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由邵藝輝導演,宋佳、鐘楚曦主演的電影《好東西》在全國上映。影片故事發生在上海,講述了單親媽媽王鐵梅與女兒王茉莉搬家后結識鄰居小葉,三人面對各自困境,相互依存、彼此溫暖并共同成長的故事,上映后豆瓣評分高達9.1,大家都去看了嗎?
2024年涌現出許多表現亮眼的女性電影,例如《熱辣滾燙》、《出走的決心》等等,女性電影作為電影領域中獨特的存在,以其對女性角色、情感、生活經歷等多方面的深入刻畫,逐漸成為電影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然而,在提及女性電影時,常常會涉及到與之相關的女性主義電影和女性題材電影等概念,那么這些概念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好東西》究竟是不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一起和品牌醬探究一下吧。
一、女性電影?女性題材電影?女性主義電影?
(一)女性電影
女性電影的概念來自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好萊塢,美國學者哈斯克在《從敬畏到強奸:電影中的女性塑造》一書中首次用“女性電影”命名這類影片。這一術語在使用之初帶有戲謔之意,后隨著女性主義的發展,“女性電影”這一名詞已褪去了其諷刺之意,成為電影中一個重要的類型范疇。
“女性電影”這一概念,并非簡單地等同于女性導演的作品或僅以女性角色為核心的故事,它強調的是一種從女性獨特視角出發的電影創作方式,影片要帶有鮮明的女性意識。我國學者金丹元提出女性電影更重要的是“能夠站在女性的立場,或以女性的視角真實地反映她們的所思所想,她們的困惑與矛盾,抗爭與妥協,她們的存在方式,她們的苦悶與希望,并且能夠反映出特定時代、特殊環境中各種不同女性的共性需要?!?/p>
電影《伯德小姐》
《伯德小姐》就可以看作是一部女性電影。它細膩地刻畫了女主角克里斯汀在高中時期的成長經歷,包括她與母親的復雜關系、對自我身份的探索、和閨蜜的友情等。電影從女性的視角出發,真實地呈現青春期女孩的敏感、叛逆、迷茫等情緒,讓觀眾深入感受到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的內心世界。
(二)女性題材電影
這類電影主要是以女性角色、女性生活經歷、女性情感等為主要內容的影片,范圍比較寬泛。它可以涉及女性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百態,包括但不限于女性的愛情故事、家庭瑣事、職場奮斗、社交生活等。這類電影旨在呈現女性的生活畫卷,讓觀眾全面了解女性的經歷和故事,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觀賞性。隨著女性導演、編劇和制片人的崛起,女性題材電影的數量和種類都日益豐富且多元。
電影《小婦人》
《小婦人》是一部典型的女性題材電影。它以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她們在家庭、愛情、事業等方面的選擇和奮斗。電影細致地描繪了女性之間的姐妹情誼、青春期的懵懂愛情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通過女性視角展現了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女性的處境,她們的掙扎與困惑,希望與救贖。
(三)女性主義電影
女性主義電影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以批判男權社會、揭示性別不平等為主要使命,借助電影的敘事、鏡頭語言、角色塑造等多種手段來傳達女性主義的觀點。它不僅僅關注女性個體的故事,更著重于對整個性別權力結構進行深入的審視和批判。
電影《末路狂花》
在這類電影中,常常會通過對比男女性別角色的權力地位、展現女性在男權社會中所遭受的壓迫與困境,以及女性為爭取平等權利而進行的抗爭等方式,來呼吁社會關注性別平等問題,推動女性在社會各個層面的解放與發展?!赌┞房窕ā肥蔷哂写硇缘呐灾髁x電影。影片中的兩位女性主角在面對男性的騷擾、侮辱和壓迫時,不再選擇沉默和忍受,而是奮起反抗,并通過展現她們的反抗過程,對男權社會中存在的性別歧視、物化女性等現象進行了強烈的批判。同時,電影在敘事上有意打破傳統電影中女性作為男性附屬品的模式,讓女性成為行動的主體,掌握自己的命運。
二、中國女性電影的發展歷程
女性電影、女性題材電影和女性主義電影的概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用以理解電影構建女性角色和故事的邏輯?!逗脰|西》這樣一部電影引發了人們對于其“是不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的疑問,背后是中國女性電影由“邊緣”走向“主流”的漫長歷程?,F在,為了更好地回答這一疑問,讓我們深入了解中國女性電影發展的歷史脈絡。
(一)女性在電影中的邊緣地位
電影《神女》與《新女性》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起,雖有《神女》、《新女性》等經典作品出現,但女性形象通常以弱者、犧牲者的地位出現在電影中,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中女性意識微弱,影片多是以男性中心主義意識為標準而創作的。
(二)女性電影的出現
電影《人·鬼·情》、《沙鷗》、《女大學生宿舍》與《紅衣少女》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全社會思想解放的背景下中國電影也進入新時代。同時,在西方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許多女性導演開始對性別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思索,中國開始出現真正具有女性意識的電影作品。黃蜀芹導演的《人·鬼·情》作為一部女性藝術家的傳記片,是中國第一步女性主義電影,此外亦有張暖忻、史蜀君、陸小雅等女性導演,創作了《沙鷗》、《女大學生宿舍》、《紅衣少女》等一批切入女性心理的優秀作品。
