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紀錄片《荒野之上》第三季于12月23日至26日在CCTV—9紀錄“特別呈現”首播,收獲了高收視與高口碑。這部八集、每集25分鐘的系列紀錄片,不僅是一場關于自然與生態保護的紀實之旅,更是一段關于人類情感與責任的深刻探索。片中中國廣袤大地上的荒野景象,堅守崗位的荒野工作者身影,人與荒野生息與共的動人故事,都讓觀眾深切感受到“何為荒野”,以及荒野存在的價值。
抵達荒野
記錄荒野守護者的工作日常
從《荒野至上》到《荒野之上》,第三季片名的一字之差,給人以更強的空間感和接地性。在總導演周朝永看來,影像記錄工作需要抵達現場,沒有抵達也就沒有發言權,“我們首先是觀眾的眼睛,我們要有好奇心,要靈敏,要忠實——忠實于紀實影像,尊重現場,并且我們一定要有發現的能力,發現一些具備表達能力的細節,這些很重要?!痹诒炯局?,觀眾繼續跟隨鏡頭,跟隨荒野工作者抵達現場。
荒野的美,首先是中國廣袤疆域的自然奇觀,從貴州的隱秘洞穴、生生不息的青藏高原,到海拔五千七百米的雪山冰川、喀喇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端等,給人以極致的視覺沖擊?;囊暗拿溃€在于蓬勃的生機,云南德宏州犀鳥谷的生態奇觀,貴州喀斯特洞穴中無眼魚的神秘生存方式,青海雪豹的蹤跡,這些未知的驚喜可遇而不可求。
而在洞穴、沙漠、森林、高山、雪原與峽谷之上,更值得被關注的是那些為保護荒野而付出努力的守護者們?!痘囊爸稀返谌緦㈢R頭更多對準素人,記錄好奇的年輕人、動物保護志愿者、科研人員、曾經的老獵手與戶外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的足跡。
生物科研工作者周佳俊的工作日常,并非在實驗室里做研究,而是深入西南山地探索洞穴生物。在雨季的西南,面對漲水與積水等自然障礙,周佳俊與團隊冒險前行,努力尋找目標魚類。在多次嘗試與失敗后,周佳俊依然堅持他的研究,通過科學方法探究洞穴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生存環境。
拱子凌和團隊成員致力于珠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他們追尋珠峰雪豹和喜馬拉雅小熊貓的蹤跡,以期建立生物多樣性影像庫。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和挑戰,隊員們遭遇季風雨林的降雨,面臨失溫等風險,經歷了尋覓喜馬拉雅小熊貓的挫折,最終卻在珠峰山腳的濕地驚喜發現了極為珍稀的極地睡蓮。正是團隊成員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為人們展示了珠峰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繁榮景象。
如周佳俊所言和片中展示的,每一次探尋可能會無功而返,也可能無法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他們依然為了科研事業、生態保護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與奮斗??倢а葜艹辣硎荆骸耙痪€工作人員去調查、信息搜集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去驗證一個猜測也好,為科學研究提供數據或是進行一次科普宣講也好,都離不開他們在荒野一線的日積月累。對我們來說,就是要去展現更多的荒野,去記錄更多為荒野生態修復努力的荒野工作者。”
中國近十余年來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拓展讓荒野始終充滿著生命力,也涌現出新的面貌?!痘囊爸稀返谌纠^續抵達荒野,讓觀眾感受到紀實影像強大的力量感,片中自然的壯美與人類的探索交織,構成了一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
深入荒野
拓展人類與荒野的相處方式
2023年,世界人口超過80億,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城市,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7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但城市不完全代表人類生活的未來?!叭瞬荒軟]有荒野,需要到大自然里去,哪怕是城市的一塊綠地?!眲游锉Wo工作者丫丫第五次來到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荒野之上》第三季通過一系列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展現出更多人與荒野的相處方式,人與自然之間的深厚聯系與微妙關系??倢а葜艹辣硎荆骸斑@一季我們拓展了人類與荒野如何更好地相處的一些方式,比如田來群和他的老兵治沙團隊持續性地防沙植樹,修復還原這片荒野本來的面目的同時也有了可持續性的經濟收入。在表現手法上一以貫之,體驗他們的體驗,感受他們的感受,讓觀眾對這些故事有身臨其境感?!?/p>
