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又出圈了!
陳茂賢導演作品《破·地獄》
由陳茂賢導演,兩位喜劇泰斗許冠文、黃子華主演的《破·地獄》,于11月9日在香港上映。
該片叫好叫座,上映當日就打破了香港影史開畫日最高票房、開畫日最高入場人次、開畫日最多場次的紀錄。票房現已達到9000萬港幣,成為香港華語電影票房第三名,且大有勢頭追趕上港片票房冠軍《毒舌律師》。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港片票房排行榜第一(《毒舌律師》)、第三(《破·地獄》)、第五(《還是覺得你最好》)的主演均為黃子華,昔日的“票房毒藥”已搖身一變成為“票房靈藥”。
什么是“破地獄”?
在香港殯葬文化中,“破地獄”能夠幫助亡者超渡,使其靈魂脫離地獄的苦難,順利進入來生或到達一個更好的去處。
《破·地獄》劇照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葬禮都圍繞在如何體面地送亡者最后一程展開。
而《破·地獄》將視角對準于一個常被人忽視的點上:
“不僅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獄,生人也有好多地獄。”
斯人已逝,生人如斯。
死去的人撒手人寰,將所有的悲痛余留在世間,親友們該如何承受這份強烈的情感堅強活下去?
面對生死線上的絕癥患者,親友與患者又該如何互相渡過難關?
《破·地獄》目前有望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在“子華神”告訴您答案之前,鳳凰衛視電影臺推薦您看看這部同樣討論人與人、生與死的電影——《抗癌的我》。
《抗癌的我》鳳凰衛視電影臺
12月20日 21:15即將播出
亞當今年27歲,卻活上了72歲一般的悠閑生活。
他注重養身,每天堅持晨跑,遵守交通規則,無不良嗜好。
他家庭美滿、前途光明,每天與女友吻別后,就坐上好友的車到公司開展熱愛的電臺工作。雖然父親患有阿爾茲海默癥,但好在母親可以悉心照顧,絲毫不用自己操心。
《抗癌的我》劇照
但命運無情,給這個不抽煙、不喝酒、不燙頭的三好青年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他被查出患有存活率為50%的罕見癌癥。
現代醫學已發展了數百年,早年許多被定義為“病入膏盲”的疑難雜癥,逐漸都有了相應的治療手段。
但我們始終無法將癌癥在“世界五大絕癥”中除名,人人至今談癌色變,認為一旦患上癌癥,就等同于“半只腳踏進棺材”。
亞當被突如其來的噩耗擊垮了,短時間內他來不及作出與坂本龍一教授一般“與癌共生”的覺悟。
而在驚愕之余,他還得思考該如何向尚不知情的親友們宣布這個壞消息。
《抗癌的我》劇照
一般來說,當親友得知自己的難處時,都會不遺余力地伸出援助之手。
可越是如此,粉飾太平的患者心理就越難平衡,逐漸走向崩潰。
在《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有一段戲極其真實。
《送你一朵小紅花》劇照
在討論如何幫助癌癥患者韋一航時,每位親人都想著賣房幫襯,第一家不夠第二家頂上。韋一航的父親面對熱心的親戚十分難為情,為了兒子的病卻又無可奈何,忍不住哭了起來。站在門外的韋一航更覺得自己不僅拖累了父母,還成了一大家子的麻煩。他深深鞠了個躬,說不出一句話。
這就是絕癥的殘酷之處,他們既要自己克服對死亡的極端恐懼,又怕“半死不活”的狀態連累身邊最親密的人。
亞當知道大哭大鬧對于疾病無濟于事。在他看來,比起看著大家難過,表現出“我很好”的狀態反而可以減少他們的擔憂。
努力冷靜下來后,亞當先后告訴了女友、摯友、父母,他們無一例外難以接受,但都打算與亞當共渡難關,全力以赴幫他“破地獄”。
《抗癌的我》劇照
剛開始,女友費力勞心照顧亞當的起居,又當保姆又當司機??苫煹牟l癥越來越嚴重時,她也隨之喪失信心,想要逃離這種噩夢般的生活。于是女友逐漸不再上心,一次次遲到,甚至在畫展上勾搭上其他男人。
《抗癌的我》劇照
摯友天性樂觀,他整日帶著亞當縱舞歡歌,這樣就算亞當沒挺過去,也不會給生活留下遺憾。然而亞當認為好友只是利用他的癌癥作為搭訕異性的話題,卻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死活。
《抗癌的我》劇照
母親喋喋不休地向他分享抗癌小妙招,亞當對這份沉甸甸的母愛不勝其煩,于是主動減少了聯系。
《抗癌的我》劇照
剛熟絡的病友一位位離去,心理醫生也極其業余,根本無法舒緩自己的焦慮,甚至火上澆油......
