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投名狀》里面三兄弟面對的第一場仗就是對太平天國的5000人部隊,而他們只有800人加1500人。
800人是三兄弟從村里帶出來的子弟兵,1500人是朝廷派給他們的魁子營,總計2700人,對于野戰來說,2700人對5000人,力量還是比較懸殊的。
但是真實情況更加殘酷,因為魁子營的1500人可以算是收割隊,指揮權并不在三兄弟手上。只要那800人有勝算,他們才會壓上,搶功勞,如果沒有勝算,這1500人就撤軍了。
戰斗剛開始,三弟帶領的前鋒兩三百人先發起沖鋒,被太平天國軍隊包圍,二哥看著情況很緊急,想要壓上,大哥不同意,一直等到對面出動第二批,大哥這邊剩下的500人才開始進攻,隨后對面又上第三批,把800人圍在中間,如果沒有其他力量干擾,那這800人就全部完蛋。
如果你是在山坡上觀戰的魁子營統領,你會怎么辦?
就算是再加上1500人,雙方力量對比還是很懸殊,最終可能變成添油戰術,被對方逐個擊破。有些統帥會選擇逃跑撤退,但是有些統帥會選擇沖進去。
是沖進去搶功,還是撤退保存實力,關鍵就是對敵我雙方的判斷。
李世民有個百試不爽的打法,不管對方多少人,先派幾百人的騎兵去沖鋒,如果對方陣型不亂,雖殺死了一些敵人,也不要戀戰,趕緊收兵,如果對方陣腳混亂,就把大部隊殺過去,敵人一定扛不住。
陣型一旦亂了,人再多也沒用,崩盤更加止不住。
魁子營的統領在山坡上看到800人把5000人攪亂了,于是帶領他的1500人沖進陣中,整個局勢反轉,這是電影《投名狀》的第一場仗,其實也是很經典的打法。
按照這種打法來看,歐美其實非常脆弱。
美國這幾年搞的半導體制裁,加關稅,技術封鎖之類的,對我們有些企業沖擊蠻大,但是從整個國家的角度,并沒有出現陣腳松動的局面。
但是我們對美國采取的反制措施,讓美國陣腳大亂,去年華為Mate60讓歐美內部出現了很多反對聲音,后來的稀有金屬禁令,無人機禁令,汽車對外擴張,包括上周的多款武器面世,美國都有破防的表現。
當年志愿軍在朝鮮作戰,可以分散成連隊,班組,哪怕陣地只有一個人,依然能血戰到底,這種以一代十,以十代百的精神,曠古未有,就是有了這種精神,才能讓志愿軍擊敗聯合國軍。
但是人心惟危,面對崩盤,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逃命,而不會舍小我成就大我,這是本能的反應。自古至今的名將,都是具有團結人心的本事,如果沒有,那就不能稱為名將。
要判斷西方的實力,只要看他們面對中國沖擊時期的表現就知道,當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內閣成員都要來華訪問的時候,也就是西方陣營陣腳大亂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要看它的規模有多大,規模越大,潰敗越無法挽救。
人到了絕境的時候,就會干狗急跳墻的事情,美國到了絕境的時候,就想著打仗轉移矛盾,所以現在是要防止美國走極端的時候。
美國需要評估一下狗急跳墻的成功率有多高,如果成功率太低,那就沒有打的必要了。這就好像魁子營的那1500人,需要評估一下對面5000的太平軍是否會被擊倒,如果沒有勝算,那1500人進去也只能成為對手的軍功而已。
上周,中國試飛了兩款六代機,還有預警機,兩棲作戰艦,武裝20,大量新裝備的集中亮相,就是在向美國展現實力,此時展現實力,大概就是為美國隨時可能到來的崩盤做準備。
對美國來說,最好的震懾就是亮劍。
我并沒有辦法掌握什么內幕信息,但是從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現,能感覺到危險已經無限臨近。最近的A股走勢也是頗為大變局來臨之前的感覺,異常的寧靜,熱門概念都炒不動了,很多資金都開始轉向蟄伏,也包括國家隊。
我們在科技領域全線出擊,已經切斷了美國金融市場的根,沒有產業支持的金融市場是燦爛不了多久的,整個美國金融市場的陣型已經亂了,美債收益率高燒不退,把整個美國金融資產的價值全部打亂了。
美國的銀行業這次強力抵制美聯儲的壓力測試,就好像地方軍閥抵制中央的清查,不抵制不行,因為美國金融業經不起測試了。
美債收益率始終下不去,導致美國財政部的利息支出大增,赤字率高達6.4%,同時,美債價格的大跌讓包括美聯儲在內的美國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利率高企又讓企業破產數量增加,還有商業地產的暴雷一直隱而不發,大量呆賬壞賬通過會計調整的辦法變成正常貸款顯示在資產負債表中。
整個美國資產體系已經混亂了,如果此時美股的AI炒作之風停止,就會引發連鎖反應,前段時間英偉達大客戶之一的超威電腦被爆出財務造假問題,后來又被掩蓋了,但是這種掩蓋始終只能是一時。
不僅僅是美國科技股,更嚴重的是美國金融業,不是一個公司,而是大部分都不及格,這和2008年完全不同,這次是整個美國的系統性問題,而2008年只是某一個bug而已,兩者爆炸的能量不是一個量級的。
美國想用比特幣取代黃金,想用AI為美國的科技背書,這些套路根本行不通,美軍如果打不贏,美元就不行,美國資產也沒有支撐,而美軍的實力又不是短時間能增強的。
主要是時間太緊了,已經來不及找到替代方案了。就算不想攤牌,也沒有辦法躲避了,展期的次數太多,債權人對美國也沒信心了。
最近幾個月的重點應該都是在防沖擊上,沖擊過后才是大機會,這一點其實國內很多公司都在做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寧德時代的財務報表,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它欠供應商的貨款高達1868億,一般這么大的欠款應該是公司流動性比較緊張,可是它現金高達2647億,也就是說它的流動性并沒有問題。
那么它拿著這么多的現金干嘛呢?
如果不是為美國崩盤做準備,我真的想不通拿著這么多現金,同時把負債率推高到65%是為什么。
其實不僅是企業,國家也在做準備,大招之所以遲遲不發,應該是想等待外部沖擊波到來再發,這個時間節點已經無限接近了。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