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這兩年,“瘋感”、“瘋批”已經成為劇圈的關鍵詞。
到近期全劇貫徹“瘋感”調性的《春花焰》,行業從原本塑造“瘋批配角”為主,走到了把男女主角全都塑造為“癲公、癲婆” 的新階段,這也成為該劇宣傳上的核心突破口。
劇圈的“瘋”徹底吹了起來。
從2022年《與君初相識》的順德帝姬到次年《長月燼明》的圣女天歡、《蓮花樓》的角麗譙,再到今年《墨雨云間》的長公主等等,這股“瘋”還能否持續給行業帶來持續的話題?而越吹越猛的“瘋”潮,是否又在形成新的行業套路?
瘋感,也是爽感
《春花焰》的男女主角,放在“瘋批”界也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女主角眉林為了復仇百無禁忌,浴池刺殺怕被戳穿,回頭就是個深吻堵嘴;燈會上剛有了幾分曖昧空氣,開口卻把男主角慕容璟和比作咬傷自己的野狗,還送了他一盞“狗燈”。
而被眉林誤以為是曾經害死全城人兇手的慕容璟和,當年被陷害斷腿后,化身病嬌暗黑的“百鬼主帥”,名場面就是被百姓拿爛菜饅頭砸,隨手拿起一個饅頭吃了起來;甚至為了引出真兇,讓暗中訓練的眉林等死士來暗殺自己。
極致的人物情感,極致的戲劇性,構成了“瘋感”人物的價值。
制片人彤彤對搜狐娛樂分析稱:“其實這種所謂‘瘋批’人物,影視創作上一直是有的,只是一直集中在反派身上;很多演員在刻畫這類人物時,會強化某種癲狂的質感,來增加人物魅力。而近幾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p>
“一是話題場對‘精神狀態’的討論,放大了對這種瘋感人物的好感甚至是認同感,頻繁制造熱點;二是從流量價值來看,飾演‘瘋批’正在成為一種流量密碼,也讓藝人們更愿意嘗試?!?/p>
影視策劃曹璐也認為:“傳統影視制作會突出人物的純潔性和行為正當性,但伴隨著市場的發展,類似‘小白花’的設定越來越不討喜了。相反,所謂東亞文化的內斂和克制,開始更多地被自我表達、自我釋放的愿望所替代,也就出現了‘瘋批’的走紅?!?/p>
要刻畫好這類人物,就需要對其個人經歷和心態變化有足夠的鋪墊,而這就少不了戲劇化的元素,很能帶動觀眾的追看熱情,并形成同情與共情。
“現在的人活得很壓抑,所以類似的反抗和反常規,會成為觀眾情緒的一種出口,這也是‘瘋批’人物自帶的情緒價值和爽感。而‘爽’也正是如今影視創作的一個大方向?!?/p>
在此基礎上,一批出演“癲公/癲婆”的演員們快速出圈,讓藝人們形成了出演類似角色的需求。
從去年開始,出演《狂飆》“莽村第一莽”李宏偉的阿如那、《長月燼明》出演圣女天歡的陳都靈以及《云之羽》的“夜色尚淺”CP,就先后在話題場上實現演員們的出圈,甚至業內的“飛升”。
劇集營銷Emi表示,類似的角色已經是業內的“香餑餑”,“吸引流量和話題是一方面,更要考慮的是類似角色會成為藝人轉型的機會,因為這類角色很容易形成演技口碑,但實際上對演技的要求其實沒有那么高,反而更看劇本的人設夠不夠好?!?/p>
“流量劇最大的價值就是人設,當初大家爭著演霸總,如今爭著演‘瘋批’,行業邏輯其實沒有變。”
在這個過程中,“瘋批”人物也一步步從以往的惡毒配角,發展到如今出現的“雙瘋”男女主。
從市場、行業環境,再到藝人需求,“瘋批”成為新的流量密碼。但如此明顯的角色紅利,如過往行業常見的情況一樣,難免出現同質化、套路化的趨勢。
新套路?
