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藝輝導演繼《愛情神話》后的又一力作《好東西》即將院線上映。
輕盈的敘事節奏,溫和可愛的質感,犀利的兩性話題……
新型“小妞電影”要再創輝煌了嗎?
《好東西》好在哪?
電影《好東西》自開啟點映以來就好評如潮,6萬人觀影后打出評分高達9.1分。
電影延續了輕盈入理的風格,依舊保持著對于兩性情感細膩入微的觀察與當代都市男女生活日常的幽默呈現。
邵藝輝的作品中一直有非常明確的城市質感和當代性。
不僅是聚焦女性視角,更要用有趣、幽默的方式表達出很多當代女性的觀點和生活主張。
《愛情神話》中精彩的餐桌戲在《好東西》里也得到了延續。
“我們已經占據了太多性別紅利?!?/p>
“是的我們都有原罪?!?/p>
借男性角色之口用幽默諷刺的方式談及兩性話題,影院里的觀眾都能在這個瞬間會心一笑。
影片最動人的段落是小葉給茉莉聽聲音采樣。
蒙太奇的視聽輕盈而至,明明不是狂風暴雨,只是廚房里洗菜刷碗的聲音。
折芹菜是熊貓吃竹子、訂木地板是打鼓、煲湯是沸騰的巖漿。
傳統女性的承擔下的家務勞動,在少女的世界里是飛船、熊貓、火山。
可以看到現代都市女人們的生活態度,可以有玫瑰,也可以有面包。
“如果對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不滿意,就自己去制造新的游戲規則?!?/p>
宋佳在放映活動上表示“這次是鐵梅給所有女性的一封情書。”
《好東西》要來了,“新小妞電影”的時代也要來了嗎?
“小妞電影”又被稱為“小雞電影”,它翻譯自英美俚語“Chick Flick”,“chick”意為小雞,在美國俚語中又有“女孩”之意。
這類電影以都市戀情為主題,且一般是以女主角先失落倒霉開始,然后通過自信自立而贏得男士心儀,最如愿的團圓結局。
“新小妞電影”,不止是愛情片,還會深入探討愛情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影片通過刻畫一群漂泊異鄉的男女告訴觀眾: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它卻能體現我們看待生活的方式。
在女性友誼中獲得力量,在力量中把握自己,覺醒、脆弱和相互治愈都是人生的命題。
“新小妞電影”的崛起就成了一種必然。
為什么我們需要“新小妞”?
曾經的小妞電影也有過輝煌的“黃金時代”。
《律政俏佳人》《賤女孩》《公主日記》等影片一經上映,就在當時的市場上叫好又叫座。
穿粉色套裝的金發女郎也可以是在法庭上機智果敢的專業律師,甩掉膚淺的男友。
拉上幾個女性伙伴,偶像劇的外殼也成了構建小妞電影的新時代模板。
《失戀33天》的風靡,則讓小妞電影在國內也呈現井噴式的爆發,捧紅了“小妞”白百何,編劇鮑鯨鯨還拿下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
黃小仙和王小賤懟天懟地的生活態度被當時不少年輕人奉為圭臬。
這些影片中女性角色作為絕對主角,影響著女性的價值觀。
這個階段為女性創作和發聲的小妞電影,不僅僅是在銀幕上塑造了“新女性”形象,更是推動影視創作對女性表現客觀化的追求,初露女性意識。
大屏幕上的“她們”不再局限于“圣母”和“蕩婦”之中,而是“勇敢”“勵志”“獨立”“成長”的代名詞。
但是小妞電影也暴露出很多問題。
《28歲未成年》《新娘大作戰》《等風來》《喜歡你》《撒嬌女人最好命》《月半愛麗絲》《蕎麥瘋長》……批量生成的小妞電影,票房卻每況日下。
觀眾會厭倦套路化的情節,疲于咋咋呼呼的“傻大妞”主角,意識到電影中濫俗的雌競有多狹隘。
“happy ending”更像是一鍋心靈雞湯,大家已經不買賬了。
缺乏對女性群體的深入探索,大量粗制濫造的奇觀愛情敘事。
與其說是表達女性需求,不如說是在編織一種愛情幻象。
這種多元化的發展使得小妞電影原本的受眾被分散,其獨特性也不再那么突出。
觀眾不再想看啰里吧嗦的家長里短,轉而追求大女主逆襲的復仇爽劇。
“新小妞電影”就是在這樣的呼喚聲中應運而生。
“新小妞電影”何以立足?
經過千篇一律的無腦復刻、無病呻吟的矯揉造作、懸浮夸張的極致力量,小妞電影必須進化升級,從而進入一番新天地。
《82年生的金智英》《小婦人》《芭比》等作品的成功告訴我們,女性故事不輕松,不原諒,不愛上任何一個男人,也可以講好“小妞”故事。
《愛很美味》《愛情神話》回歸小妞又不止“小妞”,閨蜜間就算扯頭花也不是為了男人,女性在愛情中的堅貞自潔也可以輕飄飄的成為一個“全天下都會犯的錯誤”。
寫好“小妞故事”,拍好“小妞電影”,就是捕捉下那些生活中真實的女人。
那些做不好家務的事業狂,那些左右搖擺的戀愛腦,那些拒絕溫良的母親、妻子和女兒,那些女人本身的故事。
女性在尋求人格獨立、對自我的探索過程中的反抗與覺醒,以及跳脫出愛情范圍,引發社會對不同女性群體的普遍關注,成了新時代語境里,小妞電影的新的議題。
只有真切的理解和呈現這種深入的過程,創作出來的故事才能與觀眾產生共情,從而呈現出時代的女性群像。
同時我們要支持更多的女性從業者加入書寫自己的故事。
在小妞電影的創作中,活躍著諸多女性作者的身影,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改編自女性作家勞倫·魏絲伯格的同名小說,勞倫同時就是編劇之一;
電影《杜拉拉升職記》改編自女性作家李可的同名小說,國內才女導演徐靜蕾擔綱執導。
從年初《熱辣滾燙》到《出走的決心》再到《好東西》,越來越多女性創作者在用心澆鑄女性角色。
在屬于小妞電影的時代,影片托舉了無數女性,“新小妞電影”既不是噱頭也不是評判標準,是一種新的可能,她向更多女性伸出橄欖枝。
我們必須要講自我價值、家庭責任,講性與愛、女性如何成長。
需要讓“小妞”開口,需要讓更多人看見“小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