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可丁
時隔24年,雷德利·斯科特重啟“王子復仇記”。
對于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新作《角斗士2》,西方主流媒體普遍給出了不俗的評價。
《娛樂周刊》給出滿分,“與前作一樣,用主題跟對話支撐起讓人大開眼界的場面,使得《角斗士2》在電影界鶴立雞群?!?/p>
如《完全電影》等媒體也給出了積極的反饋,他們認為《角斗士2》雖然與第一部相比略有差距,但雷德利·斯科特的出色調度和丹澤爾·華盛頓的個人魅力加持,仍保證了其應有的史詩奇觀。
△ 雷德利·斯科特(左)&丹澤爾·華盛頓(右)
根據前期解禁的媒體口碑,爛番茄新鮮度為84%,以好評居多。
△ 《角斗士2》前期爛番茄新鮮度84%
如今這類能令人沉浸在歷史場景氛圍感中的電影作品越來越罕見,這更像是舊時代的孑遺,古典而迷人。
2000年上映的《角斗士》以恢弘的史詩氣象和拳拳到肉的近身搏殺場面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 《角斗士》2000年上映
不僅收獲4.65億美金的全球票房,位居當年亞軍,還在第73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包含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演在內的五項大獎。
△ 《角斗士》獲7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主演羅素·克勞獲奧斯卡最佳男主演獎
它既是男主角羅素·克勞邁向好萊塢巨星行列最重要的一塊砝碼,更引領了史詩題材的回潮,并更新了這一類型的范式和語法,隨后幾年上映的《特洛伊》、《亞歷山大大帝》、《斯巴達300勇士》等片都深受其影響。
△ 在當年“角斗士”熱潮影響下,史詩題材回潮,《特洛伊》、《亞歷山大大帝》、《斯巴達300勇士》等片上映
時隔二十余年,《角斗士2》于2024年11月22日在內地和北美市場同步上映。R級尺度,一刀未剪。
在提前上映的地區,《角斗士2》首周取得了超過87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本片在北美市場更是被寄予厚望,期待它能和《魔法壞女巫》一起重現去年“芭比海默”聯映雙贏的局面。
△ 飯制圖,來源于網絡
對于青黃不接的內地院線來說,也期待《角斗士2》能給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
而隨著春節檔的臨近,《海洋奇緣2》、《因果報應》、《獅子王:木法沙傳奇》等片也蓄勢待發。
△ 《海洋奇緣2》、《因果報應》、《獅子王:木法沙傳奇》即將上映
“王子復仇記”
《角斗士》看起來是最不適合被拍攝續集的那一類電影,畢竟故事結構完整,既沒有留下未解的疑團,也沒有明確埋藏的暗線,故而當續集開發的消息傳出后迎來的是影迷和評論界的一致質疑。
但制片人道格拉斯·威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仍然表示這個項目值得開發,“我想每個人都對第一部出來的效果有敬畏之心,我們沒有人想當常規商業片來做?!?/p>
△ 道格拉斯·威克在《角斗士》首映禮上
實際上,早在第一部公映后不久,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就曾想找編劇撰寫一部有關古羅馬的故事,只不過主角不是羅素·克勞,也并不聚焦在角斗士這個群體,看起來這與第一部并無實質性的關系。
而羅素·克勞則是希望自己可以出現在續集之中,盡管他飾演的角色在片中已經死去。
他找到了一位年輕的編劇,后者為其撰寫了一個有關于馬克西姆斯來世的故事,但羅素·克勞的反應是:他不喜歡這個點子。
沒人想狗尾續貂,雷德利·斯科特也坦言,自己花了很長時間才弄清楚故事接下來的走向。
2021年,編劇大衛·斯卡爾帕的加盟加速了續集的腳步。
△ 大衛·斯卡爾帕在洛杉磯《角斗士》首映禮上
續作的故事發生在第一部的多年之后,羅馬的混亂仍未平息,曾經崇拜馬克西姆斯的小男孩盧修斯流落非洲,變身反抗羅馬的“蠻族”,作為羅馬帝位的繼承人,再次上演一出“王子復仇記”。
第一部的演員康妮·尼爾森、杰曼·翰蘇同第一部的攝影指導、服裝設計和藝術指導等原班人集體回歸。
自2023年6月開機以來,劇組就遠赴摩洛哥、馬耳他、英國等地進行取景,《角斗士2》幕后在橫跨近8公里的片場中真實搭建了斗獸場、宮殿、古羅馬城市片區、皇帝雕像等諸多大型置景以協助拍攝。
△ 《角斗士2》實景片場
有傳言,本片的成本在2.5億到3億美元之間,比起第一部的1億美元預算充裕了許多,很多導演在第一部中限于預算未能呈現的場面也都出現在了第二部。
在籌備第一部時,導演曾經希望斗獸場中可以出現犀牛,但犀牛很難被馴化,如果用特效生成,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又過于昂貴,導演無奈只能放棄,而如今,這些已經不再是問題了。
《角斗士2》中除了延續第一部充沛的男性荷爾蒙和血漿橫飛的打斗戲份外,還拓寬了場景的外沿。
幕后團隊在斗獸場中還原了艦隊作戰,艨艟碰撞間,廝殺聲震耳欲聾,周遭還有鯊魚游弋,啃噬著落水者。
這看起來有些天方夜譚,不過根據本片特效總監表示,這并非完全不可能,古羅馬人曾建造了復雜的引水道,用以將水大量地灌入斗獸場。
