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華語文藝片力量涌動,內地最出色的當然就是眼下邵藝輝導演正在上映的《好東西》。
豆瓣開分9.1,是2024年國產電影最高開分。
上映一天,票房過億。
這是繼2021年12月24日《愛情神話》三年之后,九零后新導演邵藝輝推出的第二部作品。
要知道,當年以黑馬姿態殺出的《愛情神話》成為了2022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在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獲得多項提名,邵藝輝得了最佳編劇獎,而《愛情神話》當時開分是8.1。
這位90后女導演,成為導演神話,首部作品一鳴驚人,第二部作品也如猛虎下山。
▲ 邵藝輝在片場。
邵藝輝身上重重標簽。
有人說邵藝輝代表了上海地域文化。她兩部電影的發生地都在上海,上海人認可這個山西姑娘拍出了上海的質感和韻味,《愛情神話》電影總票房2.6億,上海地區就貢獻了超過1億。
▲紅拂是邵藝輝的公號名,而“紅拂雜貨鋪”“藝輝小學”都是電影里導演自創的生活地點,帶著明顯的導演電影的痕跡。
有人說邵藝輝代表了女導演時代的到來。電影行業導演性別比例嚴重失衡,但近年來人們卻能頻頻欣賞到女導演們交出的優秀作品,如賈玲《熱辣滾燙》,尹麗川《出走的決心》等。
▲ 《熱辣滾燙》,今年2月上映,《出走的決心》,9月上映。
有人說邵藝輝拍出了“作者電影”,也就是有個人獨特風格的電影。人們總結她的風格:都市情景喜劇,表現尋常人尋常事,輕松幽默,有密集的、聰明的對白。
也許邵藝輝還是導演中最能代表當下女性創作者思潮,她曾直截了當地說:
絕大多數受歡迎的電影都滿足了男性的凝視快感,以色情的方式凝視女性。這樣的片子太多了,全世界都是,看久了就成了你的觀看方式、思維模式和審美取向。也造成一系列迷思:我的審美和男性凝視的審美還可以區分開嗎?不被男凝的美是什么樣的?物化男性就可以反客為主嗎?消費男性就代表女性力量崛起嗎?用男人的方式去做事就可以擺脫我們第二性的屬性嗎?
邵藝輝也許還代表了90后、有思考能力的女知識分子、大都市無背景逐夢人等。
標簽背后,邵藝輝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又是如何變成現在的她呢?以及她的電影會改變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聊看。
在一個強調愛情的地方當然會長出愛情腦
用一般人的眼光看來,邵藝輝是那種長得很好看的女孩,氣質也偏軟糥,說話細聲細氣,她是賈樟柯的小老鄉,太原長大,生活兩點一線,學校和家。
她愛文學,認定對女生來說戀愛就是全部的人生意義,少女時代的愛好在日記本里編造洛麗塔式的愛情幻想。
邵藝輝父親是律師,媽媽是中學語文老師,十三歲那年媽媽有了出走的決心,全家人教她如何情感綁架媽媽,她點頭答應,但她跟媽媽好,見面一點不說。
父母離異之后,她跟爺爺奶奶住,爺爺奶奶是太原鐵路系統職工,她從一個每天有媽媽買麥當勞早餐引得眾人眼紅的小孩變成一個可能吃不上早餐的小孩,內心有點缺愛。
在這種狀況下有那么澎湃的愛情幻想,多年后她感嘆:這是一個多么危險的狀態,能安全長大不容易。
對于愛情的興趣一直保留下來,后來邵藝輝擅長寫愛情故事,說:我是一個有愛情天賦的人。
▲ 邵藝輝講到浪漫愛情小說和電影對自己的塑造,怪這些作品太多了。
