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林真心/文)《我是刑警》刷新了記錄。
播出至今,全端播放量直逼1.3億、云合市占高達31.8%,不僅成為平臺歷史上刑偵題材最快破萬劇集,而且連續十幾天收視率登頂。
男主角于和偉也由此獲贊,再次證明了自己在“叔圈”的穩固地位。
好評
《我是刑警》講述了于和偉飾演的基層民警秦川為調查師父的死因,大學畢業后動申請回到老家,重新擔任刑警的故事。
在師父高建設、好友葉茂生壯烈犧牲后,秦川更加堅定自己捍衛正義,制裁犯罪分子的決心,先后參與偵破多起案件,逐漸成長為中昌刑偵隊伍中的優秀代表。
在疑難積案、惡性大案的偵破過程中,武英德、曹忠恕和秦川、陶維志、李文、趙飛等老中青三代刑警共同努力,用實戰培養了一批更加現代化、專業化的年輕刑偵干警。
劇集的優點很多。
一方面,《我是刑警》通過35年、15個具有深刻時代烙印,帶有真實色彩的案件,展現了一線刑警的真實狀態。高度還原和年代感塑造,賦予了其真實的、紀錄片般的質感。
很多人感慨《我是刑警》讓人看到了“中式刑偵”的重磅回歸。古典的破案手法、流暢的劇情、紀實的風采,讓人不禁聯想到20年前的《重案六組》。
另一方面,不同演員都貢獻了精湛的演技。全員靠演技“上桌”,保障了觀眾的追劇體驗。
尤其是主演于和偉。
客觀來說,從年齡角度看,年過五十的于和偉和劇中“二十出頭”的小伙子秦川,差距較大。但隨著劇情的發展,于和偉的表演不斷讓人確信,他就是刑警秦川。
外貌無法改變,他在狀態和氣質上盡力貼近角色。新人時期,秦川有迷茫和結巴的特征。面對新任刑警大隊隊長、刑偵專家,他的狀態也完全不同。
動作戲上也不拉胯。在拍攝沿鐵軌一路狂奔的追逐戲時,原本導演通知“一條過”。但于和偉認為自己還可以姿勢更好,更貼近角色,主動要求再跑一遍。
總之,除了臉部狀態肉眼可見不是“小伙子”,于和偉不管臺詞、眼神,還是不經意的小動作,都把刑警演繹的十分到位。
演技
于和偉是公認的演技好。
從早期的龍套生涯到一眾反派角色,他用獎項和代表作證明了自己是實力派演員。
先是憑借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飾演的曹操,獲得了白玉蘭最佳男配角獎,后又因出演《覺醒年代》中陳獨秀一角,斬獲白玉蘭最佳男主角獎。
他是唯一一位演過曹操、劉備的演員,也在《刑警隊長》和《我是刑警》中兩次出演性格截然不同的刑警角色。
小人物、黑社會、文學家、梟雄……大大小小的角色都被他精準拿捏。在這個過程中,他在觀眾心中的印象和標簽也越來越深,包括反派專業戶、實力派戲骨、叔圈選手等等。
雖然被評價“大器晚成”,但作為演員,于和偉的可塑性和業務能力都毋庸置疑。
這和他對表演的認知和領悟有一定的關系。
在采訪中,于和偉曾多次談到對表演的理解。
比如,他主張“演員的第一要務就是演活人”,又比如,他“不會預設這個人一定要演好”,更多的是感受和相信。“我不會預設這個人我一定演好,不知道,我只是覺得我能夠感受到他,我自信,我相信,這個很重要?!?/p>
叔圈
除了一如既往的穩定發揮,不少觀眾夸贊于和偉在《我是刑警》中的表現,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打破了張譯在這個角色上的“印象壟斷”。
近年來,《重生之門》《狂飆》《他是誰》的播出,讓張譯“中年得粉”,一躍成為年輕群體喜愛的叔圈實力演員代表。
而于和偉的出現,終于打破了張譯小熒幕警察專業戶的刻板印象。
嚴謹而堅定的秦川被觀眾記住,于和偉也再次證明了自己叔圈第一梯隊的人氣和實力。
就“流量”而言,他有病毒式傳播出圈的“接著奏樂接著舞”;就近幾年的作品輸出來看,他有《三體》里玩世不恭又討喜的史強,和如今《我是刑警》中不茍言笑、機敏謹慎的秦川。
要知道,叔圈賽道中的選手,大多深耕大銀幕。但小熒幕相對來說更大體量的劇集、更多的篇幅,會給叔叔們提供更多發揮空間。
張譯、張頌文、王陽、劉奕君、于和偉,都是通過電視劇作品吸粉無數,成為“叔圈天菜”的有力競選者的。
叔叔們閱歷豐富、實力過硬,時不時還能幽你一默,拋梗接梗。相對于靠年輕美貌吸粉的新生代流量小生們,叔叔們的粉絲粘性更強。
近些年叔叔們電影電視劇“兩手抓”,先后翻紅出圈,背后是觀眾審美的回歸和升級。
只是,這也意味著,中生代實力派包攬了小熒幕上的優質劇本。
新生代演員想要接觸到《狂飆》、《三體》、《我是刑警》這樣的佳作,還需好好磨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