作為觀眾的我們,觀影至此一定十分氣憤。但理性地說,上面所謂“不靠譜”的親友們和亞當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也有缺點,也會脆弱。
大多數絕癥電影都將鏡頭聚焦在病人的主觀視角上,講述主角如何戰勝心魔,又或是打敗病魔。
這樣雖然詮釋了病人的心路歷程,催人反思,但若處理不好,就難免會落入俗套。
《抗癌的我》劇照
在現實語境下,絕癥遠遠不是病人一個人的地獄,它牽扯到金錢、時間、心理、生理等多重因素,身邊的人不可能不受影響。
而親友們也不是超人,通常來說,病人的心理十分微妙且脆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莫言與余華對待史鐵生一般,準確把握對待他們的態度。
由于雙腿殘疾的緣故,家人根本就不敢在史鐵生面前提起跑、跳這樣的詞。
而據史鐵生回憶,余華他們并沒有把自己當作殘疾人對待,經常帶著他一起去踢球。余華當時推著自己的輪椅立在球門前,對手見此陣勢根本不敢進攻,他們就這么贏了球賽。
這種“冒犯之舉”卻讓史鐵生感覺自己像一個平常人,他在書中寫道:“我是最差勁但是最快樂的守門員。雙腿背叛了我,我沒死,全靠友誼?!?/p>
亞當也曾向心理醫生抱怨:“我不知道為什么每個人都害怕說實話,比如‘你要死了’,沒人說實話讓我更難受?!?/p>
但當好友將亞當視為正常人時,他又抱怨起好友根本不在乎他。
除了亞當,親友們也深陷地獄不能自拔。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劇照
在《困在時間里的父親》中,女兒安妮為了照顧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父親,將自己的生活與家庭搞得支離破碎,換不來父親一絲好轉,反倒惹來他的記恨。
面對親生父親,安妮時常思考這一切是否值得。
對比來看,“薄情寡義”的亞當女友也曾在責任與欲望中糾結徘徊,試圖悔過和好如初,但出軌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兩人沒有絕對責任關系的時候。
《抗癌的我》劇照
就在亞當對好友的一次暴怒后,他偶然間發現好友家中那本做滿筆記的《一起面對癌癥》書籍。原來好友一直將所有難過都壓抑在心底,偽裝出“就算天塌下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豁達,而亞當誤會了他。
亞當與父母一同見醫生時,才發現羸弱的母親在盡心盡力照顧父親之余,為了學習如何幫助自己,參加了癌癥患者的家長互助小組。然而自己卻因為嫌棄母親嘮叨,從未回過電話。
《抗癌的我》劇照
他們的良苦用心終于打動了亞當,他重新審視自己的未來。
想到自己還沒飆過車,還沒去過加拿大,還沒給新燃起的愛情一個交代,列起“遺愿清單”的亞當決定勇敢面對接下來的手術。
亞當的豁達感染了家人與朋友,他們也紛紛放下未知的恐懼,坐在手術室外默默祈禱,坦然接受任何結果。
《抗癌的我》并非是憑空捏造的雞湯作文,它來源于編劇威爾·利沙真實抗癌的親身經歷,當時站在他身旁吊兒郎當的好友,正是片中好友的扮演者賽斯·羅根。
在賽斯·羅根等人的鼓勵下,威爾·利沙積極配合治療,在手術后,他的癌癥徹底痊愈,沒有再復發。兩人也因此互相成就,合作拍出這部絕癥電影佳作。
威爾·利沙(左)與賽斯·羅根(右)
這也是為什么該片的故事與表演所展現出來的深厚友誼、濃郁親情都來得如此溫馨動人,毫無矯揉造作之態。
《抗癌的我》劇照
無數事實證明,樂觀的心態不僅是患者打敗病癥的一劑良藥,也是家人與朋友破解心中地獄的最強利器。
即使事與愿違,我們仍可以借《破·地獄》中的金句安慰自己:
“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已經賺了,何必介懷什么時候下車,不如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