施的快速布局以及數據的規范化應用,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進而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在位于龍崗區的一家科技企業,水下機器人在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下,實現自動水下巡檢、智能上報等功能,為相關產業實現現代化發展。
數據顯示,2023年,深圳推動1200余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不斷提升產業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通證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恩漢:深圳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去推動整個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同時也能賦能像安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這樣的產業,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開年以來,四川一手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干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實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
這幾天,在東方電氣的數字化車間,工人們正在忙著對燃氣輪機關鍵部套的生產線進行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改造完畢后,這家重型裝備制造企業可以在“重型”和“中小型”燃氣輪機生產上,自由轉換。
東方電氣東方汽輪機數字化與智能制造部副主任工程師 曹天蘭:我們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15MW燃氣輪機原型機的研發、制造,構建一個高質量的產業鏈集群。
企業完成生產線的自動化、數字化改造后,構建了近300個基站組成的5G專屬網絡,在園區部署了30多萬個數字監測點,實現了人員、技術、資源、制造、產品全領域數據互聯互通,使經營效率大幅提升。同樣,完成智能化改造后,四川綿陽北川的這家科技公司,通過精益數字化系統就可以實現折疊屏手機精密結構件的自動排產和生產。
圍繞“降本、增效、提質、擴綠”四大關鍵點,四川瞄準六大優勢產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推進四川新型工業化、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同時,通過技術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著力推動人工智能、衛星網絡、超高清顯示等產業新賽道爭先競速。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 翟剛:積極發揮四川制造業獨特優勢,堅持創新主導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力爭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