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文化,其深厚的底蘊與內涵究竟是什么?或許,我們可以從河圖洛書中探尋其源頭,那是易經象數模型的前身,蘊藏著天地運行的奧秘。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而成卦?!?/p>
那位被尊稱為圣人的伏羲,正是通過對河圖洛書的深入研究與領悟,將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具象化為八卦,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智慧財富。
夏有《連山易》,商有《歸藏易》,周有《周易》。
這三部易著,雖然卦序各異,但其蘊含的道理與精神,卻是相通的。它們共同揭示了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以及人類如何在這些規律中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智慧。然而,遺憾的是,如今《連山易》與《歸藏易》已失傳,僅存的《周易》。
在易經中,每一卦都代表著天地變化的一個象,描繪著陰陽相合所推動出的萬千變化。卦中的每一爻,又包含著一個小的時間序列,記錄著陰陽二氣在時間長河中的此消彼長。這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更是對天地萬物運行規律的精準捕捉與深刻理解。
易經的思想,猶如華夏文化的源頭活水,滋養著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各種思想流派。
可以說,易經是華夏文化的總源頭,其他各家思想,都是在這股源頭活水的滋養下,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
當我們用陰陽術數的象數模型去概括整個世界時,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便浮現在眼前:陰陽從何而來?它們又是如何產生的?或許,我們可以從天地中尋找答案。
陰陽因天地而生,那么,天地又是如何而來的呢?
這時,我們就需要借助道的思想來解答這一難題。道,這個神秘而又深邃的概念,它超越了人類的認知極限,卻又無處不在地影響著我們的世界。
萬物本來都是不存在的,是天地的陰陽二氣,創造了它們。而天地本身,也并非永恒不變的存在,它們同樣是由某種更為本質的東西所創造出來的。
《道德經》中,“無生有”的概念,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生成的奧秘。
那么,這個“無”又是從何而來呢?它似乎來自一個連“無”都沒有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道。道不生也不死,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只效法自己,這便是道法自然。自然一詞,指的就是道本身的樣子,那種超越一切、包容一切、又主宰一切的力量。
然而,要理解這種連“無”都沒有的狀態,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正是因為這種理解的缺失,人們很容易失道。失道之后,人們便會以天地為準則,人法則天地,這就是失道而后德的由來。
同樣地,要理解河圖洛書、易經的天地運轉模型,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情。他們無法做到法天則地,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人法人。這樣一來,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人倫之理,失德而后仁。儒家思想,便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儒家以人倫之理來治理社會,他們追求的是一個每個人都能自我管理、和諧相處、相安無事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皆堯舜,天下永久太平,這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然而,現實往往比理想更為復雜和殘酷。人有上品與下品之分,對于下品之人來說,不傷害別人,他們反而會覺得心里癢得難受。
為了約束這些下品之人,儒家提出了“仁義”的概念。他們告訴人們,什么是正當的行為,什么是傷天害理的禽獸行為。只有守住了“仁義”,大家才能和諧相處下去;如果守不住,就會變成禽獸不如的壞蛋小人。
孟子站在了義的邊界上,他痛斥那些不守道義的人,認為他們連禽獸都不如。孟子講性善,是希望人們能夠珍惜自己的尊嚴和品德,不要淪為禽獸之輩。
然而,現實往往比孟子所想象的要更為冷酷無情。孟子作為道德的守城人,他最終也失守了。
在荀子看來,社會如此混亂,有些人甚至連什么是人的行為、什么是畜生的行為都分不清。因此,荀子提出了“性惡論”,他認為人性本惡,需要通過教化來改變。于是,荀子便站在了禮的護城河邊,拿著教鞭,打算好好規訓天下的壞人們。
然而,荀子也沒有守住禮這個城門。隨著社會的進一步混亂和道德的進一步淪喪,人們只能循名責實,規定讓百姓去做什么,做得好就獎勵,做不好就懲罰。這樣一來,法家便應運而生了。