對角色“瘋感”的話題傳播,正在成為劇集營銷的一種新常態。
彤彤表示:“在這方面,無論是劇宣還是藝人宣傳,都會形成類似的共識。如今宣傳愛談‘賽道’,而‘瘋批’賽道是話題性最高的那部分?!?/p>
此前《墨雨云間》長公主憑借“瘋感”出圈,就承擔起劇集后半程的主要話題。這是基于劇集本身情節進一步深入,觀眾開始看到這個惡人身上的悲情一面,開始獲得更多共情頻頻制造熱搜,演員李夢也因此成功出圈。
如此成功的營銷之后,類似的傳播話術逐漸成為標配?!堕L相思2》播出前期,“長相思F4精神狀態”也成為營銷關鍵詞,玱玹愛搖秋千、涂山璟愛吐血、相柳彈琴愛癲等橋段的的混剪視頻也著實提供了一波熱度。
Emi透露:“如今劇集營銷都會從‘精神狀態’上找話題,類似的剪輯其實很好做,你要從一部上千分鐘的劇里去提取幾分鐘‘瘋感’,真的不難完成,尤其是強戲劇化的內容?!?/p>
她也提到,伴隨著“瘋感”營銷成為常態,也會要求在劇情里進一步前置類似的劇情或表演,或者直接安排有這類宣傳點的人物?!艾F在營銷基本從籌備期就會加入項目,類似的埋點如今可以說是常規思路了。”
但事實上,設計類似的“瘋感”人物,也沒有那么簡單。
曹璐就指出:“在劇情上設計一個極致的人物,你就需要給ta匹配足夠極致的動機,才能撐得起他的行為,極致的愛,極致的恨,除了個人經歷導致,也需要他本人性格使然,這樣的人物其實不好寫。如果是無來由的‘癲’,觀眾是不會買賬的?!?/p>
彤彤也認為:“類似重復的人設,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快速提升市場的鈍感。”
“如今劇集的制作周期很難給劇本留出反復打磨的時間,往往要靠敘事的節奏和視聽語言的情緒來推進,會有一些名場面,但是內里的邏輯是不禁琢磨的,這樣的爽反而容易變成‘尬’。”
目前來看,“瘋感”給市場帶來的刺激,已經開始出現了某種“脫敏”。
《春花焰》播出至今,平臺熱度在突破9000之后已經開始出現連續下滑,男女主角的設定包括演員的表演,都很難掩蓋該局整體邏輯的缺失和敘事節奏的失當。前期對“瘋感”人物的營銷,未能如愿實現劇集熱度和追看熱情的轉化。
“打造‘瘋批’沒有那么容易,如果把這當成‘概念先行’的新套路,我覺得這反而表現出如今行業制作思維的滯后性。”彤彤表示。
新審美
但也應看到,“瘋感”人物的出圈,表現出的是觀眾當下觀劇的新需求和新審美。
事實上,過去一年里如《繁花》《漫長的季節》《長相思》等劇能夠獲得超高熱度,正是因為打造了一群敢愛敢恨、至情至性的人物,而這樣的人物也往往成為劇集帶給觀眾的關鍵記憶。
“瘋感”正是在這種極致設定下的延伸。
“市場在過去三年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曹璐稱,“幾年前觀眾會對現實題材、寫實的內容有比較強的需求,希望看到更多表現日常生活、現實議題的內容,但如今,強情節、強敘事的內容更吃香,觀眾更希望劇集內容為他們‘造夢’?!?/p>
比如《春花焰》就延續了行業在復仇劇上的發力,而同類題材的《墨雨云間》,剛剛在暑期制造了超高熱度。
而近兩年微短劇的興起,也正是依托于類似的“造夢”機制,復仇、贅婿打臉、底層翻身等情節甚至讓觀眾自認“土嗨”。
但放在長劇集領域,僅僅題材上的迎合是不夠的。
“長劇集的創作是有其特殊性的,”彤彤表示,“微短劇的故事半分鐘就是一次反轉,單靠無腦情緒推動就夠了。但長劇的時長、觀看媒介、受眾畫像和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有人物、有情節邏輯、有價值傳遞,這是長劇集的生命線,也是長視頻面對其他內容的競爭力所在?!?/p>
“瘋批”人設的價值是,在觀眾認為劇集內容和人物越來越無聊的當下,成為一種打破套路化的記憶點,由此才形成了觀眾觀劇新的偏好。
但這不可能是解答當下行業困境的答案。或者說,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瘋批’的價值不應該被快速消耗,成熟的行業也不應該頻繁出現盲動式的跟風、抄答案,當市場表現出興趣,這種相對的確定性應該被珍視,用更好的劇情和人物設計,滿足觀眾對這類人物的期待,而不是相反。”曹璐表示。
類似題材、設定的速朽,在行業里其實并不少見。而放在市場越來越成熟、行業尋求長期價值的當下,或許是時候跳出如此“內容怪圈”。
“影視行業如果是一家酒店,類型、題材和人設只能是面好看的招牌,要留住客人、發展成回頭客,還要看你的菜好、酒醇,否則招牌再好看,也做不成老店。”彤彤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