邵藝輝學習好,2010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大學里曾試著讀女性主義巨著《第二性》,沒讀完,讀不懂,只覺枯燥。后來MeToo運動在中國媒體上爆發,對大眾進行了一場文明和法律常識的科普,她結合實事再讀《第二性》,忽然懂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視野的拓寬和女性主義理論的沖刷,邵藝輝的愛情理想漸漸變化。一方面她依然覺得愛是奇遇,談戀愛很快樂,另一方面又意識到傳統異性戀關系相當保守,它所講述的愛情與她所珍視的自由和成長不相關。
2016年,邵藝輝出版一本短篇小說集。書名是《人類要是沒有愛情就好了》,寫的全是愛情故事。封面大字寫著“非正常感情小說集”,這本書里,愛情在各種非主流關系里、短暫地發生。小字寫著“高顏值女編劇”,這在當時大概是一個很重要的噱頭。
▲ 邵藝輝后來執導《愛情神話》,老白和李小姐看的話劇就借用了這本書的故事,因為用自己的故事不用付版權費。但是她也說,以前寫的很多東西她現在已經不認可,寫出某些場景和角色是因為性別意識不足,一次采訪她說到這里難過哭了。
邵藝輝現實里的愛情也沒走傳統路線。曾交往年上男友,戀愛時大大方方在微博分享愛情故事,分手后也有合作。這大概是洛麗塔時代的余暉。
2019年,她開了公眾號“紅拂不復還”連載小說,第一篇文章先自報家門,寫《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人在干什么》,開篇第一句“我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畢業4年,兩年前出過一本小說,如今存款2萬6千,無業”,然后交待自己眼下沒收入,沒項目,在朋友圈賣電子煙,歡迎大家來買。
▲ 現在公眾號還在,部分小說也還在,但這篇文章已經刪除了。
▲ 邵藝輝與電子煙,是當時文章配圖,寫著:貨源充足,歡迎下單。
這篇文章被很多人轉發,共收到2萬余元打賞,緩解了她當下的經濟危機。但也被部分校友批評嘲諷,認為她有損學校顏面,有老師說如果學生想轉發此文就先拉黑他。
邵藝輝很不服,兩天后再發一篇《北京電影學院應該以我為榮》,大意是:我有才華,我努力生活,我不寫垃圾,我也不賣身,我是個很棒的女的!
作為“不寫垃圾”的論據,她提到自己的戀情:“再透露一個殘酷事實,我現在的男朋友,是北電導演系本科肄業的廢物師弟……我們至今堅持創作,別人吃屎的時候我不吃,師弟吃過幾次,跟我在一起后我勸他住口了……”
此后,她對男性的審美偏向于父權體系中的“失敗者”,主流價值判斷中缺乏“男子氣概”的人(這也是女性主義者通常的選擇)。
她在《愛情神話》中寫愛情,理想男性是男主老白這樣的——
“得體,低調,謙卑,寡言,內省,不僅為自己羞愧,還為同胞羞愧,為同胞的冒犯羞愧”,有失意者氣質,“因為只要一個人有思考,他一定是失意的”,嗯老白還很會做菜。
▲ 徐崢飾演的老白,沒有工作,但有一套老房子,離婚后妻子還在懷念他的廚藝。
但她還是不舍得把三個可愛女主配給他。
她理想的女性,一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她認為不完美、不正確、不成功的主角比較真實可愛;二是:女人主動去愛,而不是等待被愛。
老白的前妻蓓蓓出軌會說“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家我是永遠擺在第一位的”;格洛瑞亞丈夫失蹤,不耽誤她跟老白調情,露水情緣后還給老白打錢;老白喜歡的單親媽媽李小姐,則根本不想找個男人“安定”下來。
▲ 端莊溫婉吳越一臉真誠困惑,說著現實中男性常見臺詞,這一幕顯得非常諷刺,這也是邵藝輝最擅長的,永遠在不經意間諷刺這個驕傲自大的男性社會陳規陋律。邵藝輝說吳越最開始對這個角色有點抗拒。
▲ 自稱野貓的格洛瑞亞,名場面無數,兩個女性的對話充滿了張力,不是為搶一個男人,而是為自己的生活信念,拍這場戲徐崢不理解:三個女人都跟老白曖昧,怎么見面沒有點暗流涌動反而這么和諧?馬伊琍理解,說:就是這樣的!
