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曾女士本想給朋友一個生日驚喜,在網上預訂了網紅蛋糕品牌“熊貓不走”的跳舞服務,但這個“熊貓”當天始終沒有到達。她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就看到了“熊貓不走”疑似倒閉的消息。
“熊貓不走蛋糕”官方賬號3月16日更新的一則微博顯示,“熊貓不走”創始人失聯,近千名員工三四個月工資未發,“迫于無奈,只能網絡發聲”。一時間,這家網紅蛋糕店引發了全網關注。
記者搜索發現,目前該公司的全國店鋪都已“暫停營業”。一名公司員工告訴記者:“此前公司一直運營較好,現在解散得很突然,目前創始人失聯了,高管集團沉默,總部大門緊鎖,我們只想要回該有的工資和社保?!?/p>
據了解,熊貓不走成立于2017年,以“讓每個人的生日都能更快樂”為企業理念,免費送蛋糕上門、唱歌跳舞表演等為客戶制造生日驚喜。曾獲得頭頭是道、IDG、XVC等機構投資。
全國門店已暫停接單
據南方都市報,3月17日,多名熊貓不走蛋糕員工確認,公司是在3月16日下午突然宣布停工的,不少配送員直到解散時仍在配送蛋糕。
身在熊貓不走蛋糕惠州總部的員工張晨表示,3月15日,公司各地的高管和法定代表人就已經到總部交涉,希望創始人楊振華能夠現身,但是楊振華并未出現。
根據熊貓不走蛋糕微店,3月17日,熊貓不走蛋糕全國的網點均已經“暫停接單”,另外,根據大眾點評網,其全國的網點均顯示“暫停營業”。
創始人楊振華失聯曾回應倒閉的原因
根據員工提供的聊天截圖,創始人楊振華曾作過一個簡單的回應。針對“熊貓不走”蛋糕走向倒閉的原因,他將其歸咎為“管理決策疫情等內外部原因”。
“因為我的無能,盲目樂觀,決策失誤,對疫情對政策對市場的錯誤判斷,公司今天資金鏈斷裂,欠薪負債,導致公司停業、我個人破產的局面。這兩年多我個人傾盡所有車房抵押。借給公司兩千多萬,讓法人姚秀華也借貸七百萬給公司?!睏钫袢A表示,由于之前已是傾盡所有,無力償還債務,“建議各位同事盡快走法律途徑維權,征求勞動局法院等權威意見,爭取拍賣部分價值能支付你們部分損失”。其本人也會接受法院公安等處理。
目前,多名員工反映楊振華屬于失聯狀態,記者多次撥打其電話并未接通。天眼查數據顯示,作為“熊貓不走”創始人,楊振華一共實際控制了41家公司。
員工維權討薪
對于公司突然解散的消息,“熊貓不走”杭州公司的員工雷利感到不解和震驚,“明明看起來運營得挺好的,特別是在基層員工的眼里,公司沒有倒閉跡象。”
她告訴記者,只是因為公司此前在“315”被曝光過,領導要求員工在此期間保持低調,各種賬號不允許發布任何內容?!暗俏覀儼l現,公司解散后,還有用戶在下單和充值,甚至有賬號仍在直播”。迫于無奈,3月16日晚上,“熊貓不走”的運營工作人員在各平臺賬號上發布了公司解散的公告。
事已至此,雷利和同事目前都感到焦慮。她告訴記者,同事中,有生完孩子拿不到生育津貼的、有房貸車貸逾期的,還有應屆生人才補貼因為社保斷繳拿不到的……特別是公司全國都是直營店,很多配送人員和熊貓扮演者突然就沒工作了,但勞動關系還存續,沒辦法繼續找工作。
“目前除了公司老板失聯,財務總監也失聯了,其他高管都保持沉默,現在不清楚公司是如何破產的,資金去了哪,下一步公司怎么處理,沒有得到回應。”雷利說。
消費者退款無門
在公司釘釘群解散后,“熊貓不走”的員工們組建了互助群。在一個互助群里,記者看到,還有不少消費者加入了維權。
“3月16日上午還在網頁咨詢客服送蛋糕的時間,確定好后才充值的,定了個四百多的蛋糕,確認了晚上7點到8點送,晚上‘熊貓人’還是送來了,簡單跳了個舞。”一名消費者告訴表示,因為在“熊貓不走”來之前,另一品牌“叮當熊貓”也來過,一對比就覺得“熊貓不走”有點敷衍。晚上她再去預定主頁看,才發現已經全部停止接單了。
更多的消費者則表示,最近才充值了上百元的蛋糕卡,知道“熊貓不走”疑似倒閉的消息后想退款,但現在連客服都沒了?;ブ豪锏膯T工回應稱,充值的錢直接到公司賬號,大概率無法退款。記者看到,“熊貓不走”在全國擁有110多家直營店,但目前都處于暫停營業狀態。
律師:建議員工啟動勞動仲裁
線上下單,線下“熊貓人”免費送蛋糕上門,并提供唱歌、跳舞等表演服務,近年來,這一新的制造生日驚喜的方式興起,“熊貓不走”創新模式也一度火爆。記者在網上店鋪評價看到,不少消費者表示其服務不錯,氛圍也很好。
據媒體報道,2017年,“熊貓不走”蛋糕正式開業,2018年11月獲“頭頭是道”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2020年3月獲IDG千萬元A輪投資,2021年1月獲XVC上億元B輪投資,曾入選《哈佛商業評論》研究案例。
隨著公司發展,“熊貓不走”布局了北京、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24座城市,擁有超2000萬用戶。在“熊貓不走”微店中,單層蛋糕價格在100元~300元之間。員工透露,公司正常每個月有2000萬元左右的營業額,利潤率在一半以上。
看似經營良好的公司,為何會以解散為告終?3月18日,據媒體報道,楊振華否認了失聯,稱目前正在籌錢給員工發工資。一名員工告訴記者,“有領導讓我們填銀行卡號,但并未說原因?!?/p>
重慶準的律師事務所陳曄律師稱,首先公司作為經營主體肯定應承擔違約責任,當然也不排除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實控人構成其他刑事責任的可能性;對員工而言,建議啟動勞動仲裁,盡快進入強制執行程序,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南方都市報、新京報、中國新聞網、封面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