人與荒野的相處,可以是通過不懈的努力,見證著沙漠中的每一片綠意。在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為了荒野生綠洲的夢想,老兵治沙隊發起艱苦的防沙植樹工程,試圖改變人們在這片沙海的生活,他們不僅種植梭梭樹,還嘗試沙改土技術,將沙漠變成適合種植珍貴藥材的土壤,與此同時,新疆農業大學的吳倩和她的團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試驗羅布麻的種植。懷著共同愿景的人們正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這片土地的承諾與希望,努力讓沙漠變成綠洲。
人與荒野的相處,可以是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的進程調整人生軌跡。在生態恢復犀鳥返回家園后,盈江縣的人們圍繞保護犀鳥而展開工作與生活。楊祖偉和他的同伴們作為保護區資源巡護和科研監測人員已在此工作了九年,進行犀鳥的調查監測,了解犀鳥的繁殖習性、活動范圍以及食性等,身體力行地呼吁人們珍視自然環境,保護野生動物。
人與荒野的相處,也可能還在探索階段,在動物保護和牧民生計之間尋求平衡。片中,丫丫所在的民間野生動物保護團隊通過與當地村民交流、安裝紅外相機等方式,深入了解豺的生活習性和分布情況。在懸崖峭壁艱難開展工作的同時,更致力于減少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沖突,保護牧民的牛羊,也保護豺及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在探討人類和荒野如何相處的命題上,《荒野之上》第三季沒有選擇宏大敘事,而是對準荒野之上的普通人,從個體出發輻射至更廣闊的社會群體。片子以飽含人文關懷的視角,溫暖的筆觸,拉近大眾與荒野的距離。
何為荒野?
可親可敬,可知可感,生生不息
荒野是相對于都市的物理空間,但又不僅僅是物理空間??倢а葜艹辣硎荆骸拔覀冊诙际羞^著越來越便捷的生活,相對來說荒野就在以某種速度消失,荒野的消失性越強,人類就逐漸裂變成了一種符號,而不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生物體的存在。生物需要生存的空間,只有荒野才真正充滿著生機,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荒野之上》第三季首先重新建立起人們對荒野的認知。片子通過紀實影像、荒野工作者的真情表達,讓大眾感受到荒野與都市相對,但并非完全是無人區,而是充滿著生機,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荒野對眾多攝影愛好者的吸引力,是野生動物的原始生活,是對生命的敬畏與對自然的熱愛。為了捕捉到雪豹的生動影像,攝影師余五靈前往青海西寧五百多公里外的地方,在動物保護站創始人肉保的合作下,不僅拍攝到了許多珍貴的影像,也找到了生活的快樂與滿足。
荒野的生機勃勃在彩云之南體現得更為極致。高黎貢山不僅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還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類型成為了眾多珍稀動植物的家園。李家華及其團隊數十年來在野外開展監測工作,積極參與到高黎貢山原生植物的人工培育中,并與天行長臂猿建立起長久的羈絆。
在總導演周朝永看來:“都市生活方便快捷,但也容易令人生長出焦慮和迷茫,物質越豐富,反而焦慮感更強,荒野會給我們更多的靈感,也給了我們更多思路和快樂的源泉。在自然之中,我們會獲得另一種快樂?!?/p>
一方面,現實中越來越多的人走進荒野,從荒野中汲取力量和勇氣,但對于長期生活在都市的大多數人來說,對荒野更多的是向往和想象,無法真正去體驗荒野。而三季以來不斷走進荒野的《荒野之上》,便是一本立體全面的中國荒野圖鑒,是一扇大眾通往荒野的窗口。
節目通過真實的荒野之旅,引發了一場場關于荒野的哲思。觀眾在極致震撼的荒野美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守護故事,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中,理解生命與自然的聯系,理解荒野對于人類發展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如果文明讓人復雜化,荒野則讓人回歸簡單。荒野既在遠方,也在心中——它本就是人類無法馴服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