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部口碑超高的紀錄片,豆瓣9.5分。
她將揭露日本之恥!
《黑箱日記》2024
豆瓣:9.5
推薦理由:年度女性紀錄片
時長: 103min
推薦指數:★★★★
2019年12月18日,日本女記者伊藤詩織走出法院。
面對全世界記者的目光,她攤開了準備好的紙,上面赫然兩個大字——
“勝訴?!?/p>
此時,距離2015年4月3日她被強奸的那個夜晚,已經過了整整1541天。
BBC把她的經歷拍成了紀錄片《日本之恥》,此片一出,震驚了全世界的網友。
她的經歷和遭遇曾震驚世界,她的勇敢和抗爭也曾鼓舞了數以萬計的女性。
而這一次由她本身執導,將自己揭開這一段黑暗和戰斗的歷程。
本片的第一個鏡頭,是一段漫長黑暗的隧道。
黑暗中,一個聲音響起:
“姐姐,我不希望你公之于眾?!?/p>
這個聲音來源于伊藤的妹妹,而所謂的“公之于眾”的事情,則發生在2015年。
彼時,從紐約大學新聞系畢業的伊藤詩織,因為工作關系認識了山口敬之。
此人在業 內是重量級的人物。
不僅是資歷頗深的記者、日本TBS電視臺駐華盛頓分社的社長,還是是“安倍御用記者”,曾替安倍晉三寫過兩本自傳。
當天,二人在餐廳小酌之后,伊藤失去了意識,隨后便遭遇了山口敬之的侵害。
在此過程中,伊藤有過掙扎和乞求,但山口似乎并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了,一邊實施侵害一邊告訴伊藤:
“你通過了?!?/p>
事后,伊藤詩織被無邊的恥辱感吞沒,她意識到,這是強奸,是對一個人靈魂的殺戮。
5天后,伊藤詩織決定報警。
那時還沒想過,這條路是如此的困難重重。
強奸干預機構不作為、對警方反復闡述被侵害經歷、明明提取到了DNA卻無法立案、檢察官以證據不足為由決定不起訴......
在此后的兩年時間里,伊藤詩織無數次對警察、律師、媒體訴說自己的遭遇。
但最終,所有的門都依然緊閉。
我們從紀錄片中也可以看到,伊藤最初的狀態,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
因為就連伊藤的家人,妹妹、爸爸也都勸她忍一忍,事情過去了就好了。
但伊藤始卻不想如此。
性侵從不是關于性,更是關于權力和暴力。
如果性侵本身是一個隱秘可怖的“黑箱”,那么伊藤則義無反顧地打開了這個箱子。
2017年,伊藤召開了記者會。
伊藤詩織成為了日本第一位公開自己長相和姓名來實名控訴性侵的女性,只為了能夠面對面的與公眾對話。
“我認為我已經試過了一切我能走過的路,公之于眾是我最后的選擇?!?/p>
“我有必要告訴大家,強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對今后的人生會產生多么重大的影響。”
這一次,伊藤可以說是以“血肉相搏”。
但結果仍然不盡人意,這件本就不被大眾所接受的私事出現在公共視野后,出現了更多對伊藤的惡意揣測和詆毀。
始作俑者還在電視臺節目中反咬一口:
她自己喝醉,編造故事,誣陷我下了藥。
而檢方,依然決定不起訴。
輿論愈演愈烈,伊藤的狀態也每況愈下,不得已之下,伊藤轉為民事訴訟。
幸運的是,此時終于出現了愿意站出來出來舉證的證人。
經歷了四年的戰斗,2019年,伊藤詩織走出法院,面對全世界的記者攤開了結局:
“勝訴”。
觀看《黑箱日記》的過程,觀影者會收獲一種非常特別的感受。
因為你很難看到一部作品,它的導演、主角是同一個人,且所有的錄像、錄音、資料也全都來源于一個人。
如果《日本之恥》是通過披露性侵案對日本社會進行剖析,那么《黑箱日記》就是伊藤把對自己的凝視公開給所有人看。
所以本片的觀感,更像是一個視頻日記。
只不過,日記的主人公是一個受害者,也是基于事實紀錄著一切的記者。
我們跟著伊藤的第一視角,似乎參與了性侵發生后她所經歷的一切。
無數次的談話、舉證、猶豫、崩潰,她曾說自己不會自殺,但卻在經歷了此事的幾年后陷入抑郁,留下遺書。
這些,全都是她戰斗的代價。
但她的戰斗,也在改變著一切,在這9年中,日本110年來首次修改了性犯罪法。
2023年,法律進一步改進,將“強制性交等罪”修改為“不同意性交罪”。
伊藤出版了她的書,紀錄片《黑箱日記》也在全球50多個電影節放映。
有記者問她:
“下一步打算做什么呢?”
伊藤則反問:
“你看過了我的影片,我已經盡我所能,輪到你來做決定了?!?/p>
我想,這句反問,便是本片最大的意義。
看圖猜電影(第19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