▲ 李小姐發現老白想跟她建立長期穩定關系,倉皇逃跑,如通常的男人。
當然,這幾個人設也被部分網友評論三觀不正。
到第二部《好東西》,男女之情在邵藝輝筆下已不是主線劇情。
女主們不拒絕男性,也有情感需求,但單親媽媽王鐵梅太忙,忙于工作忙于育兒,愛情只能是她的“課間十分鐘”;小葉喜歡戀愛,情愿倒貼,但她有樂隊,有原生家庭母女關系困擾,有與鐵梅母女的友誼,這些都是她的生命主線。
▲ 茉莉、鐵梅和小葉,這三人在一起的畫面最美妙。
邵藝輝說現在她想象的愛情,是要體驗不同戀愛,且這些戀愛要有頭有尾有結束,不必導向婚姻或確定關系。
長大就這樣一步步發生了,那個沉迷于愛情幻想的小女孩,變成了以自己為主體的女人。
女導演邵藝輝上桌記
2010年考進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時候,邵藝輝沒想著以后能當導演。她覺得自己看著也不像導演,聲音小,性格弱,氣場也弱,比較適合當導演的輔助,做編劇就好。
▲邵藝輝的公眾號名字,有意思的是紅拂這個角色在男性社會本身就是非常典型的輔助者角色,當然,她有意志自由。
但只想打輔助的邵藝輝也有自己的倔強:不喜歡的事,她是真的不做。
比如她不想上班,高中就立誓長大后絕不早起,因此也沒法上班,大學畢業后她沒上過一天班,以寫小說為生。
她也不想寫違背自己心意的東西,所以很快編劇也沒活可干了。多年后她還在演講里提到某些導演亂改她劇本,說被沒有才華的人不尊重真生氣。后來第一次當導演,她調侃說:我就算做不好,也不會比某些男導演差。
她還不愿混圈子,因此名利場的入場券她也沒拿到。據說傳統飯局上她總是那個掃興的人。
直到成名后她還是說:“我不進這個圈子……我要主動選擇我認同的朋友,我不會管他是什么大咖,超級有錢人,或者沒錢沒勢人,我只會根據共同的審美、價值觀、品位去選擇我的朋友……我跟我喜歡的人在一塊就好了。”
她覺得受了一圈屈辱,放棄了輔佐導演的人生規劃,干脆從北京搬去上海,專心寫小說,還是掙不到什么錢,也還是拒絕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父親覺得她一事無成,活得“氣若游絲”,勸她考研考公務員。母親則覺得她開心就好,一直給她打錢。
后來她說媽媽就像鐵梅,從小縱容她,覺得不想早起就不起,學習不用太努力,總是夸她,鼓勵她閱讀,對名利、金錢、攀比都不在意,是個瀟灑自由的女人。幾年后得金雞獎,她在臺上感謝媽媽,說她給了自己自由精神和獨立人格,這是創作者最重要的東西。
▲ 邵藝輝與宋佳扮演的鐵梅。邵藝輝在“展開講講”播客提到一件小事說明媽媽多么不分青紅皂白地夸她:她大學報到那天媽媽在北電校園轉了一圈,回來說我看過了,你是全校最好看的女孩。邵藝輝媽媽也姓王。
如果要說有典型的躺平青年,那么邵藝輝應該算一個。
她2014年大學畢業,2015年從京漂轉滬漂,四年也沒掙什么錢,2019年以“賣電子煙的北電姑娘”出名,但電子煙市場也并未因此拓展開,她總共就賣了一個多月,最后還是以公眾號打賞為生。她從不為結婚啊買房之類的事焦慮,物欲也不高,周圍咖啡館45塊一杯的咖啡太貴,喝便利店的咖啡也很好。
后來有人嘲諷她這段經歷,邵藝輝不以為意,說自己在窮困時保持了善良正直坦蕩,值得驕傲啊——相似的是,電影《好東西》里,茉莉面對他人質疑也說:我正直勇敢有閱讀量,我有什么可憐?
