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你睡得好嗎?
(插播一句:沒忘記帶口罩)
這幾位網友:你們測到余震了嗎?
這次地震發生后,
有人拿19年上半年的一次采訪混淆視聽。
上圖中報道是2019年上半年,
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工作人員
針對當時群眾的咨詢問題作的有關說明,
并非2020年2月18日
濟南長清4.1級地震的相關情況,
并針對網上謠傳
長清昨晚12點再發生地震等謠言,
進行了辟謠。
識別地震謠言并不難,
牢記最重要一點!
看消息來源!
只要不是政府公開發布的地震預報消息
一律不可相信!
其實大家不必如此焦慮
官方已發布:
原震中區近幾日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較小
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啟動應急預案
已圍繞震中架設4個流動臺
據濟南市地震臺網測定,2月18日17時07分,在山東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辦事處(北緯36.47度,東經116.64度)發生M4.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為應對長清區4.1級地震,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工作人員已按照地震應急預案要求,到崗展開工作。
地震發生后,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第一時間組織震情會商,并與國家、省地震部門進行聯合會商。經專家研判,綜合分析認為:原震中區近幾日發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較小。
目前,派出的現場工作隊已趕到地震現場,省、市地震部門研究測震臺分布區域,圍繞曹樓村架設4個流動臺。
濟南市位于華北斷塊東部,轄區范圍內不存在大的地震構造帶,無發生大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20世紀以來,濟南轄區范圍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通常來說,4級左右地震會對老舊房屋等建筑產生影響或輕微破壞。
下一步,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將密切追蹤地震序列和區域震情發展,對震后趨勢做出跟蹤判定。
昨天下午“濟南地震”
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單第4位,
討論熱度節節攀升,
不少濟南市民分享自己的“震后感”。
震中附近不少地區震感明顯
部分群眾跑下樓
心大的小編感覺地震之后
依舊在為大家做推送
剛剛,濟南發生地震!有不少人直接跑下樓……
不怪網友群這么轟動,
濟南乃至山東真的很少有
震感如此強烈的地震
濟南地質穩定性偏高
處在震中網格的空白位置
從歷史上來看,濟南并不是一個多地震的城市,也未發生過一些震級強烈的地震。濟南位于兩大地震帶的中間位置,再加上地處盆地中心區,濟南地質條件相對較穩定。濟南地鐵R3線的地震評估中提到,濟南處于地震震中網格的空白部位,缺乏強震產生的地質背景。歷史上地震規模較小,震級也較低。
從中國地震帶分布圖上可以看出,中國的地震帶和山脈走勢密切相關。從地理位置上看,濟南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濟南本身處于一個直徑大約150公里的隱形盆地中心區,盆地中心區構造通常有大面積的花崗巖山根,這奠定了濟南地質穩定性偏高的基礎。濟南最靠近渤海海岸的東面,有一個小型盆地,緩沖著來自海洋對其巖層的正面沖擊。
雖然濟南的中心區構造雖然比較穩定,但也有較大的裂帶穿越,同時還被兩個中等盆地的環邊區裂帶穿越中心區局部地區。一個以臨沂為中心,一個以石家莊為中心。而中國地震帶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共23條地震帶上。
其中濟南所處的華北地震區有兩條地震帶與濟南有關,一條是郯城-營口地震帶,另一條是華北平原地震帶。巧合的是,不管是魯南的臨沂,還是華北重鎮石家莊市,都與濟南的直線距離為300公里。
從大的地理單元上看,濟南并未處在地震帶上,在中國30個大型城市的地震危險度排名中,濟南位列第18位。但1970年以來,濟南市及周邊地區小震不斷。1990年10月至2000年2月,章丘、萊蕪交界地區連續發生11次小地震。最近的一次在2011年,濟陽區發生了3.5級地震。而2019年度,濟南市地震監測中心記錄到濟南轄區共發生天然地震10次,最大為12月5日濟南市鋼城區1.6級地震。
據悉,濟南范圍內共有10條斷裂帶,其中濟南主城區有4條斷裂帶。
分別是千佛山斷裂,在千佛山以西,從黃河南岸一直到南部山區金牛山附近;
文化橋斷裂,羊頭峪以北,長度較??;
港溝斷裂,從郭店到港溝、到南部山區;
東塢斷裂,從黃河南岸開始,經水坡村附近到劉智遠,一直南延到西營。
另外6條主要在長清,自西向東分別是馬山斷裂、平安店斷裂、石馬斷裂、古城斷裂、仁里斷裂、炒米店斷裂。
濟南地鐵R3線的地震評估中提到,濟南市東距郯廬斷裂165公里,西距聊考斷裂80公里,處于地震震中網格的空白部位,缺乏強震產生的地質背景,因此,歷史上地震規模較小,震源小,震級亦低。近600年的地震史料記載,馬山斷裂附近發震4次,震級最高是1622 月17日發生在長清一帶的5.5 級地震,震源多集中在斷裂下盤北段,震級與平靜期紊亂無序。
其中,千佛山斷裂近600年來發震頻率略高,共發震8 次,震級3-3.5 級,震級無明顯增減趨勢。1978年9月25日23時洛口地震,震源14公里,為近期淺源地震。因震級低(3.1),沒有造成大的危害。另外,根據應變能釋放理論,千佛山斷裂小震頻發將起著緩解強震的作用。
濟南及周邊歷史上的地震
1、1347年(元朝至正七年)4月,平陰4.5級地震。據史料記載,5月份臨淄又發生了地震,復震七天,河東地裂,城倒,屋陷傷人。
2、1620年(明萬歷四十八年)10月19日,濟陽5.0級地震。
3、1622年(明天啟二年)4月17日,濟南府、東昌府的歷城、長清及濟陽等地5.5級地震。連震三日,毀壞民居無數。
4、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6月6日,平陰5.0級地震,清代災民衣不蔽體。
5、1986年6月2日,平陰與東平交界3.1級。
6、1986年9月17日,齊河縣3.3級。
7、1990年12月23日,商河縣3.0級。
8、1996年8月31日,齊河縣3.0級。
9、2000年11月27日,商河臨邑交界3.2級。。
10、2002年1月12日,商河縣3.3級。
11、2003年10月19日,平陰、長清、東阿交界3.0級。
12、2011年1月29日,濟陽縣3.5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