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的國產劇,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變化:
第一大變化,是央視的動作。
從2020年起,或許是面臨網劇精品化的沖擊,央視也開始主動求變。
最開始的動作,還只是瞄準開年大劇,比如2021年的《覺醒年代》、2022年的《人世間》。
到了2024年,全年超過7成的高分好劇,已經都是央視首播。
而且只要播出了,幾乎就是收視爆款。
王者終究是王者,你不得不佩服央視變革的魄力,以及眼光的毒辣。
第二大變化,是流量明星的待遇。
你有沒有感覺到,曾經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們,在這一年里,越來越被“邊緣化”了。
他們仍舊有著固定市場,但是熱門大劇,基本已經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
即使偶有登場,番位也都靠后,掀不起太大風浪。
這當然是好事,讓人氣偶像局限在流量賽道,讓真正的演員回歸本位,最終受益的,必然是觀眾。
最終在兩個變化的疊加影響下,2024年好劇扎堆,題材多樣,爆款迭出。
按照以往我們年底總結的慣例,皮哥以豆瓣分數為參考,以熱度為輔助,從播出的近百部電視劇中,挑出了評分口碑最好的前十部,形成了這份“十佳國劇”名單。
下面,我們就從第十名開始說起:
第10名:《我是刑警》
豆瓣評分:7.7
年前《我是刑警》迎來大結局,清江兩案、良城案、草河案、三女童案全部告破,整部劇順利收官。
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真實還原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刑警偵破案件的完整過程。
有專業刑警指出,他們最不喜歡看的就是國產破案劇。
這些劇神化了警察形象,主角一個個都是當代福爾摩斯,僅靠精彩的推理就能斷案。
而真正的刑偵是非??菰锏摹?/p>
人海戰術摸排、熬夜蹲守、審問嫌疑人,隨便一項就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
《我是刑警》帶有古早刑偵劇的特點,取材于真實案件,主打紀實風格,少了很多爽點,但多了一份紀錄片般的厚重感,是這個短平快時代的異類。
它的播出,標志著電視劇創作隊伍中,還是有一批能沉得下心來搞創作的工作者的。
當然,它也有自己的問題。
觀眾最不滿的,就是配音。
大概是出于審查原因,劇中很多角色進行了后期配音,聽起來十分別扭,嚴重影響這部劇的觀感。
其次,劇中有幾位年輕演員,表現實在拉垮。
雖然這部劇沒有請流量明星,但一些“關系戶”的登場,還是讓觀眾備受折磨。
特別是后半段,劇情有意刻畫新一代的刑偵面貌,這幾位演員的戲份大幅增多,觀眾只能選擇快進。
瑕不掩瑜,《我是刑警》依舊是當下浮躁市場下的良心作品。
第9名:《追風者》
豆瓣評分:7.8
《追風者》這部劇“像霧像風又像雨”。
從故事來看,它像是民國版《繁花》。
上海的十里洋場,刀光劍影的金融商戰,王一博飾演的主角就是年輕版的爺叔。
從年代來看,它又像金融版的《覺醒年代》。
講述了一個有為青年在時代大潮下如何選擇信仰,以及民國四大家族如何踩空經濟。
從題材來看,它又像是一部諜戰劇。
槍戰、營救、捉內鬼、辦公室政治,諜戰劇里有的,它都有。
這么多元素混雜在一起,《追風者》沒有淪為四不像,而是成了一部劇情、角色和節奏都在線的民國正劇。
民國背景、金融中心,云霄之下的眾生相,商戰中的波詭云譎,氛圍感和故事感兼具,老上海的味道,恰到好處的配樂,都讓人為之著迷。
因為元素眾多,也就形成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效果。
有人喜歡看王一博的求職之路,有人喜歡看王陽的帥大叔控場,還有人喜歡看正反派之間的精彩博弈。
在皮哥看來,《追風者》對于王一博,就如同《叛逆者》之于朱一龍。
偶像男演員轉型,幾乎都會選擇諜戰劇。