▲ 全上海最幸福的小孩茉莉在看桑貝畫冊《一點巴黎》。邵藝輝說茉莉的性格像她自己小時候。扮演茉莉的曾慕梅是著名女演員梅婷的女兒,但邵藝輝說她不是被誰引薦來,是她自己一眼相中。
2020年,邵藝輝來到了命運的轉折點。
那年夏天她帶著《愛情神話》劇本,參加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創投會,斬獲“捕影傳奇大獎”與“7望計劃7印象特別關注獎”。其實她也投遞了平遙國際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沒有入圍。
最后上臺講項目前,邵藝輝很緊張,灌下小半瓶白酒,出了一身大汗,涼拖都在打滑,怕摔跤,她干脆光腳上臺講。上臺之后暈暈乎乎,也不緊張了,看到評委席坐著馬伊琍,她大膽“情感綁架”她,說:全世界只有馬伊琍能演好這個角色!李小姐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 《愛情神話》電影上映那天,馬伊琍回憶起邵藝輝光腳上臺宣講的時刻。
▲ 馬伊琍微博中發出她與邵藝輝的合影。
馬伊琍說邵藝輝當時黑衣,其實記混了,邵藝輝宣講穿的是藏藍裙子,淘寶買來,兩百多塊,這件裙子她后來在《愛情神話》北京首映時也穿了。
▲ 2020年7月光腳宣講的邵藝輝。
▲ 今年邵藝輝穿另一條兩百多淘寶裙和平底鞋,和曾慕梅、鐘楚曦走了金雞獎紅毯,臉上的妝還是鐘楚曦現場給化的。
《愛情神話》是FIRST孵化最快的項目。2020年7月獲獎,2021年3月底開機,拍了一個多月,剪了兩個多月,圣誕節電影就上映了,票房2.6億元,而且是在疫情期間。
戴錦華說它是電影嚴冬一個成功和幸運的例證。
在拍《愛情神話》之前,邵藝輝從未進過劇組。這部電影,她是編劇,也是導演,還參與剪輯。但電影成片效果很精致,令人耳目一新。
徐崢是《愛情神話》監制,他是被FIRST評委、麥特文化CEO陳礪志找來的,后來在邵藝輝勸說下他也出演男主老白。
在徐崢參投的電影里,《愛情神話》不算以小博大的典型案例,畢竟他當年《泰囧》,成本6000萬,票房突破12億。但徐崢喜歡《愛情神話》,愿意繼續投資給邵藝輝。
▲ 邵藝輝因《愛情神話》獲金雞獎最佳編劇。
忽然一鳴驚人,邵藝輝倒也沒覺得這是我苦盡甘來應得的,或者我堅持做自己終于被看見。她總結:是我走了狗屎運。
記者問她成名后交際圈是否發生了很大變化,她說:沒有。
有人問她當年那些嫌棄你有辱師門的人,再見你態度是否轉變,她笑了,說她拒絕那種敘事,她做現在這些事是因為理想,不是為了向他們證明自己。
▲圖源水印
當一個自認軟弱懦弱的女孩當上了導演,她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導演?
