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五年的北京車展,回歸便成為頂流。
“王”要見“王”。雷軍開了頭,周鴻祎湊熱鬧,車企CEO個個親自下場。切磋技藝,互相打氣,這場社交轟趴,營造了中國新能源車企“頂峰相見”的既視感。
難怪,鋼鐵俠也坐不住了,“不打招呼”說來就來。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會見了特斯拉CEO馬斯克。李強稱,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將始終向外資企業敞開。
超大市場,參與主體多,競爭激烈,催生出的創新也多。中國市場是中外車企同場競技的舞臺,也是擂臺。
車展是競技場,也是輿論場。
馬不停蹄路演的雷軍,唱K跑調的李斌,英文砍價的曾毓群,擠地鐵看車展的王傳福,一眾大佬的出現,把營銷的用心和賣車的野心都寫在了臉上。
馬斯克來華的行程事先并未對外披露,來華的目的也眾說紛紜。市場上流傳的重磅消息,FSD入華有望提速、Model 2明年上市都在列其中。
盡管沒有現身車展,但馬斯克選擇在車展的節點閃現,已經自然形成了和車展的輿論捆綁。他大方表示,“很高興看到電動車在中國取得進展,未來所有汽車都將是電動的”。
不贊同“產能過剩論”,企業家馬斯克的態度一目了然。這背后,從市場反饋來看,中美究竟要做伙伴還是對手,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
馬斯克此次中國行不超過24小時,卻拉動特斯拉股價大漲超10%,市值增加超530億美元。
超大市場是開放的,是共贏的,是你我的。
作為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受益者,跨國企業基于市場經濟規律在全球配置資源,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
無論馬斯克帶著什么樣的KPI來到中國,共享中國超大市場蛋糕是肯定的,投資中國意味著什么,聰明的外企都能算清一筆賬。
新能源乘用車在新車銷售中的滲透率達到42.3%,市場早已度過了最初的嘗鮮階段,正在走向主流大眾。流量營銷增加了市場關注度,也培育了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認知和辨識。
車展回歸,成為新晉“頂流”,也誕生于中國新能源車狂飆的背景之下。中國汽車市場一直是全球最大最賺錢的市場,在新能源車領域更是站上“C位”,走出獨立行情。
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出現降溫趨勢,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全球新能源車銷售總量的三分之二,創下歷史新高。
潑天的流量是表,硬核的競爭力是里,無論是雷軍還是馬斯克,誰都不想錯過,誰都不能掉以輕心。
10年前,馬斯克注冊了微博賬戶,他的第一條微博這樣寫道:“we are going to do the right thing for you in China market.”
那些所謂“產能過?!薄懊撱^”的論調,白宮就算有意,馬斯克們也不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