朱一龍就是參演完《叛逆者》后,演技打開了,斬獲了金雞獎影帝,如今已經是中生代實力男演員。
王一博之前被人詬病,但經過《長空之王》《熱烈》的洗禮,他的演技也多少有了進步。
《追風者》也成為愛奇藝2024年第一部熱度破萬的劇。
可惜因為王陽提名白玉蘭,引發粉絲鬧劇,輿論一片嘩然,好好一部劇被搞得烏煙瘴氣。
劇還是好劇,但劇外的那些破事兒,趕快退散吧。
第8名:《邊水往事》
豆瓣評分:7.9
《邊水往事》堪稱暑期的一匹黑馬。
整部劇如同一場闖關游戲,在一個架空的東南亞三邊坡上,廢柴主角踏上了一場不可思議的生死劫。
前兩集交代完基礎信息后,就開始上演各種高能情節。
主角找舅舅,卻被設計栽贓,多次命懸一線,之后又被卷入更大紛爭。
全劇演員演技幾乎都在線,郭麒麟演這種落魄小人物,前期也還算有模有樣。
但是從13集之后,主角接管賭場,人物需要成長,郭麒麟的演技就撐不住了。
像被人奪了魂一樣,操著一口京片子,顯得和整部劇格格不入。
這部劇在后期也有些注水,沒前面那么看著過癮。
最大的驚喜,反而是配角蔣奇明。
他太全面了,《漫長的季節》里演得了人狠話不多的傅衛軍,《我的阿勒泰》里演得了草原渣男高曉亮,這部劇里又能演市儈心機的王安全,期待他能早日成為主演。
綜合來看,《邊水往事》在完整性上大打折扣,但是作為一部爽劇還是夠格的。
它為犯罪劇的創作開辟了一條新的路。
第7名:《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
豆瓣評分:8.0
作為《大江大河》三部曲的完結版,這部劇改名叫《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
本以為會再一次引發收視狂潮,結果它在電視端和網絡端的播放量都不算理想。
原因有三。
第一,時間隔得太久。
第一部播出時間是2018年,第二部是2020年,第三部更是讓觀眾等到了2024年。
偏偏這幾年,國產劇涌現出了太多精品劇。
等到第三部播出,觀眾那股期待勁兒已經過去了。
第二,和《繁花》撞檔。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大江大河》三部曲質量全部在線,但還是傳統意義上的優秀電視劇。
基本以劇情發展為主,鏡頭語言說得過去就行,劇情一旦不吸引人,就沒人看了。
《繁花》十年磨一劍,是一部超長的電影。
光影、服裝造型、演員表演,王家衛全部按照電影來打造。
某種角度來說,《繁花》已經是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觀眾剛吃完這道珍饈美味,再吃家常菜,自然覺得寡淡無味。
第三,劇情有些拖沓。
《大江大河》是由小說改編的。
前兩部雖說是時代群像,但宋運輝本質上還是可以歸結于爽劇男主,他在時代變遷中的上位史,足夠引人入勝。
到了現代,沒啥年代成長的影子了,基本都是狗血愛情戲,拍成劇自然也大打折扣。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導演和編劇還是盡力維持住了這個IP的水準。
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三條故事線穩步推進。
宋運輝去彭陽農藥廠打怪升級,很快又回到東海廠主持大局。
那邊楊巡忍辱負重還債,小雷家還在翻以前的舊賬。
三條線雖然不如以前精彩,但也算給觀眾一個完整的結局了。
前前后后6年,《大江大河》系列終于收官,相信在年代劇的發展浪潮中,它還是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6名:《春色寄情人》
豆瓣評分:8.0
說起導演程亮,你或許不知道。
但是提到《繁花》里黃河路上雜貨亭里的景秀小哥,你一定有印象。
劇中他戴個帽子,整天搖頭晃腦,一副很有料的樣子,黃河路上的八卦他都知道。
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就是程亮,他還是《繁花》的聯合導演。
《繁花》之后,他找來李現和周雨彤,拍攝了這部松弛治愈的都市情感劇。
這部劇改編自豆瓣閱讀連載小說《情人》,最大的特色就是兩位主角。
