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開始了,老師們終于可以放松身心,休息休息了。辛勞的你,不妨找個時間看點電影吧,讓自己慢下來,在熒幕中感受教育的意義。
今天為您準備了10部教師題材的電影,推薦您假日里看看——無論是從電影本身的內容,還是各方面的評價都很不錯,收藏起來,一個星期看一兩部吧!
《黑板》
這部拍攝于2000年的伊朗電影,導演是一位當時年僅20歲的女孩子。這該是一位怎樣的天才少女?
言歸正傳,影片《黑板》描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糊口的故事。
這一塊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戰爭、難民、饑餓、疾病、婚姻、教育等問題。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它是難民的避彈掩體;當孩子受傷的時候,它是固定斷腿的夾板。但始終不變的是,它的本質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后,少年和黑板一起隕落,不禁令人嘆息,感慨戰爭的無情和殘酷。當戰爭來臨,別說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奪。
《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所待的學校也被稱為“池塘之底”。
這里的學生大都是頑皮少年,到處充斥著烏煙瘴氣的不屬于學校的戾氣。謾罵和體罰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一種常見手段。
但教師克萊門特的到來,給“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帶來了希望。他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所以看完電影,你會覺得“放牛班的春天”這個名字取得確實有味道。
無疑,孩子們是幸運的,碰到這樣慈父般的老師。那漫天飛舞的紙飛機,就是孩子們對不被校長接受的克萊門特最大的認可,他可以安心走了。
《死亡詩社》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美國的父母也不例外。不得不說,我們的社會,就是需要像約翰這樣的教師,如春風化雨一般,洗凈鉛華。
作為老師的你或許更能明白,什么時候我們的孩子也能碰上這樣的老師多好:帶著學生反思人生的意義,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里擊節而歌,侃侃而談。
但是,這樣的場景,也許只會存在你的夢里。死亡詩社,最后約翰離開時,學生們跳上課桌大喊:Captain,my captain!這段場景將注定被載入影史史冊。
《我的教師生涯》
那個年代的知青教師,或許已經離我們太遠。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海外歸國后,梁家輝飾演的主角到一所名叫月亮灣的鄉村小學任教。他走過了不同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刻骨銘心的初戀,到結婚生子,直至成為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
梁家輝演得很好,看著看著你會漸漸忘了他,只記住了那個在鄉下度過一生的陳玉,那個愛護學生、堅持理念、熱愛音樂、性格要強、死愛面子的知青教師!
這部電影最讓人感動的就是——真實。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或者說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就像姜育恒唱的那首歌——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中學的學生,被任命到一所偏遠的學校去做代課老師,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張藝謀將鏡頭聚焦于貧瘠的農村,揭露的是中國農村難掩的隱痛——輟學,而一個自己尚還是女孩的小老師面對一群孩子“一個都不能少”的執念,以尋找自己學生為由開展,既有著對現實社會殘酷冷漠的展現,也有著充滿希望的暖意。
更值得一提的便是魏敏芝與一群小演員們毫無扭捏之態的本色出演,構筑了電影最為淳樸的色彩,如此方才使其對農村教育問題的落足如此真摯動人。
一個都不能少,多少老師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對待學生,對待教育。
《小孩不笨》
EM1、EM2、EM3,這幾個讓人摸不清頭腦的數字,實則代表新加坡小學的分班制。
EM1代表學習最優,EM2代表中等,而EM3則是墊底。小孩們被分到不同的班級,打上了聰明、中庸和笨蛋的標記。
雖然最后三位“笨小孩”在新來老師的帶領下,逐漸走向成功。但是,歡樂的結局并不能掩蓋悲哀,不單是新加坡,這是值得全世界探討的教育問題。
《蒙娜麗莎的微笑》
你可以把這部影片看作女版的《死亡詩社》,事實上它和《死亡詩社》同樣經典。
女主角凱瑟琳也和死亡詩社的約翰老師一樣,想沖破不合理,放逐學生的心靈。很為電影里的孩子感到慶幸,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人,發生了對的化學反應。
能遇到這么一個老師,可以幫他們尋找,挖掘,健全自我。讓他們由脆弱走向堅強,由幼稚走向成熟。
《心靈捕手》
一個聰明絕頂的年輕人,但是心里卻懷藏著逃避與自卑的克制。
他不畏懼任何一個阻攔在他人生路上的人和事件,他藐視才華可以為他帶來的成功和希望,他渴望歸真,卻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生活朝向何方。
這是一個天才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心靈救贖的故事。如果沒有遇見恩師藍波,沒有尚恩不懈的努力,就不會有威爾后日的展翅高飛。
美式勵志電影的經典代表。
感謝生命中你所遇到的那些給過你幫助的人生導師,就像臺詞里說的:"You do what your heart want to do,it s fine!"
《地球上的星星》
伊夏,一個有閱讀障礙的男孩。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責罵。就在他的人生可能就此毀滅的時候,他遇到一個用愛去感化、用心去教學的美術老師,從此他的人生走上了正軌。
也正應驗了那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一位好老師,就是孩子前進道路上的指路燈。
10
《生命因你動聽》
音樂家霍蘭先生,他的夢想是作一首留芳百世的交響樂,卻因為生活而無可奈何地選擇了音樂老師的職業,其后更是將三十多年的青春奉獻于“平凡的教育事業”,后來才驚覺自己的成就原來是那么大。
他啟發并改變了數以百計的學生,生命因你而動聽,音樂可以改變世界。當霍蘭先生退休那天,他教過的學生都來為他送行,學生們坐滿了整個禮堂,而他也指揮演奏出這一生最偉大的樂章。
看完才發覺,桃李滿天下原來可以如此讓人向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