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BBC Earth年度巨獻《亞洲》(Asia)首映會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辦。全新紀錄片《亞洲》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制作,大衛·愛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擔綱解說,并于10月25日在倫敦舉辦的上海-倫敦影視產業對話會上舉行了發布儀式。
首映會現場
該紀錄片由鳳凰衛視版權引進,11月5日晚10點在SMG旗下東方衛視首播,并同步上線愛奇藝、嗶哩嗶哩、騰訊視頻及優酷。
作為BBC首部聚焦亞洲大陸的野生動物紀錄片,該片歷時近四年時間拍攝,探訪了亞洲這一奇跡大陸的各個角落,將其攝人心魄的壯麗美景和野生動物的生存故事精彩呈現,并借助前沿拍攝技術,捕捉到一系列前所未見的動物行為。
在活動上,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副總編輯尹欣與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負責人喬尼·基林交換了合作意向協議。此次達成的合作意向為期三年,其中包括三部由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制作的全新頭部紀錄片:探索深海動物世界的《藍色星球Ⅲ》(Blue Planet III)、展現微觀昆蟲世界的《隱秘星球》(Hidden Planet)、聚焦非洲動物家族的《王國》(Kingdom)。這三部紀錄片將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東方衛視播出。尹欣表示,SMG正在不斷探索國際合作新的內容與模式,當前SMG大幅增加了東方衛視紀錄片時段,旨在用紀錄片的形式全方位推動全球文明和中華文明。
《亞洲》劇照
首映會上,還超前放映了《亞洲》的第一集《波濤之下》。放映結束后,BBC Studios自然歷史部負責人喬尼·基林與在場嘉賓分享了精彩的幕后拍攝故事。喬尼·基林表示,“亞洲包羅萬象,我們可以在這里看到整個世界的縮影。從廣袤的戈壁沙漠,到加里曼丹島的雨林,從西伯利亞的極地荒野到印度洋的珊瑚礁,《亞洲》將帶領觀眾深入亞洲大陸的蠻荒之地,展現精彩紛呈的野生動物世界。通過此片,我們希望觀眾能對亞洲產生全新的認識,以不同的視角重新看待這個無與倫比的地方?!?/p>
從最開始的《地球脈動》系列,到BBC Studios和央視合拍的《美麗中國》(Wild China),幾十年來喬尼·基林去過中國和亞洲的很多地方,他表示自己非常熱愛亞洲,因為“總是有一些很新穎的發現,同時這里的人民也非常友好”。
《亞洲》劇照
【對話】
澎湃新聞:《亞洲》里有哪些與以往不同的新視角?
喬尼·基林:剛才在放映會上展現的都是新故事、新物種、新地點以及新行為。我們用到新技術,包括無人機能夠給我們全新的視角,剛才也展示了拍攝孟加拉虎的畫面,這在五年前是完全不可能的。
實際上,我第一次到訪亞洲是在30多年前。但在《亞洲》中出現的一些動物物種,我此前甚至都不知道它存在,況且我之前是專門研究野生動物的,還拿到了博士學位,做這方面的工作也已經40多年,依然能在亞洲找到很多新奇的動物。
比如第一集中,我們看到海兔或者說海蛇魚,這是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也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動物。另外,在我們講腹地荒漠的過程當中,有在蒙古拍攝到戈壁熊。我之前聽說過這個動物,但我完全沒有想象到竟然可以拍攝到它。我們當時拍攝到的是一只母熊和一只小熊的故事,現在戈壁熊也只剩下40多只。另外,我們還在伊拉克和伊朗邊境的區域附近找到了一片森林,我們拍攝到了豹子,我當時完全不知道這個地方原來也有野生動物,因為這個地方一直是戰爭區。
在第二集《云端之上》,其中有一個關于洞穴的片段,拍攝到在洞穴當中生活著一種名為“雨燕”的鳥。我當時對這種動物了解不多,并沒有意識到同樣在這個洞穴當中,有一個淡水的池塘,那里的魚會捕鳥。如果說鳥飛得靠近這個池塘,魚就會跳出水面捕這個鳥,這讓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亞洲》劇照
澎湃新聞:近年來,雪豹得到國際上的很多關注,去拍的人也很多,像是雪豹捕獵和撫養幼崽的畫面,有人都拍到了,這次《亞洲》有沒有涉及雪豹比較特別的部分?