李現飾演的陳麥冬,是個桀驁不馴但內心孤獨的遺體整容師;
周雨彤飾演的莊潔,是個身殘志堅的醫療銷售。
兩個身心有殘缺的人,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啟了一場戀愛冒險。
而在甜甜的愛情背后,自然少不了對生與死、完美與殘缺等尖銳命題的探討。
導演果然學到了王家衛的精髓,在鏡頭語言上下足了功夫,全劇有大量空鏡頭,氛圍營造極佳。
當然,劇中特有的小清新、小浪漫,也讓人聯想到了李現另一部劇《去有風的地方》。
雖然沒拍出那部劇的自由灑脫,但作為一部都市愛情劇,已經足夠優秀。
第5名:《小巷人家》
豆瓣評分:8.2
小巷故事多,充滿喜和樂。
這部劇從名字就能看出,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年代劇,輕松治愈,主打大時代變遷下的家庭小人物。
全劇最出彩的兩個演員是閆妮和蔣欣,兩人把一對姐妹演出了花兒。
蔣欣飾演的宋瑩大開大合,絕不受半點氣,表演發揮空間很大。
閆妮飾演的黃玲勤儉持家,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妻子形象。
這樣的角色最難演,閆妮用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個動作,甚至是一把扇子,塑造出了這個角色的多面性。
其中黃玲當著兒女怒懟公婆的場面,讓人大呼過癮,堪稱全劇最高光時刻。
此外,李光潔和郭曉冬的演技也在線。
網友議論最多的,是范丞丞。
有一說一,他在《飛馳人生2》里的戲還行,這部劇里就見仁見智了,偶像轉型演員注定充滿爭議。
正午陽光出片的年代劇,質量有保證,但也有個通病,高開低走。
這部劇在后期也有點泄氣,但好在還是保住了8分的線。
第4名:《唐朝詭事錄之西行》
豆瓣評分:8.6
一部《漫長的季節》,一部《繁花》,幫助騰訊視頻連續兩年打出了大勝仗。
相比較而言,愛奇藝就有些拉胯,遲遲沒有出一部爆款好劇,直到7月份。
誰也沒能想到,拯救愛奇藝的,是滿臉褶子的楊志剛。
他一直被認為是關系戶,跟著哥哥郭靖宇拍一些抗日神劇或年代劇,說臺詞一頓一頓的,老頭老太太很喜歡,因為聽得清。
幾年前,他參加《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錄制,還被爾冬升當面指出表演問題。
都以為楊志剛這下要被徹底群嘲了,沒想到剛過兩年,他就憑借《唐朝詭事錄》翻身。
其實第一部也是哥哥郭靖宇帶著楊志剛拍的。
預算很少,戲中女演員都是他們公司自己人。
另一位主演楊旭文,之前出演《射雕英雄傳》成名,結果因為卷入了“女演員之死”風波,一度成為糊咖。
就是這么一部捉襟見肘拍出來的劇,竟然收獲了接近8分的評分。
劇方趁熱打鐵,又拍出了第二部。
第二部相比前作,明顯鳥槍換炮,無論是道具布景還是故事上,都是全面升級。
作為一部探案劇,編劇并不滿足于講述一個懸疑推理故事,而是將很多歷史人文的脈絡融入其中。
比如《仵作之死》,就講述了仵作這個職業,最后那封《放妻書》催人淚下,頗見編劇功力。
這部劇的火,也有個緩慢爬坡的過程。
一開始評分只有8分出頭,隨著《仵作之死》出圈,更多人慕名而至,評分逐漸漲到了8.6。
在第二部的帶動下,第一部的評分也從7.8分上升到了8分。
目前第三部已經開拍,因為劇中主角蘇無名是狄仁杰的徒弟,楊志剛還想邀請梁冠華來客串一把。
如果夢想成真,那《唐朝詭事錄》就和《神探狄仁杰》夢幻聯動了,期待一下。
第3名:《繁花》
豆瓣評分:8.7
《繁花》一出,國產劇誰與爭鋒。
這部劇的評分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火爆的,但絕對是藝術成就最高的。
金宇澄是海派先鋒作家,10年前用半文言、半現代的方式寫出《繁花》,震驚了文壇,還拿到了茅盾文學獎。
這本奇書短句錯落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有老上海的腔調。
王家衛是一名老上海人,看完后非常喜歡,主動拜訪金老,并花了近10年時間,把這部小說改編成了電視劇。
