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報紙普及率為每1000人91份、美國263份、德國322份,而日本則高達647份。
他們有著一批十分忠實的讀者群體,有些家庭訂閱的時間更長達半個世紀。
幾十年來,日本家庭早起后,一邊吃早飯,一邊閱讀剛剛送到的報紙,成為日本家庭每天的“基操”。
要知道,報紙在日語中寫作“新聞”(しんぶん),具有天然的宣傳屬性。
日本公司白領與企業經營者喜歡讀《日本經濟新聞》
而且大部分報紙,講求數據、邏輯分析,也強調文筆,還有很多細節,堪比情報分析。
尤其是日本經濟新聞,幾乎是日本乃至全世界觀察日本經濟的重要窗口。
日本民眾也十分相信報業人的操守。
2016年10月,日本新聞通信調查會發布的《關于媒體的全國民意調查》顯示:
受訪者對報紙的信賴度為68.6分(百分制),僅次于公共電視臺NHK的69.8分,但遠高于民營電視臺的59.1分和互聯網的53.5分。
事實上,該調查從2008年的第1次調查開始,報紙的可信賴度就一直排名第2位。
日本各家報社實行經營與編輯體制分離的制度。
報社的靈魂人物是總編,社長和經營委員會只管經營,不能干涉內容撰寫。
而總編權力又受到內部兩個機構的牽制,一個是編輯委員會,負責具體的新聞報道的方針和內容的審核;
另一個是論說委員會,負責每天社論的撰寫,均由報社的記者、編輯擔任。
這兩個內部管理機構,嚴格把控整個報社的報道立場與方向,保證文章風格不會因總編的喜好而改變。
事實上,日本各家報社的風格各有不同,基本都會有著自己的風格和態度。
02
日本有五大報業集團:《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產經新聞》。
這五大日本報業集團除了本身報紙外,還擁有許多子報。
其中,創辦于1872年的《每日新聞》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報紙,到今年已經有152年的歷史。
《讀賣新聞》是日本歷史第二悠久的報紙,僅比每日新聞晚了2年創辦,如今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朝日新聞》是日本三大綜合性日文對開報紙之一,創辦時間比上述兩家略晚一些,1879年在大阪創刊。
《日本經濟新聞》也叫“日經”,創辦也超過百年,目前分早刊和晚刊。
只要是關注日本股市和經濟的人,很少有不訂閱這份報紙的,在日本和全世界都有一大批忠實讀者。
這些報紙的風格立場不同,使得日本家庭有著非常有趣的訂閱傳承。
如果爺爺看了一輩子的《讀賣新聞》,那兒子、孫子家里,也幾乎都是訂閱《讀賣新聞》。
當然,報紙內容寫得再好,還要賣得出去。
日本報刊95%以上全靠訂閱,依靠的是遍布全國的2萬多個發行站點和數不清的便利店。
日本某報紙發行站的工作人員在查看報紙
此外,日本的雜志刊物通常會選擇各地便利店合作,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是最好的訂閱和銷售渠道,使得刊物能以最快速度出現在便利店內。
不過,相比傳統報紙,日本年輕人更偏愛《東京體育報》。
日本地鐵、公交上,經??吹侥贻p人人手一份《東京體育報》,看得津津有味。
神奇就神奇在,報紙名字雖然是“體育報”,大部分內容其實都和體育無關,充斥各類野史八卦,曾經被諷刺“除了日期外沒有一句真話”。
比如2002年10月,《東京體育報》報道巖手縣遠野市的小烏瀨川中發現了傳說中的“河童”,隨后又是電視臺懸賞,又是記者跟蹤采訪,轟動一時。
《東京體育報》曾策劃的日本“河童”事件報道
直到最后,該報社主編承認是自己聯合電視媒體,請搞笑藝人扮演了“河童”……
不過,這份報紙更吸引人的地方,還是打著擦邊球的明星演藝圈新聞和半裸的藝人照片,格外受讀者歡迎。
03
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興起后,全世界紙媒行業的頹勢也同樣影響到了日本報業。
日本新聞協會統計顯示:從2004年開始,日本的報紙發行量以平均每年幾十萬份的速度遞減。
2013年之后,中國的報刊行業也進入斷崖式下跌,距峰值跌去超八成,同樣與互聯網的崛起有關。
但令人驚訝的是,日本全國上百家報社中,這幾年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關閉潮,其中有些報社的利潤不降反升。
以日本銷售量最高的《讀賣新聞》為例,2018-2020年的營業額為2059億日元、2140億日元和2228億日元,利潤不降反升。
2018-2020年《讀賣新聞》的營收變化
其他兩家《每日新聞》與《朝日新聞》集團總營收雖不及《讀賣新聞》,但也總體好過以往。
更令其他行業工作者艷羨的是日本媒體記者的工資,根據2021年的統計數據,其平均年收入為792.2萬日元(約合37萬元人民幣),和日本醫生、教授、律師等職業一起穩居收入前十之列。
在全球報業收入普遍下滑背景下,為何日本報業收入偏偏“一枝獨秀”?
首先是日本報業集團早就擁抱了新媒體,實現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通信行業的全面互動。
雖然日本報社早已建有專門網站和APP,但盈利不只是靠廣告,還有各類收費服務。
日本報業在傳統紙質基礎上,于十多年前就推出了收費版的電子報紙。
拿《朝日新聞》舉例,訂閱紙質報紙的用戶,每月只需花1000日元(約50元人民幣)即可訂閱電子報紙,而非紙質報紙訂閱用戶,費用為每月3800日元(約181元人民幣)。
作為創立一百多年的新聞機構,《朝日新聞》擁有的是其他網絡媒體不具備的內容庫和深度報道素材,這為自身提供個性化新聞定制、歷史文獻查閱等服務創造了條件。
《朝日新聞》將旗下新聞分為一流新聞、二流新聞和三流新聞:
一流新聞是一些及時的時政新聞,如果想在網上看,要么成為網絡會員,要么就只能看一個大概,想要看全,就要交費;二流新聞一般是社會新聞;三流新聞是娛樂新聞,基本免費。
《朝日新聞》網站截圖
時至今日,這套收費模式幾乎在所有日本報業集團中使用。
有人可能不解,網絡那么多免費信息,可日本報業集團查點資料就收費,讀者能答應么?
答案是:能!
其實大部分時候,免費的才是最昂貴的。
只要信息可靠,讀者情愿花錢買個“踏實”。
日本其他報業集團這些年沒有走下坡路,差不多也是這個原因。
前不久,網紅“貓一杯”被封殺,原因是她胡亂編造段子,而她的段子之所以能發酵,是因為不少官媒轉發洗稿,個個都如同餓虎撲食般蹭她的流量。
最后發現,被騙的小丑竟然也有自己......最后“賜死”了貓一杯。
有些流量不要亂蹭,有些熱點不和民間媒體去搶。
如何進行詳實的報道,堅守自己的立場,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其實是所有媒體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