韓非站在法的城門口,手里擎著狼牙棒,他大聲呵斥那些為非作歹的人,告訴他們再敢胡作非為,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韓非是天下最后的守城人,如果他再失守,那么天下就會大亂。
然而,遺憾的是,他最終還是失守了。老子曾經預言過:“法令滋彰,盜賊多有?!狈呻m然編制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網,但只要找到漏洞,不守法的人就可以對守法的人進行社會套利。趙高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利用法律的漏洞,得手后天下崩亡。
在老子的思想中,法律社會必然會產生文官集團的腐敗。天下亡,是從失道開始亡的。從失道到失德,從失德到失仁,從失仁到失禮,再從失禮到失法,這是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
直到趙高式的民賊出現,整個社會才徹底崩壞。
那么,要重新匡扶天下、把它扶正,就需要再次讓天下有道、復歸于道。
為漢朝主持這項復道偉業的人,總設計師是陸賈,總參謀是賈誼,總工程師則是董仲舒。他們通過借鑒前人的智慧與經驗,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使漢朝逐漸走向強盛。
老子在幾百年前就預言了孟子、荀子、韓非、趙高這樣的人會產生,也預言了天下大亂的到來以及天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亡的。
然而,他并沒有絕望。在他看來,只要人們能夠重新認識到道的重要性并努力踐行之,那么天下就有可能再次回歸到有序與和諧的狀態中。
從易到道、從道到儒、從儒到法,這是天下帝王之道的源流四變。它們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的治理智慧與經驗。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人們對于道的追求與向往卻從未改變過。
很多人認為,有道的社會就是自由放任的社會,是所有壞蛋流氓為所欲為的社會。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老子所講的讓百姓自然而然不加宰制的社會,并不是流氓的聯合體,而是嬰兒的聯合體。嬰兒的天真無邪、純潔無瑕,正是人類社會所應該追求的理想狀態。
對于流氓來說,他們之所以會成為流氓,往往是因為受到了不道的思想的影響。
那些發明這些思想的所謂的聰明人、圣人,其實才是罪魁禍首。因此,老子提出要殺掉這些妖妄的意見領袖,以消除他們對老百姓的毒害。只有這樣,人們才能重新恢復成嬰兒般的天真狀態。
在這一點上,《道德經》中的“棄智絕圣、敢為奇者吾將執而殺之”的言論顯得殺氣騰騰。然而,這并非是對智慧與圣人的否定與排斥,而是對那種背離天道、違背自然規律的所謂智慧與圣人的批判與警示。自然無為是天真的產物,沒有天真何談自然、何談無為?如果流氓都不天真了,他們就只能組成一個動物世界了。
將易經中的陰陽各三等分,就得到了六氣、六淫和六經辯證。河圖中的五作為永恒的太陽加上四時,便構成了五運。人法地,如果把洛書中的五當成地的話,那么在天就形成了五運。這些概念與理論不僅揭示了天地運行的奧秘與規律,還為中醫等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與指導原則。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體系。它蘊含著無數先賢的智慧與經驗,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寶貴財富。
然而,要真正領悟并踐行這些智慧與經驗并非易事。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才能逐步接近那個理想中的“道”的境界。
在大地上,五行相生相克,構筑起五運六氣的奧秘,與六經并立,共同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石。人身的陰陽二氣,乃天地所賜,順之則體健神清,逆之則疾病纏身。
中醫之道,旨在調和陰陽,將偏離正軌的生命重新引導至正道之上,此乃其精髓所在。
中醫,作為易經智慧的支流與實踐,其根源深植于易經的博大精深與天地宇宙的浩渺無垠。
一人之病,可憑醫術治愈,使之重歸正軌;一國之病,則需政治之力,方能撥亂反正。政之本義,即國家偏離正道時,需有人挺身而出,將其扶正,否則,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紛爭不斷。
此時,兵法便顯得尤為重要。兵家思想,同樣源自易經與道家之精髓,負陰抱陽為生,負陽抱陰為殺,其總原則在于“負陽抱陰”,陽謀示人,皆為虛晃一槍,陰謀深藏,以無形之力,攻敵不備,一擊斃命。此乃“以正合,以奇勝”之真諦。
兵家一出,直至天下歸一,方得安寧。
而主導華夏文明不斷前行的文明之道,其源頭正是易、道、儒、法、醫、兵這六大智慧。照亮著華夏兒女前行的道路,引領著文明的車輪滾滾向前,共同譜寫著華夏文明的輝煌篇章。
下一篇:生辰八字土命火多 如何算生辰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