導演曾在采訪中透露,《角斗士2》是他導演生涯里動作場面最大的一部作品:“很可能比《拿破侖》中任何場面都大。”
除了升級的動作場面之外,實力派演員的加盟也是本片的看點。
丹澤爾·華盛頓在本片中的表現尤其出彩,他飾演的馬克里努斯也是角斗士出身,憑借出色的智計重獲自由后又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和聲望。
△ 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飾演馬克里努斯
丹澤爾·華盛頓認為這個角色有著馬基雅維利式的色彩:熱衷宮廷陰謀、視自己手下的角斗士為工具,不擇手段地追逐著權力。
這個角色堪稱打開本片的鑰匙,馬克里努斯從主角的引導者轉變為對立面,實際上他始終不曾離開自己的位置半分,自始至終都是在利用角斗士而已。
他信奉暴力到了迷戀的地步,以威嚇恐怖為本能。
丹澤爾·華盛頓的表演陰鷙低沉卻充滿魅力,有觀眾認為古羅馬的上層中出現一個黑人十分不合理,但這個角色是有歷史原型的,況且古羅馬極盛時將地中海納為內湖,遠洋船隊足跡更是遍及西半球,有一二“異類”并不奇怪。
最近幾年聲名鵲起的佩德羅·帕斯卡飾演一位為羅馬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阿卡修斯,他百戰余生對戰爭厭惡已極,可荒唐的二帝卻全然不知羅馬的危機四伏,仍然希望他繼續出征,奪取更大的榮耀。
△ 佩德·羅帕斯卡飾演阿卡修斯
他與第一部的主角馬克西姆斯有著微妙的對應關系,相似的經歷與相似的立場,并引導著盧修斯不再執著于仇恨,去撿拾羅馬遺失已久的偉大與榮光。
而羅素·克勞雖然本次沒有回歸,但電影中一再的閃回和致敬又顯得他似乎無處不在。
古典而迷人
史詩片作為類型片中的重要力量,在電影誕生后不久就已經初具雛形,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達到極盛。
當時,《十誡》、《賓虛》等史詩巨作在口碑和票房上的雙豐收讓好萊塢更大制片廠紛紛加碼這一類型,可不久之后差點兒讓米高梅破產的《埃及艷后》又把這一類型打進了冷宮。
△ 《十誡》、《賓虛》、《埃及艷后》
在2000年橫空出世的《角斗士》以及后續上映的《指環王》等電影重新點燃了觀眾對這一類型的熱情,幾年內,史詩片迎來了井噴,但成功者卻鮮少。
《特洛伊》票房接近5億美元,與《角斗士》相仿,但成本遠高于后者,導致投資回報率不甚理想;
《天國王朝》雖然也是雷德利·斯科特執導,但公映版被剪輯毀得七零八落,票房失利,直到導剪版釋出,人們才發現這又是一個《美國往事》式的悲??;
△ 《天國王朝》拍攝現場
《亞歷山大大帝》則干脆一敗涂地,連累著主演科林·法瑞爾的星途暗淡多年。
這一類型電影往往投資巨大,宏大場面、置景、道具、服裝成本都不菲,且為了故事的完整性電影時長起碼兩個半小時起步,這對于院線排片來說又十分不友好。
況且史詩片如果立足于神話還好說,可一旦基于史實再創作,近世的故事在設置正反雙方后,通常會不可避免地引發族群對立,在北美這個移民社會,沒有制片廠愿意電影還沒上映就先損失一批觀眾;
而一旦將故事設定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爭議是變少了,但這個題材又會因為被過度消費讓人審美疲勞。
能夠將各方情緒平衡好,且在保證影片氣韻悠長的同時又不冗長乏味的導演鳳毛鱗角。
最重要的是,觀眾的審美趣味也已經發生了轉移和細分,在過去近二十年的超級英雄浪潮下,很多類型片的生存空間已經被極限壓縮,同時觀眾也沒那么熱愛以線性脈絡構筑的宏大敘事了。
但毫無疑問,史詩片自有其獨特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價值,各類史詩類型的劇集和游戲依然風靡世界,只不過這一類型確有更新的余地。
古典而迷人的東西始終具有生命力,要么它的制作者沒有想好如何觸達目標群體,要么潛在觀眾觀眾尚未蘇醒這一份審美自覺。
現年86歲的雷德利·斯科特即便沒有一座奧斯卡最佳導演傍身,也能將自己的名字送入電影萬神殿之中,因為幾乎沒有導演像他一樣,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里涉及已知的所有電影類型并都取得了成功,更是在科幻片和恐怖片以及史詩片領域影響深遠。
科幻片有《銀翼殺手》、恐怖片有《異形》、警匪片有《黑雨》、戰爭片有《黑鷹墜落》等等,更不用說雷德利·斯科特拍攝的公路片《末路狂花》更是好萊塢女性電影的先聲。
△ 《銀翼殺手》、《異形》、《黑雨》、《黑鷹墜落》
對于他而言,外界的議論和爭議已經很難讓他在意了。
去年,《拿破侖》的口碑兩極分化,在法國爭議尤其大,但雷德利·斯科特直言無所謂。
△ 《拿破侖》拍攝現場
年齡也不是大問題,在一次接受采訪時他表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94歲了都還在拍戲,我才86歲,還有好幾年余額”。
△ 沉迷工作的“雷神”不老
但他仍然會有些牢騷,“近20年來,我拍了有16部電影,看起來并不少,可演員一年卻可以演兩三部電影,他們除了記臺詞和到現場外什么都不用干,而我卻什么都要做”。
盡管《角斗士2》還在放映中,但雷德利·斯科特已經在構思第三部的故事了,他表示這可能是一個類似于《教父2》的故事。
如今雷德利·斯科特一如既往的繁忙,手上的項目一個接著一個,他決心拍到最后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