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是父權的代言,服裝是對身體的控制,家庭是最小單位的社會,剝削與壓迫存在于看似平靜的日常。
這就是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的新片《神圣無花果之種》。
《神圣無花果之種》
局勢動蕩的伊朗,父親伊曼是一名調查法官,秘密對社會問題人士施行鎮壓。正逢事業升遷的他,卻遭遇自己槍支的意外遺失,一場猜忌與爭執在這四口之家中漸次展開并愈演愈烈。
面對如此變故,母親和兩個女兒的想法起初并不一致,但愈發升級的矛盾將迫使她們做出選擇。
排除場外因素來看,《神圣無花果之種》對視聽意象的調用精準而有效,波折的劇情具備充分的懸念和吸引力,善良弱者面對蠻橫強者的欺凌及隨之覺醒的反抗,最容易引發觀看者的共鳴。
與許多曾經的伊朗電影佳作相仿,穆罕默德·拉索洛夫的新片探討著具體的人在權力規則、道德倫理、傳統觀念之下所經歷的輾轉。
如若果真這樣簡單,這部電影便只是一部好看刺激的情節劇而已,關鍵恰恰在于我們無法排除掉圍繞它的諸多場外信息。
有關拉索洛夫電影的故事應分兩層來看,一層是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另一層是他和電影的故事。
四年前當他執導的《無邪》在柏林獲得金熊獎最佳影片獎時,這位獲獎者因人身自由受限無法來到現場,就受到全球電影人和媒體的關注。
此番逃離伊朗監禁,拉索洛夫現身戛納首映式,雙手舉起片中演員照片。
影片放映結束后,盧米埃爾影廳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最終《神圣無花果之種》獲得本屆戛納的特別金棕櫚獎和費比西獎。
拉索洛夫近年的遭遇,以及他的祖國伊朗當下的情境,使這部電影無法不和現實世界形成互文。2022年,22歲的伊朗女性馬赫薩·阿米尼在德黑蘭因佩戴頭巾不當被道德警察逮捕,于拘留期間死亡。
影片化用這一事件,當攝影機對準受傷女孩臉頰上殘留的彈片和血淋淋的傷口,銀幕上折射的分明是可感的疼痛。
女人們的驚慌躲藏和勇敢回擊不再是一場“爽劇”般的復仇游戲,它真切地攸關著生死存亡,這讓電影故事不止于緊張刺激,而且抵達了一種現實的壓抑和恐怖。
在主線故事推進的同時,電影于若干處加入多組現實紀錄影像,直面觸目驚心的暴力和真實生命的隕亡。
然而同現實社會政治的密切關聯,對電影來說亦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回旋鏢。拉索洛夫的激進在另一端也讓這部影片的意識形態表意過于濃烈,近乎符號圖解式的角色與沖突消解了隱喻本應具備的部分開放性。
人物的意圖和情節的走向幾乎都在預料之中,別無他法,影片也因而仿佛囿于某種西方電影節的程式標準和白人精英的第三世界視角。
歐洲的掌聲獻給的是否是一部伊朗電影?在今日復雜迷離的國際局勢下,這部即將代表德國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影片似乎難以給出令人滿意的回答。
正是片中那些手持的、晃動的、紀實的豎幅視頻里倒地不起的身影,向今日及未來的電影發出提醒和疑問,當槍火與苦難切實降臨在街上,虛構的電影要如何去回應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