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月19日算起,韓國醫生的罷工行動已進行到第12天。雖然政府一再警告,2月29日是返崗的最后期限,但從目前形勢看,醫生們仍未“投降”。不過,部分繼續罷工的醫生可能要陷入兩種局面——“不當醫生就去當兵”和被判刑。
“不當醫生就去當兵”
韓國醫生罷工人數一度過萬。不過,2月29日,韓國保健福祉部表示,由于基數有差,難以準確進行比較,但缺勤醫生占比相較28日(73.1%)略有減少,連續兩天下滑。截至當日上午11時,有294名實習、住院醫生返崗復工。
在這之前,韓國政府反復喊話參與罷工的醫生:返崗設定的最后期限為2月29日,如不聽令返崗或將被追責。此外,韓國兵務廳2月28日宣布,若因為本次事態罷工或辭職導致失去實習醫生身份,且未完成兵役的男性實習醫生,需要在明年3月前服兵役。
根據韓國的兵役制度,若畢業于醫科大學,且在指定醫院進行實習的實習醫生,且33歲前結束實習醫生身份成為正式醫生,則作為“醫務士官候補生”身份,在韓國未發生重大戰爭的情況下,僅需參加4周的軍事訓練和一年一度的定期訓練,若辭去實習醫生身份,醫院院長需要在14天內通報至兵務廳,并在“最近的時間段”重新履行入伍手續,而作為不具備實習醫生身份的醫科生,醫務軍官需要服役38個月。
不過,韓媒報道,由于韓國保健福祉部早前向醫療界下達了禁止受理集體辭職書等命令,因此韓兵務廳目前還不會直接決定是否立刻要求這些遞交辭職信的住院醫生入伍。兵務廳相關人士25日表示,若這些醫生的辭職信還沒有被受理,則屬于“無故缺勤”的情況,而非“終止實習”,因此還不能視作入伍對象。
即便不去當兵,辭職罷工的醫生也可能面臨法律問題。根據當地法律,拒絕聽從復工令的醫生可能被暫停執照最長一年,最高判監三年;一旦罪成,即使被判緩刑,也會被吊銷執照。被處分的醫生,在海外就業時也會受到限制。
醫政博弈焦點何在?
這場激烈的醫政博弈起于今年2月初。
2月6日,韓國保健福祉部發布了醫學院擴招計劃,規模從現行的3058人增至5058人,增幅約為65%,擴招將持續5年,到2030年將新增約一萬名醫生。
實際上,有關韓國醫學院是否需要擴招的爭論已進行多年,醫生和政府爭議的焦點就在于韓國是否真的缺醫生。
政府方面認為,隨著韓國老齡化逐漸加深,醫生的數量相對來說有缺口。此前韓國政府曾預測,到2035年,韓國將面臨 1.5萬名醫生缺口。此外,經常被拿出臺面的數據是,每千人擁有醫生數在經合組織(OECD)的排名。截至2023年7月,韓國人均門診就診次數和床位數在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中排名第一,但每千人擁有醫生數居倒數第二。即使在首都首爾,每千人擁有醫生3名,仍低于OECD平均水平(3.4名醫生/千人)。
不過,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大韓醫師協會緊急對策委員會媒體公關委員會委員長、醫協前會長朱秀虎對此數據的可比性持懷疑態度。他表示,韓國和其他OECD國家的醫療制度本就不同,很多OECD成員國的醫生相當于“公務員”,領取國家給予的薪水,工作強度也較低,而韓國以私立醫院為主,醫生是多勞多得,為了賺錢需要工作很長時間?!耙虼?,我們認為單純這樣比較是無意義的”。
根據報道,朱秀虎還指出,雖然韓國相比于其他OECD國家的醫生數量少,但許多依據證明韓國是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方便就醫的地方”。第一,韓國人均每年去醫院就診次數是OECD國家平均值的2.6倍,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之一。第二,韓國每名患者每年平均住院時長僅次于日本。
反對擴招的醫生們還一直強調,韓國醫生并非數量不夠,而是醫療政策、制度和醫生分配的問題。盲目擴招只會導致競爭加劇,使醫生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一項針對2萬余名醫師協會會員的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不認同“韓國缺醫生”。大家更傾向于這是市場調節的必然結果。
不過,有韓媒分析,韓國醫學界激烈反對政府舉措,一條顯而易見的理由是,擴招會導致醫學生供應量過多,一旦供過于求,行業將面臨嚴重降薪。
據報道,目前韓國醫生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醫生群體之一。2022年OECD的數據顯示,韓國公立醫院的??漆t生平均年收入近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3萬元),遠超全國平均薪資水平。
罷工醫生會妥協嗎?