喬尼·基林:是有拍攝到的,我們在印度講山上環境的時候,有一集講到它,我們拍到了它們的求偶交配行為,兩個雄雪豹為爭奪配偶在打架,剛才紀錄片里也說過,雄性會跟著雌性好幾個星期,因為雌性非常謹慎,最后雄性得到了雌性的信任。
澎湃新聞:你認為是因為環境問題還是人為因素,為什么我們能夠頻繁看到更多雪豹的相關鏡頭?
喬尼·基林:20年前的時候,我覺得確實是很難拍到雪豹?,F在找雪豹的人變多了,有好相機的人也變多了,而且一旦大家知道了關于雪豹的知識就會互相分享,比如說在哪里能夠拍到它,怎么拍攝的。在《地球脈動Ⅲ》里面,我們在蒙古也拍到了雪豹,還有更多的科學家在研究它,包括在中國的內容和劇集當中也有拍攝雪豹。我覺得所有的因素都導致我們現在看到雪豹的畫面更加頻繁。
《亞洲》劇照
澎湃新聞:亞洲有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動物,像老虎、熊貓等,如何讓老面孔展現新故事?
喬尼·基林:我們希望用新的方式拍攝老虎。我們在片段當中是用無人機拍攝它的一些新行為,或者我們在其他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尋找老虎的蹤跡。紀錄片中有一集是在印度的城市里面拍攝到老虎。雖然說老虎是人們熟悉的動物,但是能在一個超乎大家想象的地方找到它是很不可思議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對一個熟悉的動物去拍攝它不尋常的行為。
關于大熊貓的片段,的確是我們熟悉的動物,但它講述的是讓人感覺到非常暖心、非常觸動心弦的媽媽和孩子的故事。所以我覺得能不能夠觸動觀眾的情緒,能不能講好這個故事是最重要的。不管講述什么故事,我都尋找三個要素:首先這是不是一個新鮮、新穎的故事?第二,能不能產生情感的共鳴?第三,是不是能夠有一些技術的創新,或者用新的方式講述這個故事。
《亞洲》劇照
此外,《亞洲》有一集叫《擁擠大陸》,講的就是生活在全球規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中的這些野生動物的故事。因為從人口角度上面來講,全球排名前十的城市很多都是坐落在亞洲,我們會通過紀錄片觀察到動物們怎么在城市當中跟人類共存。比如在日本,我們拍到鹿如何在城市當中和人類一起生活。還有一集是《拯救亞洲》,講的就是在亞洲致力于自然保護的英雄和普通人,他們是如何拯救大陸的。
澎湃新聞:你剛才提到更有情感的共鳴,也講到戰爭地區觀察到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結合二者,戰爭地區的動物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感表達?
喬尼·基林:這個故事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邊界叫作庫爾德斯坦的地方,這個地方一直都是沖突區,我們聽說那邊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豹子叫波斯豹,拍攝組便和當地科學家展開了合作。接下來就是劇透了,在這個故事當中,你能看到一只雌性的波斯豹帶著自己的幼崽。難點在于,攝制組要拍攝到動物就必須經過地雷區,我們非常小心,我想,可能正是地雷區的存在,保護了野生動物。從情感上面來講,這個故事首先會讓大家覺得驚訝,但大家看到這么罕見的動物也會覺得驚嘆,因為波斯豹數量稀少。波斯豹媽媽帶孩子的過程非常觸動人心,我們希望讓人感動、驚訝、驚嘆的同時,也能感到溫暖。
澎湃新聞:好想看到這個故事。
喬尼·基林:這個片段不是特別長。還有就是包括我們在以色列拍到的鯊魚。我之前見過鯊魚,但是我沒有想到在以色列一個電站外面也會有鯊魚。當地核電站排出來的水溫度會比較高,能夠幫助鯊魚懷著它的寶寶在那里存活,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團隊非常善于找到有趣的故事。
澎湃新聞:團隊之后會按照這個思路把其余幾大洲拍完嗎?
喬尼·基林:我們不會按照每一個大陸這樣的邏輯往下走,但是我們也會和其他的合作伙伴、合作平臺,把目光聚焦于其他大陸的紀錄片。比如說我們跟迪士尼合作拍攝一個叫《Home》的紀錄片,同時我們還會拍攝關于非洲,關于亞洲和南美洲,這些內容都是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拍攝的視角也會跟亞洲不太一樣,因為地球上有幾百萬種物種,有更多我們可以去講述的故事。
《亞洲》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