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第十一屆“金法槌獎”微電影微視頻暨2023年度全國法院“十佳百優”新媒體賬號作品頒獎會圓滿落幕,伴隨著喜悅的心情,我的思緒再次回到了那個作品創作之初的時候。
那些年 這些年》創作者說 " data-m3u8="https://flv0.bn.netease.com/90bb9fbaa748e81f22137b0495df33d190711e16cfb635c4f0b9e41dd87cb0e07613b27d2e2ccc6dae18d9f07785e4c36c08f3b12098caa3562c4795effd266e28b94ef98aa0ac85b2312b67f3beb2832c1ccf9519fb250818fa47841b7ea8bafc807ac9b443e2fc2ba2ce1b7dd6df65211a78a701a566a4.m3u8" preload="none" controls />
點擊觀看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地處廣袤無垠、風景壯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這片土地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也見證著人民法院從艱苦樸素到現代化的華麗轉身,給予了我們創作靈感。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力求通過細膩的刻畫,勾勒出不同時代法院人的形象與風貌。從老一輩法院人身背國徽、騎馬辦案的艱辛,到20世紀90年代自行車代步的樸素,再到今日智慧法院的便捷高效,這些變化充分展現了我們國家的日益繁榮富強,更體現了法院辦案方式及司法理念的不斷進步。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法院人堅守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初心從未改變。這種跨越時代的傳承,是作品中最動人的情感紐帶。
為了真實再現各個時期法院人的工作狀態,視頻腳本初稿完成后,我們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采訪了多位退休法官及在職的老法官,對腳本內容進行反復修改、推敲,力求每一個場景都能很好地反映時代特征。
拍攝過程
從案例篩選到劇本創作,再到拍攝場地的溝通協調,我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確定拍攝主題后,拍攝團隊前往牧區采風,與配合拍攝的當地牧民群眾取得聯系,對接好羊群、馬匹、蒙古包等拍攝事宜,同時,微視頻的片名也呼之欲出,拍攝工作得到了院黨組的大力支持。
經過前期精心籌備,我們終于迎來了拍攝的日子。呼倫貝爾的秋天晝夜溫差特別大,為了搶拍到作品所需的光影,凌晨三點鐘,天還未亮,我們裹上厚厚的羽絨服,帶上拍攝所需的裝備、道具,出發前往100公里外的拍攝地。
“到了,就這吧,這兒的景不錯,我們把騎自行車的畫面拍了。”在一路顛簸之后,我們到達了今天的第一個拍攝點,那是一片樹林,清晨的陽光照進來,景色特別美。我們的演員很辛苦,就在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竟下起了小雨,但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演員們穿著短袖(90年代的法官制服)在林子里堅持拍攝,凍得瑟瑟發抖,同時,為了真實還原90年代法官騎車辦案的不易,路途的崎嶇,演員還需要在泥濘的小路上拍攝摔倒的鏡頭,“再堅持一下,我們再拍一條,3,2,1……”工作人員不斷調整著演員的動作、道具的擺放、航拍的角度等。
下一個要拍攝的是《馬》這一篇章,以牧民群眾朝魯與圖門的混羊問題糾紛為背景,真實再現80年代草原上的老一輩法官,騎著馬,往返于法庭和各牧民群眾的蒙古包之間,幫助群眾調解糾紛、化解矛盾。
我們將現場調解的鏡頭選定在蒙古包前,著重展現草原上的老一輩法官,就地辦案,將司法服務下沉至基層一線,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畫面的最后,我們還補充進了老法官向年輕法官傳授牧區辦案的經驗,將故事情節進一步升華,新老法官之間的一種“傳承”也得以呈現。
畫面截取自《那些年 這些年》作品第三篇章。
隨著視頻中青年干警于靜面帶微笑、堅定自信地向我們走來,作品來到第三篇章《手機》。該篇章以之前法院辦理的一件勞動糾紛案件為切入點,講述法官通過互聯網“云上法庭”遠程線上開庭,僅用了2個小時,就順利將案件辦結,與前兩個篇章形成鮮明對比?!白寯祿嗯苈?,讓群眾少跑腿。”伴隨著人聲配音,音樂從柔和轉為激昂,畫面色調也調整到愈發明亮,此時,智慧法院在如今的應用依次展現出來,我們通過幾個畫面,向觀眾展示現代化的法院讓辦案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一部手機,就能實現訴訟事項掌上辦理,“指尖訴訟”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也提高了審判質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至此,這就是三代法院人的故事。走得再遠,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只有懂得背后國徽的重量,走過腳下的崎嶇,才能堅守初心使命,深耕司法為民!
供稿: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
統籌:裴夏靜、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