醫生們顯然是鐵了心和政府對著干。
此前醫生們多次抗議過政府對醫學院的擴招措施。例如,2020年8月,韓國政府公布醫學院擴招方案,稱將在10年內,每年擴招約400人,同時新建一所公立醫學院。大韓醫師協會就此鬧過一場聲勢浩大的“罷工”,醫師協會的成員們還曾在國會正門前舉行過反對擴招的集會,當年8月,一眾醫護集體罷診……到9月1日,151家醫療機構的統計顯示,83.9%的住院醫生和32.6%的??漆t生拒絕出診。韓國國防部不得不向民用醫療機構派駐軍醫,參與新冠救治。
最終,韓國政府妥協,擴招計劃再次擱淺。實際上,也正是因為醫生們一次一次反對,韓國醫學院從1998年之后就再也沒有進行過擴招,從2000年至2006年期間,醫學院招生名額由3273人縮減至3058人,之后一直保持至今。
除了以往的“斗爭經驗”讓醫生們不想妥協,“綁架”國民醫療也是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有韓國律師認為,政府不會吊銷所有離崗醫生的醫生執照,以免造成長期的醫療人手“真空”。實習和住院醫生是這次罷工的主力。他們的人數雖然僅占韓國10萬名醫生的一小部分,但占了大型教學醫院工作人員四成左右。他們在急診室、加護病房和手術室等崗位都執行關鍵任務。
韓國保健福祉部次官的發言,則暗示不存在“法不責眾”,“如果10人辭職后不遵從復崗命令,將對10人進行處分”。
政府此次為何如此“剛”?
面對醫生們的“硬剛”,韓國政府沒有透露出協商的意思。
首先,韓國政府認為自己的措施是“民心所向”。據悉,對于醫學院擴招,韓國民間的支持聲音占上風。民調機構蓋洛2月13日至15日在韓國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76%的受訪者認為該政策“利大于弊”,16%認為“弊大于利”,9%持保留意見。
所以,韓國政府此次態度比較強硬,不僅一再表示將對離崗醫生追責,將吊銷執照至少3個月,對涉事人員處以3000萬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6.3萬元)的罰款,并按照相關司法程序進行處理。2月27日,韓國保健福祉部以違反《醫療法》等為由向警方舉報大韓醫師協會(醫協)5名相關人士。
同時,韓國保健福祉部工作人員2月28日還“上門催工”,前往實習住院醫生的住所,把復工命令書交到實習住院醫生手中。
尹錫悅政府強硬態度的背后也有政治因素考量。4月10日,韓國即將舉行第22屆國會選舉,屆時韓國主要政黨將圍繞300個國會議員席位展開激烈角逐。這是尹錫悅政府上臺第三年面臨的一次重要選舉,國民力量黨顯然希望借此扭轉在國會中“朝小野大”的局面,助力尹錫悅后續順利地施政;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則希望捍衛在國會的多數席位,制衡尹錫悅政府的施政。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醫政對峙意外地提升了韓國總統尹錫悅本人的支持率。民調機構韓國蓋洛普23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為34%,較上次調查上升1個百分點,差評率為58%,與上次調查持平。幾周前,由于其妻子收受名牌手提包事件,尹錫悅的支持率險些跌破30%。
所以,醫政雙方都有立場,針鋒相對,互不退讓。而為最后后果“買單”的,恐怕還是萬千患者。
文|記者 冷爽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