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這等你
本周,有部懸疑電影憑借燒腦的劇情和獨特的女性主義表達,成功破圈,成為近期最值得一看的院線電影。這就是連續五周獲得日本票房冠軍,成為2024年度日本原創電影(非漫畫改編)票房第一名的《最后的里程》!
陣容上看,影片的核心主創,導演、編劇、制片人均為女性,敘事策略上,影片以女主推理探案為主線,同時保留了女性視角的細膩和溫暖。
某種意義上,它打破了男性導演對社會懸疑題材影片的統治。
昨晚點映場過后,國內口碑直接爆掉,豆瓣熱度飆升至第二,力壓同檔期所有電影。五星好評一眾。
作為懸疑片,能挺到豆瓣8.0的評分,并且沒因為公映而掉分,足見口碑是扛得住的。
日本東京,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夜晚。
名為“里中浩二”的收件人送走了快遞員后,轉身、關門、俯身、拆快遞,動作一氣呵成。
沒料到,這日常生活中重復過無數次的動作,竟成了這位他的催命符。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快遞包裹瞬時爆炸,威力沖塌了整個樓層,火光引燃了周圍的灌木叢。
警方調查,事情的原委浮出水面——
有人在快遞箱里預先安置了炸彈,只要包裹被拆開或稍有傾斜,炸彈即刻引爆;
經過排查,里中浩二平日為人和善,并無冤家。
越來越多的線索表明,這是一場由快遞包裹牽引出的無差別爆炸案。
電商平臺、快遞公司、快遞員,成了首要調查對象,畢竟爆炸的源頭在那里。
這家名叫“每日捷運”的電商,是一家大型跨國企業。
事件爆發后,迅速派遣舟渡艾蕾娜(滿島光 飾)前往東京平息事件、緊急公關。
舟渡的任務有兩個:維護公司形象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爆炸案不能影響倉庫的吞吐量,傳送帶不能停。
憑借成熟的進出貨流程和安保措施,舟渡很快向警方證實,爆炸包裹并非出自每日捷運的倉庫,負責物流的快遞公司,也很快洗脫嫌疑。
鏡頭一轉,又一個包裹在街頭某寫字樓爆炸,這次,仍舊是每日捷運發出的商品。
更可怕的是,兇手通過網絡炮制了一條病毒視頻。
視頻聲稱,同樣的炸彈,共有12枚;“黑五”的狂歡氛圍被恐怖替代,籠罩全日本。
兇手是誰?
出于什么動機?
剩余的炸彈能否安全拆除?
這就是正在熱映的電影《最后的里程》給我們帶來的驚天迷局,買買買的電商狂歡背后的東京連環大爆炸!
滿島光一改往日“甜妹”形象,這次出演了一位機敏干練的跨國公司高管。
既然是被派來“緊急救火的”,女主舟渡就注定不會被所有人喜歡。
比如剛到公司,下屬梨本孔(岡田將生 飾)沒什么溫度的迎接,就讓舟渡略感不適。
公司員工對這位空降的、略顯削瘦的女上司也不太買賬。
為了平息勢態、引導輿論,舟渡又得罪了警方、與物流公司數次發生口角。
整部電影,也以一種唇槍舌劍、極限拉扯的節奏推進。
當然,所有的爭吵,都被快遞接連爆炸衍生出的焦慮和恐怖所籠罩。在巨大的壓力中,舟渡艱難完成著總部派給她的任務:不僅黑五的銷售量沒有受到影響,警方還在出貨口為公司免費排查安全隱患。
但隨著劇情的深入,舟渡的行事開始變得叵測。
她先是謊報身份,自稱來自日本福岡;
隨后,又呈現出了明顯阻撓警察調查的意圖;
更詭異的是,她又刪除了前員工的人事檔案。
種種行為,又似乎暗示著這位職場“白骨精”遠沒那么簡單。
隨著推理的深入,一系列關于這家公司的陳年舊事被扒出,倉庫工人們的真實工作圖景也越發清晰。
舟渡的身份也正式揭開,結局一定讓你大出所料。
滿島光在影片中的表演可謂影后級別,大量密集臺詞毫無壓力、種種情緒切換絲滑,小小的身體里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神秘而堅定。
