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來看《勝券在握》的觀眾,要么是沖著萬合天宜的名號——之前的《揚名立萬》算是國內劇本殺電影的佼佼者,至少還能保證充足的娛樂性;要么是沖著職場喜劇的題材——去年的《年會不能停!》也許談不上有多深刻,但多少還是能觸及眾多打工人的“痛點”。
《勝券在握》海報
《勝券在握》的故事其實挺簡單、粗暴。白勝(鄧超 飾)是個科技大廠“奧傳司”的老員工,手握期權卻被裁員,于是制造出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的假象,并且招募了一大批“怪人”在公司內部再創業,成立了“泡泡工廠”。他們中有“全能型”人事方方(鄧家佳 飾)、“技術型”程序員哈雷(柯達 飾)、“輸出型”公關強尼(李乃文 飾),而這場騙局也引來了監事周望高(鄭云龍 飾)……
《勝券在握》劇照
如果說電影的前半段就是那種典型的滑稽喜劇,類似萬合天宜早年間的“報告老板”系列,講述一個草臺班子是如何洋相百出的,那么到了后半段,劇情就突然來了個大轉折,搖身一變,成了一出打滿雞血的勵志劇。不光白勝和他的同事實現了夢想,還通過法律訴訟維護了之前被裁員工的正當權益。
《勝券在握》劇照
是不是很魔幻?當下職場喜劇一個改不了的壞毛病就是急不可耐地“上價值”。如果說《年會不能停!》還只是比較克制地表達了一些打工人日常工作中的不滿和怨氣,那么到了本片,好家伙,白勝和他的朋友們已經不只是“整頓職場”,而是在“整頓社會”了——動不動就把公平、正義、熱血掛在嘴邊,咱就是說,現實生活中有哪個打工人是這樣的?
更魔幻的還有那位莫名其妙的監事。看上去,主創是想要表現一個追求內心自由的富二代與嚴酷的獨裁家長之間的沖突,問題是,這和打工人的生活有半毛錢的關系嗎?一個財富自由、游手好閑的公子哥是不是甘心做籠中鳥,需不需要找到“自我”,我們管得著嗎?各位打工人是覺得自己的工作量還不夠飽和,還要關心老板的兒子過得開心不開心?
本片不光魔幻,還很科幻,比如白勝開發的那個“超級AI”。怎么看,這也是個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科創項目吧,結果竟然會出現用活人冒充AI的降智橋段,真讓人感到哭笑不得。而且這個AI到底先進在什么地方,只是個聊天機器人嗎?好像也沒人和我們稍微解釋一下它的工作原理,還是說,他們根本就懶得給觀眾解釋?
整部電影里,作為主角的白勝一直在騙、不騙、背叛、不背叛這幾種不同狀態中反復橫跳,直到返回老家和母親的交談后,他才徹底理解了父親當年的苦心,于是決定回到泡泡工廠解救大家。換言之,本片和當下同類型作品,把職場上的一切問題歸咎于個體有沒有“良心”,這實在也是非??苹玫脑O定。
文藝作品當然允許虛構,也允許夸張,再說本片本來就是喜劇嘛,按理說,真不該太較真。但一整部電影看下來,確實很難和主創團隊產生任何心靈上的共鳴。因為,很明顯,他們不是真的理解職場,也不是真的關心打工人,他們最懂的還是“熱點”,是“流量”,是如何炮制話題。
這絕對不僅是萬合天宜一家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勝券在握》和不久前上映的《大場面》所使用的套路是完全一致的——假裝同情底層打工人,假裝痛恨既得利益者,假裝追求高大上的價值觀,假裝他們真的和我們在一起。
《勝券在握》劇照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勝券在握》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是因為萬合天宜不夠“聰明”,恰恰相反,他們和有些脫口秀演員一樣,都太過“聰明”,太過“雞賊”,太知道網絡上有哪些梗是可以利用的,有哪些經典是可以致敬的,有哪些群體是可以得罪的,又有哪些說法是非常安全的。
只是,在文藝創作中越依賴套路,必然也會離生活越遠。本片的符號化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比如,哈雷是主創對技術宅的刻板印象,不善言辭,只喜歡二次元美少女;強尼是主創對公關形象的刻板印象,只會裝腔作勢地動動嘴皮子;“奧傳司”里的高管也都是非常樣板化的反派,整天仰著頭,用鼻孔對著人,恨不得把“高高在上”四個字刻在臉上……
怎么說呢,打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主創團隊大概就沒幾個人真正上過班,沒見過幾個活生生的同事,他們只是從社交媒體上收集了各種能利用的片段、材料(比如強尼銀嘴對游戲的致敬,比如鄧超對周星馳的致敬),然后再按照萬能的創作公式把這些要素來個大亂燉。
《勝券在握》劇照
但最可怕的不是《勝券在握》的不盡如人意,而是還有許多年輕的文藝工作者正在把職場題材當作香餑餑,還有許多相同題材的作品正等待著粉墨登場的機會。這也意味著,各位打工人,我的朋友,你們不僅會在日常工作中受苦受難,還會在未來的大銀幕上持續成為所有人的笑料,說著說著,一把辛酸淚已經從雙頰滴落……
其實啊,真想讓《勝券在握》“深刻”一點,一點也不難。周望高和白勝創立的“泡泡工廠”,號稱沒有上下級,沒有貼標簽,沒有鉤心斗角,只有對夢想的追尋,但我們都明白,不用多久,它就會成為下一個“奧傳司”,白勝也會成為下一個“董事長”。這,才是職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