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周丹
“快遞員漲薪后能否送貨上門?”近日,這個話題引發大眾熱議。
隨著多家快遞公司宣布將上調每票0.1元的派送費,消費者們更為關心的是:快遞員收入增加,服務能否提升,比如滿足大家送貨上門的需求?
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表示,快遞送貨上門的確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還需要更多努力。如何提升服務能力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仍將是快遞公司以及快遞驛站面臨的挑戰。
用戶吐槽 溝通收貨問題太費勁
家住武漢市糧道街的王女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作為網購達人,吃穿住行用品,大多是通過網購來解決,“比如礦泉水,我總是成箱成箱的買,但每次想讓快遞送貨到家,都需溝通很久。”
王女士覺得,小件商品放快遞柜或物業門房,她還可以理解,但大件商品太重,“有時快遞來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若只能去小區門口搬,對老人來說不現實?!睘榇耍啻温撓悼爝f客服,“投訴好幾次,后來才給送貨上門?!?/p>
這,不是個案。武昌區楊園街的楊先生介紹,前幾天上班時,他看到物流信息顯示,自己購買的商品“已被快遞超市簽收”。下班后,他去快遞超市找快遞,卻怎么也找不到。直到3天后才接到通知,稱快遞終于在角落里被找到。
“我的快遞曾被門衛簽收過、被驛站簽收過,甚至還被門把手和‘有人’簽收過?!睏钕壬f派送前沒接到過快遞電話。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部分快遞員未與用戶溝通,就以“打電話無人接聽”、“敲門無人應答”等為由,未經用戶允許將快遞存放門口、快遞驛站等,有的甚至直接點了“簽收”。
行業探因 價格戰導致利潤壓縮
其實,對快遞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一些消費者因需求不同,也持有不同看法。
有些人極力反對快遞寄存,一定要快遞員將快遞送至自己手上;有些上班族因收件不方便,同意將快遞送至驛站或代收點,但他們都有一個前提——快遞員在送貨前需與收件人提前溝通。
采訪中,多數快遞網點負責人認為:快遞費低,甚至低于投遞費,是快遞難以投遞上門的根本原因??爝f員為完成任務,快遞公司為節約成本,將快遞放到快遞柜或代收點,早已成為行業默認的“潛規則”。
“長期以來,在快遞行業‘價格戰’的背景下,快遞網點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加盟制快遞企業的快遞員派費收入已降低至不足1元/件。”武昌徐東一家快遞網點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
隨著近期中通、圓通和申通等多家快遞公司相繼公告上調每票0.1元的派費之后,業內輿論也在不斷發酵。
實際上,這也不是快遞公司們第一次上調派費。早在2017年,多家快遞公司就曾集體宣布上調派費以“穩住網點”,但并未收獲到滿意的效果。彼時,快遞員們普遍反映并未因上調派費而增加收入,所以此次被要求派費直接給到快遞員手中。
而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折射出了快遞公司渴望扭轉非良性競爭的局面。
近年來,在快遞價格戰影響下,快遞平均單價持續下降。統計數據顯示,2010-2020年,我國快遞行業平均單價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24.57元/件下降至2020年的10.55元/件,2021年1月持續下降至10.21元/件。
因此,快遞公司的承壓也在增長。業績壓力甚至出現在快遞“老大哥”順豐身上。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83.44億元,同比增長24.2%;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6億元,同比下滑79.8%。
難題難解 不送貨上門仍是通病
一毛錢的派費上漲,就能終結快遞行業價格戰嗎?
湖北襄陽一家物流配送中心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價格戰長期打下去,各家快遞公司都會損失利潤,一級壓一級,最終吃虧的還是快遞員:“快遞員到手工資變低,人員就會流失。沒有員工,影響網點,再上一級影響的就是公司總部。”
“今年以來,一線作業員工一直短缺。只能提高派件的價格,導致自己加盟一年多仍在虧損當中?!蔽錆h漢南一快遞網點負責人稱。
王凱(化名)是一名中通快遞小哥,他告訴記者,每個區域的派件量不一樣,自己所在的網點派件量較大,每天基本穩定在200-300件左右,高峰期會達到500多件。由此計算,他月派送單量大致在6000件到10000件,全網派件費上調0.1元/票,意味著他每個月工資可能會上漲600至1000元。
業內人士認為,上漲的派費直接發給快遞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快遞員的流失,有利于破解快遞行業“用工難”的問題。但目前針對“送貨上門”的問題,卻依然沒有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末端網點也有新嘗試。今年4月菜鳥驛站開通“按需派送”服務,送貨上門還是放驛站免費保管,消費者可事先設置。截至8月31日,這一服務已推廣到包括武漢在內的多個省會城市,僅限天貓淘寶產生的快件。
“菜鳥驛站本身是一個最后100米的補充,設置選擇環節是為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實現菜鳥驛站可免費保管、亦可免費上門的多元服務。”菜鳥驛站相關負責人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表示,未來希望每天將有10萬以上的站點工作人員為消費者提供按需上門服務,進一步優化快遞“最后一公里”服務。
積極信號 提高快遞業服務質量
湖北典恒律師事務所陳亮律師表示,首先要明確,不管快遞公司、末端網點和快遞員之間在派費上如何結算,快遞“默認”是要送上門的。2018年5月,我國首部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正式施行。條例第二十五條寫得很清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也就是說,快遞員必須送貨上門,否則屬于違規;如果要把快件放代收點或者快遞柜,快遞員必須事先征得收件人同意。
但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
陳亮表示:“一方面,我們理解快遞員不送上門有一定原因:工作量大、薪資低,在得到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他們可選擇投遞驛站,不送貨上門;另一方面,從法律層面,快遞員存在應當送貨上門而不送貨上門的違規行為,消費者可向郵政管理部門投訴,只要核實企業或快遞員確實違規,相關部門會依法對其定性處置?!?/p>
此次派費的調整,也釋放一個好的信號。
安信證券最新研報認為,派費上漲利好行業發展,今年政策層面高度關注快遞員的基本權益,快遞公司因此上漲派費保障快遞員待遇,對提高快遞服務質量是有促進作用。
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表示,快遞派費上漲,能一定程度緩解快遞網點經營壓力,穩定基層隊伍,也有利于提高快遞員送貨上門的積極性,改善用戶消費體驗。不過,最終效果如何,仍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