電視劇和小說相比,除了角色名字一樣外,劇情和人物性格變化不小。
但王家衛還是用獨樹一幟的鏡頭語言和場景調度,還原出了小說的腔調。
這部劇播出時,有人質疑劇中的上海是否過于繁華。
聯合導演程亮表示,如果大家到拍攝的實際場景看,并沒有過度繁華,王家衛不過是用燈火璀璨,來還原那一代人心中的震撼。
如今的昊浦影視基地,還留有5000平米的《繁花》攝影棚,劇中的場景細節都還在,網上還有博主的打卡探秘視頻。
觀眾的質疑也可以理解,只能說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差異極大。
《山海情》里的寧夏,是上世紀90年代;
《漫長的季節》里的東北,是上世紀90年代;
《我是刑警》里的中昌省河昌市,也是上世紀90年代;
《繁花》里的上海,也是上世紀90年代。
你無法想象,當年的大上海有多繁華。
有人拿著現鈔去買奔馳汽車,有人一晚上開了三瓶路易十三,一瓶的價格是8000元;還有的夜店上演著國外流行的表演。
感謝王家衛給我們還原了那個璀璨奪目又光怪陸離的時代。
第2名:《我的阿勒泰》
豆瓣評分:8.9
網上有網友表示,本打算下半年去新疆旅游,結果轉眼一看,旅館的價格漲了兩三倍。
這全都是一部劇導致的。
這部劇就是《我的阿勒泰》,央視開播后,直接帶火了新疆旅游。
劇集改編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講述了漢族少女李文秀追隨文學夢想回到出生地阿勒泰,和母親張鳳俠相依為命,并和哈薩克少年巴太產生一段青澀戀情的故事。
全劇展現了阿勒泰的風土人情,人物鮮活立體,唯一的缺點就是八集實在太短了。
于適和周依然的俊男靚女組合十分養眼,蔣奇明和閆佩倫兩位黃金配角錦上添花。
最驚艷的還是馬伊琍飾演的張鳳俠,熒屏上少見的俠女母親形象。
從冬牧場到夏牧場,從守護愛情到重新追求愛情,張鳳俠一直被打倒,但從未被擊潰,她活出了一個女俠客的品格。
朝戈奶奶的一句話,就能直接概括這個人物:“再顛簸的生活也要閃亮地過?!?/p>
劇中張鳳俠口中,還時不時會冒出一些富有哲理的話,這些寶石般的句子,解開了不少觀眾的心結與哀愁。
這樣的寶藏劇,實在看不夠。
第1名:《山花爛漫時》
豆瓣評分:9.6
“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的事跡家喻戶曉,由她的故事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有兩個。
一個是電影《我本是高山》,海清飾演張桂梅;
一個是電視劇《山花爛漫時》,宋佳飾演張桂梅。
兩位女演員私下是姐妹,各自作品中的扮相和張桂梅都很神似。
但是兩部作品卻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我本是高山》,毀譽參半,上映過去一年了,豆瓣至今還沒有出分。
《山花爛漫時》,豆瓣開分9.0分,目前漲到了9.6分,已經封神。
兩部作品的風格迥異,剛好反映了影視創作者兩種典型的心態。
人物傳記作品很難拍,特別是還原在世的人。
他們的光榮事跡早就被人知曉,新聞報道視頻也俯拾即是,再找人來演一遍,似乎是做無用功。
于是有些創作者就開始轉道進行藝術的加工。
比如張桂梅投身教育是出于信仰,但是信仰這個詞太高了,需要改編成一個接地氣的理由,比如為了思念丈夫。
比如主角人物要立體,那周邊環境、角色,需要進行一些配套塑造。
一些觀眾無法接受,認為這些情節,是把張桂梅給庸俗化處理了。
《山花爛漫時》選擇了另一條路,既然張桂梅已經深入人心,那就按照事實還原出來。
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來處理最高端的食材。
在皮哥看來,兩種方式其實很難用對錯來評判,不同時代、不同觀眾有著不同的審美,一切還是交給時間吧。
總之,沉下心,用心拍,用心演,就是好劇。
好了,以上就是2024年國產十佳電視劇,它們風格各異,但總有一款屬于你。
期待新一年電視劇創作者們能夠繼續發力,多出一些觀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