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之前,皮哥要先向大家道歉。
只要打開過手機?,瀏覽?過這件事,就是這種現象的實際支持者。
自我反省后,皮哥還是想盡量從客觀理性的角度,來跟大家討論這個詭異魔幻且真實存在的現象。
最近輪番的熱搜轟炸,無非兩個關鍵詞。
一個是巴黎秦朗,一個是貴州山火。
遠在歐洲的小學生丟了作業,怎么就和山區焚起的天災人禍聯系在了一起?
因為這兩個關鍵詞,都指向了同一個,我們時常忽視,卻又日日參與的怪象中。
1、“失聲的火災”
這兩天,貴州森林火災的事,終于沖上了熱搜。
因為中國人共通的情感,像“山火”、“消防員犧牲”這種事,總能在第一時間被大家知曉。
之前的重慶山火,不知道涌現了多少無名英雄。
可這次的貴州,卻“失聲”了。
大火的消息,是萬千關心貴州的網友,用復制的文字,在各種娛樂視頻下轉發接力而來的。
可到這兩天火災被大家真正關注,這場大火,其實已經燒了十幾天。
與火災失聲相比,這場的大火的力度,不比重慶山火弱多少。
從當地網友的視角中不難看到,火舌吞沒了連綿起伏的山頭。
到處是滾滾的濃煙和過了火的黑土地。
山頂的火災,濃濃的火光把黑夜映成了紅色,與遠處燈火通明的城市遙相呼應。
有路過高速的網友感嘆,自己以為這是貴州山上的燈帶,開到近處才發現,這是一場連起來的森林大火。
可自己在網上,卻沒找到關于這場大火的報道。
當地有網友說,火已經燒到了自己的屋后。
也有女孩說,自己的老公在救火,還沒有回家。
這場火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
根據貴州消防部門統計,春節以來,貴州發生森林火情148起。
而且貴州多山地,山上都是油脂豐富的樹木,對消防員來說,裝備無法隨身攜帶,交通困難,滅火基本要靠雙腳。
森林燒起來是可怕的,尤其在晚上,滾滾濃煙無法分辨,很容易出事。
而這場火,從除夕就燒起來了,2月10日時,大火就已經燒山。
從衛星遙感監測的著火點看,大半個貴州都在燃燒,各地的網友甚至拍照組成了一張“貴州山火圖”。
可我們最早見到新聞媒體真正開始關注報道時,已經是工作日第一天,也就是2月18日。
大火真正上熱搜,是在這兩天,這場火燒了十幾天,才走進普通民眾的視野。
這期間,“沉默”的貴州人民,通過全網轉發,復制蓋樓,甚至用“求求大家”這種懇切的語氣,才換來了大范圍的關注。
我們新聞渠道的反射弧,有點過長了。
也就是大家看到這則新聞的當下,山火已經被撲滅,事情似乎已經過去。
熱度消散之后,這種新聞的遲滯性,讓人瞠目。
如此嚴肅的新聞,需要網友們手把手傳遞才能最終被公眾看到。
這樣的大事,需要接力棒一般的接續和口口相傳,才能走進觀眾視野。
即便如此,大多數的我們看到的,依舊是只是幾個冰冷的數字,沒有一則更加詳細,更加深度,全程跟進,更加專業的新聞追索。
那,我們的新聞媒體,究竟在報道什么?
新聞發聲的渠道和空間,到底在被誰擠占?