幾天前,她剛剛在西湖音樂節“仙子亮相”,路透照驚呆網友,不得不感慨一句女神風采不減當年。
除了大女主推理拆炸彈的爽感設定,影片中出現的其他角色也有不小的解讀空間。
比如次要故事線中的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兩個女孩,日子艱辛,卻愛意滿滿;
比如因工傷躺在醫院的員工女友,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總部嘗試為男友討一個公道;
比如物流尾端的快遞員,每送出一個快遞只有150日元的薪水,只有把吃飯時間壓縮到10分鐘以內,才能成為“單王”。
在對局部細致的雕琢下,整部影片在反內卷的主題下更顯豐滿扎實。
所以你看,在社會推理類型片的表達下,《最后的里程》加入了不少現實議題的探討和對職場不公、女性權益的表達。
相比于暑期檔的《逆行人生》空洞的男性視角下自我感動式的打怪敘事,《最后的里程》被豆瓣網友評為這才是“原本期待的逆行人生”。
當《逆行人生》把大齡失業、中產跌落、高位買房、因病致窮、騎手無勞動保障,這些確實的社會現實做成扁平,把一群人的故事變成一個人的故事,《最后的里程》卻以一起連環爆炸案,由點到面,串聯起了全球化背景下的電商全產業鏈。
資本的嗜血與冰冷、高管的偽善和貪婪、底層的盲目和艱辛......
既有冷靜客觀的社會性審視,也保留了女性專屬的細膩刻畫。
印象最深的是,在片中鏡頭不時會給到24小時不停歇地傳送帶這一意象。
表面上,這條傳送帶承擔了日本40%的網購,但附著在其四周的,是已經形成固定肌肉記憶,片刻不能喘息的一眾工人。這些工人是日結工資的臨時工,是70歲還在勞作的司機和快遞員。
傳送帶代表著效率的同時,也是牢籠的具象化體現。
鏡頭所及之處,猶如一把手術刀,把真實的社會癥結剖析給你看。
人口老齡化、價值空心化、體力工作者高付出低回報等社會現狀...
可謂一副當代牛馬浮世繪。
影片的導演編劇,曾聯手打造出《非自然死亡》、《機動搜查隊404》兩部豆瓣9分以上的現象級神劇。
作為同一世界觀下的電影,《最后的里程》同樣給出了超大杯的寵粉福利。
綾野剛、星野源、石原里美、火野正平等熟悉的面孔相繼亮相,承擔了重要的敘事作用。
所以有粉絲贊這是日劇頂流團建。
影片在今年8月份日本上映時就收獲了不俗的口碑,連續5周蟬聯票房冠軍。
《柯南》作者青山剛昌、游戲設計師小島秀夫都公開力薦。
在國內,豆瓣也開出了8.0的高分,在懸疑類型片中,屬于必看段位。
影片在今天已經全國上映。
選在國內雙十一這個節點,不知道是否有意為之。
正如片名“Last Mile”所言,再高效地運轉系統,最后交付的流程,終究還是落在人身上。但是效率社會系統卻在去人性化,世界只不過是個巨大的傳送帶,我們都是其中的零件或荷物。
這是創作者的關懷,也是提醒。更是社會派推理奉行的現實主義關照。
從建構到解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消費主義退潮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需要”和“想要”的區別,當泡沫戳穿的一刻,對意義和價值的追問也就越發急切。
這樣一部為牛馬發聲“反內卷”佳作,推薦每位為生活負重前行的人!
它不僅書寫了你我掙扎的內心,同時更記錄了我們當今生活的時代。
觀影團
“伊姐看電影”線下平臺“伊姐觀影團”,至今為止組織200多場官方授權的電影首映禮、超前點映,想免費參加明星首映禮,得到正版的限量周邊,獲取專屬的文旅精品優惠嗎?
點擊小程序注冊會員(“伊姐觀影團”報名活動唯一途徑,唯一途徑,唯一途徑)。每日簽到領積分,兌換私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