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康樂村內一制衣廠正在生產服裝張銳/攝
“早些年,客戶主要來自附近的服裝批發市場檔口,后來多了淘寶、抖音來的網單,有一些自己是主播,每次訂單大部分就是一次幾百件,今天晚上拿布料,明天晚上我們就能出貨?!标悅娬f,如果工廠規模做大了反而不利于生存,“這里的租金超貴,每平方米50元~60元,200多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加上水電、垃圾費等,固定開支每月就要2萬元,還不算工人工資。”
陳偉強說,制衣村的“小單快反”也是被互聯網“倒逼”出來的。他回憶稱,2010年,當時在康樂村的制衣廠工作五年的他,已升職為管理層,隨后便決定開廠創業,“2010年到2012年,兩年多的時間,我掙了90萬元,每年就做兩三個客戶,出了爆款客戶也不會走,現在恨不得三天做一個客戶。”
“現在互聯網信息太發達了,檔口上貨出一個爆款,兩天就被抄走了,行業‘卷’、客戶也‘卷’,連帶著工廠也不得不越來越快速反應,不然就做不下去。”陳偉強說,村里的制衣廠想賺錢就得“老板夠拼,晚上出了貨,工人下班還要自己打包、送貨等,忙完已經凌晨三四點,第二天又繼續出來找客戶”。
制衣村的工廠一直保持著“高流轉”的狀態,不愁人來也不愁人去。但自2018年鳳和項目的消息傳出后,也有經營者從長遠計開始往外發展。其中,把廣州的服裝產業向清遠轉移是官方層面給出的一個發展方向。
不過,“去清遠”并沒有得到制衣村從業者們的廣泛認可。他們之中不少人認為,清遠距離如今的中大紡織商圈超過1.5小時車程,產業園區位置偏、當地產業鏈不成熟,無法適應。與這一轉移方向相比,他們更愿意去廣州中心城區的其他城中村,又或者前往廣州同樣有服裝產業基礎的增城區、番禺區。
經濟觀察網記者張銳“哐、哐、哐……”3月27日中午12時許,陳偉強站在康樂村招工橋旁看得出神,對面的工程車正在進行房屋拆除作業。
隨著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道鳳和村(康樂、鷺江)城中村改造項目(以下簡稱“鳳和項目”)第一階段開發工作的正式啟動,聚集在此的制衣廠經營者們與相關服裝制造產業的轉移也勢在必行。這是鳳和項目備受關注的原因之一。
康樂村、鷺江村位于廣州城區中心位置,距離地標建筑廣州塔大約4.5公里,因毗鄰全國著名的“中大布匹市場”和“十三行”等服裝批發市場,自20世紀90年代起發展至今,形成了一個興旺、成熟的“制衣村”。在村里,從招工、生產、運輸,到老板、員工的衣食住行,一切都可以內部解決,但人、車、布料等總是混亂地擠在狹窄的街巷里。
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鳳和經濟聯合社的數據顯示,鳳和(康樂村、鷺江村)片區改造范圍涉及戶籍人口6914人,常住人口約13萬人,人口密度達到11.96萬人/平方公里。
這里也被稱為“土豪村”。廣州市海珠區鳳陽街鳳和(康樂村、鷺江村)更新改造項目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公示的信息顯示,康樂村、鷺江村共13個經濟社,以服裝、批發以及房地產業為主;2018年,康樂村、鷺江村的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分別為6.8億元、3.5億元,人均分紅24.4萬元、15.8萬元。
陳偉強向經濟觀察報記者回憶,大約20年前,17歲的他離家謀生,那座已拆除大半的建筑物正是他在廣州的第一個落腳處。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那棟樓里的制衣廠做雜工。彼時,康樂村已開始因服裝制造業熱鬧起來,但周圍還沒有高樓大廈。
根據今年2月公布的廣州市海珠區鳳和(康樂村、鷺江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實施方案,此次鳳和項目更新改造涉及用地面積110.17公頃,總建筑面積377.98萬平方米,建設共分四期實施。一位參與項目的政府工作人士向記者表示,整個更新改造時間預計為十年。
開拆
3月27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在康樂中社區黨群服務站所在路段看到,該區域已進行圍蔽處理,并有安保人員在出入口駐守,圍蔽內側可見大量建筑垃圾堆積。同時,圍蔽外側的道路依舊通暢,騎電動車、載著布料的人往來不斷,“誠尋客戶”的人沿街而坐。
楊鳳紅是“誠尋客戶”的人之一。她把寫著“全品類女裝、各種網單”字樣的小黑板放置腳邊,然后低頭做手工活。
“這個能做嗎?”一位年輕女子從包里拿出一條灰色西褲問楊鳳紅,在得到“做不了”的答案后,對方繼續往前走問下一家。這是村里的制衣廠最常見的“接單”方式,“客戶”拿著樣板現場溝通,雙方確認能否合作。鳳和項目傳聞多年,但遲遲未能落地,這讓楊鳳紅和很多人一樣,談起這件事時非常平靜。
“我們的合同去年已經到期,房東不(續)簽了,但還沒通知要搬,也在等,差不多就是隨時準備無條件搬走?!睏铠P紅說,目前拆除區域較少,大部分制衣廠仍然正常運作。
3月27日,康樂村招工橋附近一處拆遷現場張銳/攝
另有一位制衣廠經營者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的拆除工作也并非完全順利,一方面改造實施主體方與鳳和經濟聯合社在補償談判方面仍有未達成共識之處,另一方面鳳和經濟聯合社與物業承租人/實際經營方在清退方面也有沖突?!耙贿呎勔贿叢?,今年都還集中鬧過,停工又復工?!鄙鲜鼋洜I者稱,一些面臨被清退的工廠合同未到期,但不滿意賠償方案。
康樂村內設立的城中村改造物業清退現場咨詢點公示信息顯示,鳳和(康樂村、鷺江村)項目更新最早始于2018年11月,鳳和經濟聯合社及下屬康樂村、鷺江村各經濟社征求全體組織成員改造意愿,表決同意率為97.19%,認為村民改造意愿強烈,改造條件成熟;2023年11月,鳳和項目全面啟動私人住宅入戶精測、面積確認,為動遷簽約工作做準備;2024年2月,鳳和項目改造實施方案公示征詢意見。
3月27日,康樂村內一制衣廠卷簾門已印上“拆”字張銳/攝
3月27日,經濟觀察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看到,康樂村大多數建筑物外都已噴上“拆”字樣,并掛出“城中村改造,即將清拆,嚴禁轉廠”的橫幅。同時,多條道路都有安保人員巡查,對外界入村者也表現得格外警惕。
轉移
康樂村、鷺江村興旺之原因,也正是其轉移之難點。
陳偉強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制衣村”興起至今,最大的特性就是“小單快反”,村里的制衣廠規模普遍不大,多數以“員工30人左右、廠房20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的狀態生存。
他解釋,康樂村、鷺江村最“值錢”的從來不是哪家工廠,而是它自身的地理位置。這里是距離“中大布匹市場”最近的城中村,電動車車程大約2公里,工廠購買布料極其方便、快速,距離“十三行”等服裝批發市場大約半小時車程。多年以來,制衣村發展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氛圍,客戶在路邊沿街找工廠,工人也沿街找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