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當天,翻車的不僅有梅菜扣肉預制菜,還有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淀粉腸。由于央廣網曝光了淀粉腸用雞骨泥代替雞肉、以次充好等問題,導致多個地方的淀粉腸攤主的生意受到直接沖擊。
針對這種情況,有網友表達了不滿,在淀粉腸產業鏈中,上游的生產商、中游的經銷商的責任更大,但隨著問題的發酵,受損失最嚴重的卻是最下游的攤販。
筆者注意到,淀粉腸事件,被曝光的是一家淀粉腸生產廠家,該廠家有關負責人說,配料中有肉但很少,都是用的雞肉和雞骨泥,用鴨肉更便宜,其他大部分都是淀粉。再配上專家的建議、網友的聲音,這種全民網紅小吃在短時間內迅速“塌房”,多個相關話題沖上熱搜,有消費者直呼“再也不敢吃了”。
筆者注意到,和大魷魚、烤冷面、毛雞蛋等常見的小吃相比,淀粉腸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城市的部分攤位上,淀粉腸“門前冷落鞍馬稀”,有媒體報道,個別攤位一夜零收入,有的攤主由于生意慘淡不得不“賦閑在家”。
吃什么不吃什么,終端的消費者有最終選擇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和判斷,去吃認為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的小吃。但是,相較于上游的生產商和中游的經銷商,位于淀粉腸產業鏈下游的攤販卻遭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定程度上替上游的生產商和中游的經銷商背了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消費者的板子有些打錯對象了。
筆者也了解到,媒體所曝光的,只是某一家淀粉腸生產企業。再結合電商平臺上出售雞骨泥的經營寵物食品的商家“骨泥不建議人吃”的表述,導致淀粉腸快速“塌房”。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淀粉腸生產企業都在用雞肉和雞骨泥。淀粉腸“塌房”以來,國內多個淀粉腸生產廠商進行了回應,表示并沒有使用雞肉和雞骨泥。這也就意味著,曝光的范圍被網友擴大化了。
有廠家和經銷商認為,是一些平臺和媒體的惡意剪輯、炒作,讓淀粉腸陷入了信任危機,被網友移出了必吃小吃的名單,商品本身并沒有什么質量問題。
白居易《賣炭翁》里有句詩說,“可憐衣上身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無論是作為自由職業者或是個體工商戶的攤販,他們都希望能有一個有利于他們經營的市場環境。賣炭的,一定程度上要看天;賣淀粉腸的,則需要塌房的危機能夠盡快解除。
一方面,確實需要生產廠商和經營者能夠主動積極站出來,拿著證據說話,自證清白。另一方面,還需要市場監管部門能夠對淀粉腸生產企業進行專項調查,用權威的專業的結果來引導輿論的走向。如果真有問題,盡快要求廠商整改;如果沒有問題,盡快驅散密布在淀粉腸消費市場上的陰云。
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努力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淀粉腸攤主作為夜市的常見經營者之一,在收入受到一定的影響后,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介入,消釋消費者的疑慮,恢復淀粉腸消費常態,以激發市場助力活力,讓夜經濟的煙火氣能夠健康有序地彌漫。(大河網河聲評論員 劉瑞朝)
上一篇:普京:他們起立鼓掌?甭想了!
下一篇:好新聞,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