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藝術體操,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很軟”“柔韌很厲害”。雖然柔韌訓練(也可以叫做軟開度訓練)對于藝術體操來說很重要,但它并不是藝術體操的全部,也不是評判運動員成績的唯一標準。
藝術體操柔韌訓練并不單單是針對軟開度的訓練(如橫叉、豎叉、下腰等)。科學的柔韌訓練有一套完整的訓練體系,通常按照“熱身、柔韌、力量、拉伸”的順序來完成。只有同等地重視這幾個環節,才能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這里所說的“熱身”并非跑步等動作幅度比較大的準備活動。而是通過一些針對性很強的動作,讓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熱”起來,如肩膀、膝蓋、腳踝等。尤其在溫度低時,熱身一定要做充分,這樣才不容易受傷。
做完針對性的熱身訓練后,關節就有了承受后續柔韌訓練的基礎。這時,我們才能繼續進行柔韌訓練。
1.有“放”就有“收”
在柔韌的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放”和“收”同樣重要。例如,壓完腿要做踢腿的動作,下完腰要做往回的弓背。每一次“收”的動作相當于身體的拉伸和放松,就像繃緊的弦要時常放松才不會斷。
2.提倡靜力性訓練
什么是“靜力性訓練”呢?我們可以想象兩個場景——
場景一:小朋友正在肋木上壓腿,教練在身后幫她壓。小朋友因為疼痛,身體會有些反抗,教練壓得滿頭大汗。
場景二:教練讓小朋友一只腳在墊子上壓腿,并保持正確姿勢五分鐘。小朋友有些痛,但還是努力堅持著。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場景一的小朋友軟開度更好,因為教練幫她壓下去了;場景二的小朋友因為沒有教練的幫助,軟開度沒有進步。其實這是錯誤的。
對于場景一的小朋友來說,她的韌帶在教練用力的瞬間拉長了,但之后又會因為反作用力而縮回去,這樣的訓練效果并不好;而場景二的小朋友在用自己的重量幫助自己壓腿,身體會形成記憶,這樣持續的效果會很好。
所以,“一次一次往下顫”的壓腿是沒有用的。不如每天抽出五分鐘來保持壓腿的姿勢,堅持三年,你會收獲一個很棒的自己。
3.注意方法,避免受傷
我們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學舞蹈時受傷的新聞。我們的身體健康很重要,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在運動過程中不會受傷。
拿下腰來說,正確的動作順序應該是向上拉伸脊柱、指尖帶動身體下腰、回背、滾腰。
其中,第一步就是為了保護脊柱,否則直接下腰的話很容易損傷脊柱,這是很危險的。
“用指尖帶動身體下腰”,視覺效果上全身都很修長。藝術體操中的很多動作都需要先拉開關節,這也是藝術體操運動員身材纖細、腿很長的原因。
最后的“滾腰”是背肌的力量練習,也是第一點所說的有“放”就有“收”。對于柔韌中的力量訓練,第三點會詳細說明。
柔韌訓練中的力量訓練是最難的,但小朋友們完全不能松懈。力量訓練到位了,小朋友們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不會在軟開度訓練中受傷。
對于不同的部位,藝術體操有不同的訓練力量的方式。例如,對于腰部可以做能訓練到背肌的動作。另外,力量訓練環節中也提倡靜力性訓練。
鐘玲老師分享了一個她之前的故事。有段時間,鐘玲老師腰部受傷,一做比賽中的下腰動作就疼。教練就逼著她加倍做腰部的力量訓練。后來,鐘玲老師發現力量訓練足夠了之后,她的腰部就不疼了,康復之后也沒有復發,比賽進行得也很順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力量訓練對于柔韌是很重要的。當你感到疼痛時,一定要找到疼痛的原因。這種疼痛很可能是由于力量訓練不充足,導致你的肌肉不夠強壯,不能保護你的骨骼。
很多人覺得運動員在為國爭光的過程中受傷是光榮的,這是很不對的。我們要正確對待自己的健康,參與訓練就要選擇科學的訓練方法,越運動越健康才是正確的方向。
訓練體系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拉伸。拉伸訓練可以緩解訓練時體內乳酸的堆積,避免肌肉變大,如起踵后拉伸小腿肌肉。也是由于這種科學的訓練方式,藝術體操運動員的肌肉線條都是修長的,沒有明顯的肌肉塊。
如果既想讓孩子學習舞蹈藝術,又擔心孩子太小、腿型會受影響,不如來試試科學的藝術體操訓練吧~
既能讓身材修長,又能掌握多種風格的舞蹈,堅持下去,您一定會看到一個自信挺拔的藝術美少女的!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
請添加我們的客服微信
或撥打400-185-0598
歡迎咨詢或者預約體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