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騙騙”喜歡你》發現,我苦甜久矣!
從電影院看完跨年檔《“騙騙”喜歡你》出來的時候,腦海中只有被兩個小時的熱 梗亂飛打擊到的頭暈感。眼花繚亂于精心制造的熱梗,延續了《孤注一擲》里的CP,還有《年會不能停》的“胡建林”之流的小彩蛋齊飛,感覺像大快朵頤了一頓垃圾食品的西餐那么爽,全是油炸食物、快樂水帶來的生理性滿足感,仔細一回想,我剛剛到底是看了什么劇情?
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期待一部電影、一場話劇,或者只是一次脫口秀表演,毫無負擔,祛除班味,人生這么短,誰要“我樂苦多”?我更要“我的快樂要夠多多多多多多多多”才好!
如果要問《“騙騙”喜歡你》的整體風格是什么?
有點像深入研究了各種商業電影,精心炮制出來的流水愛情片;也充斥著精心設計的喜劇橋段、稍微些許漫畫式“神經病”鏡頭和那些撓你 癢癢、全給你整上讓你發笑的玩意兒;還有一些上個世紀的香港喜劇片里的無厘頭電影的影子——不管人物成長是不是太過迅速,情節一定要反轉再反轉,再加上俊男美女做主角,來兩到三個經典的喜劇演員,很適合跨年檔的時候,攜手全家人一起在熒幕前闔家歡樂。
從20世紀初卓別林的滑稽默片,到90年代 周星馳 的無厘頭幽默,喜劇電影總是能以輕松的姿態洞察社會焦慮,為觀眾提供情緒出口。
在2024年的年度票房前十中,喜劇電影《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抓娃娃》和《 第二十條 》合計票房超過126億元,占年度總票房的30%。與過去兩年相比,2024年喜劇電影不僅數量增加,更在市場占比、類型突破和觀眾覆蓋率上全面提升,展現出了更強的票房號召力和市場穿透力。
圖源:燈塔研究院 ?
在“笑”和“爽”的雙重buff下,喜劇電影成為觀眾緩解情緒壓力和尋求心理慰藉的主要出口。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今年熱度不斷的喜劇表演市場中。要問大家2024年的熱詞,大概每個人的回答里都會有這個詞——“passion”!
在《喜劇之王·單口季》最后一期決賽,付航露出“付航秀”的最后真容,現場所有人站起來為他歡呼。
第一次登上線上舞臺就拿到“大王”,有細膩的表達,有熱誠的情感,有Passion!讓人相信他要把一顆心都掏出來:你看,付航就是這樣的。
我們越來越想看到這些讓人爆笑的東西,是因為表演者也松弛,不內耗,付航覺得創作是開心的,寫段子讓他感覺到快樂,是一個情緒的出口,所以去線下看他的「快樂管理猿」的表演,會發現他幾乎每周每隔一兩天,都是一直保持著這么激情和熱情的輸出。
當被質疑舞臺后的他有抑郁癥的時候,付航決然站出,表態:“我從沒得過抑郁癥,快樂才是我的標簽!”
在綜藝、電視劇、話劇、音樂劇作品里,我們也越來越傾向選擇讓我們感覺到幸福感的。
“寶寶仙俠”令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卻能讓人泛起強烈愛意,是因為它讓人幸福;看起來復仇手段都笨笨傻傻的劇本,但演員的營業、劇本的精細程度,給我們帶來高濃度的幸福。
只要想想在生活不盡如人意時,有那么一個作品、有那么一群人,做出了一部讓人感到開心的作品,在等待著你的品鑒,就感覺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