她想要大家平等溝通,好好說話,不要粗暴對待他人;拍攝時她說不出“卡”或“開始”,覺得粗魯,有男權意味,會代之以“好”、“特別好”、“如果演員可以的話我們就開始”;劇組里有奇怪的迷信,比如女性不能坐道具箱,邵藝輝坐,也讓其他女性坐。
她觀察到禮貌和溫柔會被懷疑,真誠和暴露缺陷會被輕視,傲慢和虛張聲勢卻往往會被尊重,但她選擇不那樣。
▲ 邵導不熬夜拍戲,希望大家快樂。她說小孩開心最重要,曾慕梅如果哭不出來就不用哭,后來小姑娘拍完戲說拍戲很開心,邵藝輝也開心。
▲ 邵導還很節儉,這一品質從《愛情神話》延續到《好東西》。她說省錢是她拍片的最大優點,制片主任說從來沒見過這么為錢考慮的導演。
《愛情神話》里老白走進畫廊,有一個攝影展,其實可以用一些藝術作品,但是邵藝輝的布景是:墻上每張照片都是劇組工作人員,包括司機,場工,造型指導,投資人,每個人。
類似畫面是賈玲的《熱辣滾燙》,片頭賈玲走過美食街,她的工作團隊以街頭小販、賣藝人等身份一一呈現。
▲ 《熱辣滾燙》片頭。
邵藝輝覺得自己弱,因為覺得有些事該做而沒有去做,比如她認為公眾人物有責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社會事件發聲,但她只敢轉發,做得遠遠不夠。
但其實她也沒有那么弱,那些不該做的事,她都沒做。
弱弱的女孩當了導演,她沒有變成那些很強的男導演的樣子,她說,她的風格就是她劇組的風格——《好東西》里,小茉莉問:女孩應該怎么打鼓?小葉回答: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
▲ 茉莉臨上臺退縮,媽媽說:可以。她打完鼓說還是喜歡當觀眾,也可以。
創作者邵藝輝:《愛情神話》VS《好東西》
《愛情神話》上映后,邵藝輝開始寫《愛情神話平行篇》劇本,一開始想寫《愛情神話》的后傳,寫來寫去,最后發現更想寫的是另一個故事。
所以《愛情神話》與《好東西》故事不相關。
《愛情神話》是70后中年男女的愛與欲,是上海本地人的故事。
以上海閑人老白串連起一組女性群像:前妻蓓蓓、喜歡他的富婆格洛瑞亞、他喜歡的單親媽媽李小姐,她們都跟老白有點曖昧關系,但都是他得不到的女人。
雖然老白是男主,但這并不是“一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因為邵藝輝真正關注的實際是三個女性。
▲ 后來邵藝輝接受采訪,說她設想的平行篇故事里,三個女性都沒有跟老白在一起,她希望她們談很多戀愛,生活得開心自由。
《好東西》則是80、90后的故事,是外地人在上海的故事。
職業理想失落、但生活自洽且個性勇猛的單親媽媽王鐵梅,帶著不開心也不甜美蘿莉的非典型兒童王茉莉,遇到“戀愛腦”、討好型人格、但很愛女的鄰居小葉,成為好友,三人互相支持,互相治愈。
這部電影不能說有男主角,但幾位男配角的故事更像童話,用邵藝輝的話是這些男人是現在沒有但下一階段會出現的男性,他們會去思考體系有些什么問題,女人為什么會和從前不一樣了。
這些男性的特點就是他們普遍是男性社會的“不太成功者”,小馬是個掙不到什么錢的鼓手,愿做女主的“課間十分鐘”;心眼多多前夫,在前妻面前積極表演女權,不甘只做“育友”;醫生小胡,生怕被小葉纏上,但誤以為對方為自己輕生立刻自戀上頭上趕著要負責……
▲《好東西》海報,宋佳扮演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一生致力于爭取、維護和保障女性權利,邵藝輝的微博頭像是她;鐘楚曦扮演墨西哥國寶級畫家弗里達,一生被病痛折磨,但作品充滿生命的熱烈。曾慕梅小朋友頭扎繃帶扮梵高。
相隔三年,邵藝輝的作品有其連貫性,也有其進化。
首先,這兩部作品都是以上海為背景的都市情景喜劇,有嘲諷有自嘲,輕快有趣。
《愛情神話》時就有人稱贊像伍迪·艾倫,輕盈又聰明?!逗脰|西》出來,仍有人說。也許這將成為邵藝輝作品的風格,或者她擅長的風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