2、“瘋狂的秦朗”
與貴州山火幾乎同時發生的新聞,在一個名叫秦朗的小朋友身上。
2月16日,網紅貓一杯在網絡上發布了一條視頻,稱她在巴黎的一家餐廳內,收到了服務員遞過來的幾本寒假作業。
作業只字未動,只寫著“秦朗”這個名字。
因為臨近開學,“丟寒假作業”這種事,本就極易撥動大眾娛樂的神經。
再加上吃瓜群眾的關注和官方媒體的助推,只在當天,“巴黎秦朗”就占據了9條熱搜。
事情到這里還沒有完。
各路官方媒體和自媒體人,就像瘋了一樣,對秦朗丟作業的事無比上心。
不僅紛紛轉發評論,吃瓜網友還一個個扒出了“秦朗”的真實身份。
有自稱“秦朗舅舅”的人,曝出了秦朗的小學信息,但全國多個“西場小學”中,全部查無此人。
后經證實,這位收獲巨大關注的“舅舅”,實際為蹭流者冒充。
即便是冒充,“秦朗舅舅”依舊收獲了熱搜第一。
謠言被粉碎以后,話題“丟寒假作業的秦朗家人回應”再次罷榜,始作俑者貓一杯更是發出了自己和“秦朗家人”對話的聊天截圖,但表示不便透漏更多隱私信息。
這一切,看上去就像自媒體博主自導自演的一場營銷式網絡段子,只不過通過大眾媒體的瘋狂傳播,成了一起火遍全國的流量自嗨。
甚至連香港的TVB也下場報道,“丟作業”占據的大幅畫面下方,“哈馬斯”新聞被文字滾動,實在刺眼。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這一切,本質上其實是毫無意義的垃圾信息。
后來央視主辦的央視網也發文稱:“秦朗是誰”不重要,但“新黃色新聞”泛濫很危險。
所謂“新黃色新聞”,就是指“巴黎秦朗”這種不具社會價值單純迎合大眾趣味的信息。
諷刺的是,所有人都知道,公共資源和新聞空間,不應該被這種垃圾信息占據。
但偏偏,我們都是參與者,也是傳播者,更是推波助瀾者。
這也是皮哥開頭,跟大家道歉的原因——這條新聞,皮哥也曾手動點開,轉發,并對著短視頻回味良久。
一個中國的孩子在巴黎的廁所丟了寒假作業,多么好笑。
可悲的是,這種好笑的背后,既有媒體的不專業不作為,也有爛俗營銷的無良心無下限。
人們只樂于看到自己看到的東西,也只樂于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東西。
如今的網絡推薦機制下,你越喜歡看什么,它就越給你推送什么。
流量至上的今天,新聞從業者的門檻被極大降低,隨便一張聊天截圖,任意一段斷章取義的視頻,都有可能成為第二天全民關注的焦點。
作為媒體從業者,皮哥不得不承認,當下絕大多數媒體人,已經忘了新聞應該具備的5W要素,轉而追求短平快的快餐化、情緒化,娛樂化。
“巴黎秦朗”沒少被我們眼中的專業媒體轉發,這種推波助瀾,擠兌的,正是“貴州山火”的發聲空間。
調查、跟進、探索、研究已經跟新聞無關,取而代之的,是把各種網絡段子和網友隨拍剪輯打碼,即時發布。
沒有考證,甚至連求證都沒有,小編盡職免責,公司收獲關注,大眾一起狂歡,實現三贏。
一條新聞全民受用,嚴肅事件便成了娛樂的犧牲品。
而在這背后作祟的本質,是對流量的搶奪,是對關注度的攻城略地。
在山火發生的這段時間,關于新聞的魔幻事件,一直在輪番上演。
有鋪天蓋地的營銷宣傳。
春節檔電影《熱辣滾燙》,在2月10日當天,就有75個營銷話題,幾乎占據了所有頭版頭條。
直至今天,電影上映兩周,導演賈玲的一句話,還要高高掛在熱搜一整天。
有毫無下限的蹭流量。
福建地區舉行的“游神”活動中,一名網紅不請自來,COS游神“趙世子”并做作擺拍吸引關注,極大傷害和冒犯著當地人民的樸素情感。
還有不知所云的羅生門。
網紅江尋千發布的冰雕龍被質疑擺拍,為了自證清白,她開啟了全天直播“雕冰龍”,吸引了巨量網友關注。
“巴黎秦朗”雖然消失了,但后面還有無數個“巴黎秦朗”在頂上。
是我們徹底不需要嚴肅新聞了嗎?
是真正有內涵、有深度、有情懷的新聞沒有市場了嗎?
作為同樣參與的個體,皮哥自認為不是的。
只是我們都一樣,陷入了泛娛樂化的“信息繭房”。
3、“關我什么事?”
就在貴州山火終于獲得關注的當下,另一種刺耳的聲音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