(三)女性電影的崛起與主流化
電影《我們倆》、《嘉年華》與《送我上青云》
新世紀以來,中國女性電影開始崛起,創作趨于縱深化、多元化。這些電影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色彩,以社會上熱點現實問題為題材,具有較強的女性意識?!段覀儌z》呈現了一位孤獨老人與年輕女孩間的情感交流,《嘉年華》通過兩個少女的視角,探討了未成年性侵事件及其對受害者、家庭和社會的深遠影響,《送我上青云》講述了一位女記者在面臨生死抉擇時,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勇敢追求個人自由和尊嚴的故事。這些電影大多將中國女性自身的存在價值和意義闡釋得極為生動,展現了女性的的困惑與矛盾,抗爭與妥協。
(四)“她時代”的到來
電影《你好,李煥英》、《出走的決心》與《熱辣滾燙》
近年來,女性電影出現了越來越多樣的題材與類型,影像中的女性們也以越來越鮮明的主題身份,表露著自身的情感與體驗。《你好,李煥英》通過穿越的敘事手法,展現了母女之間深厚的情感和對過往時光的懷念,《出走的決心》探討女性自我覺醒和追求自由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女性在傳統束縛與個人渴望之間掙扎,最終選擇出走以尋求自我實現的故事,《熱辣滾燙》展現了一個普通女孩通過自我努力,實現自我價值和精神重生的過程,優秀的女性電影層出不窮,表現了女性在社會、文化中的多重角色和深刻影響,宣告了“她時代”的到來。
三、《好東西》到底是不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
電影《好東西》
《好東西》也是“她時代”電影的典型代表,女性主義是這部影片的標簽之一,電影以女性的生活經驗為核心,深入探討了性別議題,展現了女性在面對家庭、婚姻、職場等多重角色時所遭遇的困惑與挑戰。
影片通過角色和敘事包含了對女權觀念的探討,嘗試通過角色和情節的設定,讓男性觀眾體驗到女性在男性敘事中的位置和感受。這種探討和呈現,不僅為女性主義電影增添了新的維度,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反思和討論性別角色和性別平等的新視角,許多觀眾直言,這是近年來最好的“女性主義電影”。
圖源新浪微博
那么,《好東西》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嗎?
(一)創作意圖:生活美好的捕捉
在導演邵藝輝的訪談中,她表示,創作《好東西》的初衷源于對生活的熱愛與觀察,她希望通過這部影片,將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卻又充滿溫度的瞬間捕捉下來,探討關于生活、愛情、家庭等多方面的現實話題。在她的眼中,生活恰如一張巨大的畫布,每一天、每一個細節都是色彩斑斕的油墨。
電影《好東西》布景
因此,從其創作意圖看,《好東西》并非以宣揚女性主義思想或推動女性解放為主要創作目的,只是在敘事中融入了一些女性視角和女性議題,不是一部完全意義上的女性主義電影。
(二)電影表達:“二元對立”依舊存在
電影《好東西》
梅恩認為,女性主義批評家的主要任務是重新思考二元對立本身,以及二元論的凝視快感投射到銀幕之上所形成的吸引力。穆爾維也認為“電影既是女性被圖像壓迫的工具,也是通過改變慣例、重組形式以獲得解放的工具”。取消或擺脫二元對立觀念才是女性主義電影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前提。
《好東西》雖對主流文化的男性凝視進行調侃,將男性氣質置于被凝視位置,但在某種程度上仍存在矛盾性,未完全擺脫二元對立觀念,所以不能被視為女性主義電影。
(三)凝視快感:敘事電影的本質
電影《好東西》
《好東西》并不是一部完全意義上的女性主義電影。這并非是因為導演拒絕“重復女性悲慘敘事”,而是因為它作為一部敘事電影,充滿了令人愉悅的快感。《好東西》依靠電影視聽語言實現較高完成度,影片中小葉給王茉莉播放擬聲敘事段落與王鐵梅的女性日常勞作場景的蒙太奇剪輯段落,還有依靠三首歌曲標記三名女性進階成長的抒情敘事段落等,激活了電影圖像自身的吸引力,這是影片最具電影藝術審美力的地方。所以,《好東西》并不完全是女性主義電影,其所探索的是如何展現不同于主流敘事的電影吸引力之可能。
四、結語
其實探討《好東西》是不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看到了電影表達的更多可能性,看到一部分女性的生活處境,以及電影所引發的對于女性議題的深入思考。
影片沒有完全遵循女性主義電影的嚴格定義,但卻以一種更加貼近生活、引發共鳴的方式,使觀眾能夠理解女性在現實世界中的復雜性。無論是影片中女性角色之間深厚的情誼,還是她們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過程,都為我們展現了女性力量的多元呈現形式。同時,電影在藝術表現上的創新,如獨特的情動聲景構建等,也為電影創作在展現女性經驗和情感方面提供了新的范例,啟發更多創作者去探索如何以更豐富、細膩的方式講述女性故事,推動電影在表達女性議題和呈現女性形象方面不斷發展進步。
主編 | 韓紅星 文字 | 吳呂萍
排版 | 吳呂萍 制圖 | 吳呂萍 責編 | 文錦鵬
“
參考文獻
[1]金丹元,曹瓊.女性主義、女性電影抑或是女性意識——重識當下中國電影中涉及的幾個女性話題[J].社會科學,2007,(12):171-180.
[2]張昕琦.女性題材電影中當代女性角色塑造的變遷[J].電影文學,2024,(15):72-76.
[3]邱楓,周穎.淺析女性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建構及自我覺醒[J].大眾文藝,2024,(2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