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胖部/文)
2024年之初,行業曾預判這會是個“男頻劇大年”。
全年開播的項目里,根據男頻大IP改編的就有《慶余年2》《烈焰》《紫川·光明三杰》《手術直播間》《斗羅大陸之燃魂戰》《大奉打更人》等一批作品,或許還可加上一部積壓十年海外播出的《錦衣夜行》。
已經待播或正在制作的項目,還有《凡人修仙傳》《藏海傳》《赴山海》《遮天》等等。
但從已經播出的劇集來看,公認爆款僅有一部《慶余年2》。
而趕在年底上線的《大奉打更人》,雖然開播兩周后也達到了站內熱度30000的數據表現,也有一定的觀看基本盤,但無論是豆瓣開分5.4的口碑表現,還是目前為止的話題討論情況,都與開播前的預期還有一定差距。
更可慮的情況或許是,相較于2024年之前行業對男頻劇的期待,經過這一年的實踐,到底該如何評價男頻劇的市場價值。
而已經有不少男頻劇待播的2025年,下一個“男頻劇大年”還能制造爆款嗎?
給誰看?
在長視頻平臺前十年的娛樂化進程中,其實貫徹著女性、青少年為主的傳播策略,并由此形成了平臺側的流量型發展策略。而伴隨著市場的成熟、長視頻“億級會員”時代到來,男性受眾的進場是必然的。
所以《慶余年》可謂正逢其時,數據顯示其播出時的男、女觀眾占比為42.35%和57.65%,給了行業兩個關鍵利好:
一是劇集市場已經有年輕男性觀眾入場;二是如果男頻劇改編得當,是可以吸引女性受眾的。
“首先需要厘清一個概念,什么是男頻劇?!敝破怂箭R對搜狐娛樂介紹,“男頻劇不等于大男主劇,因為大男主劇從來不是新鮮事物,再早一點可能‘大女主劇’反而更稀罕。我理解的男頻劇,就是根據男頻大IP改編的影視化劇集?!?/p>
相較于如《鐵血丹心》這樣的傳統武俠群像劇,或女頻改編武俠劇《蓮花樓》,男頻劇本來會更接近男性的垂類產品,也因此其對市場的打開才更令人驚訝。
“所以它才有研究價值,因為它是一種明顯為男性造夢的內容樣式,而且其爽點很多是女性很難get、甚至反感的。如何做出依然保留男性爽點、女性也愛看的男頻改編劇,是行業的主要命題。”
2019年的《慶余年》打造第一部爆款,當時的改編經驗或可總結為四點——精品化、輕喜劇、熱血感、單女主。
精品化是男頻IP改編的天然屬性,比如思齊指出的,男頻劇基本都是精品化的重點項目:“原因很簡單,一來這些男頻IP都有比較大的世界觀,要呈現出來肯定要付出大量的成本;二來,相較于女性受眾,男性對原著考據、服化道落地更容易‘較真’。”
而輕喜劇感與熱血感的融合,本來只是《慶余年》探索出來的經驗。一邊是全書很多熱血的高光橋段,在劇中更提升為“打造新世界”的價值認同;另一邊是為了淡化劇集在價值表達上的悲涼底色添加了喜劇感,也是編劇王倦的個人特色使然。
至于修改大多數男頻文都有的“后宮”設定,更是人所共知要避開的雷區。
“但是這些經驗被機械移植到后續作品的時候,難免出現了一些問題?!本巹〔荑凑J為。
“行業總想從以往的成功經驗里找套路,而忽略了《慶余年》為人稱道的熱血感,其實是源于扎實的敘事和人物塑造;但相較于這一點,該劇‘好笑’、‘女生也愛看’等標簽反而更容易被看到,也被作為經驗持續傳遞了下來?!?/p>
后來的改編上,不難看到其實很多都存在對這些經驗的放大,比如對女性觀眾的友好,在《贅婿》靠“男德學院”話題出圈之后更成為顯學。
喜劇化問題更是被頻繁討論,從《慶余年2》開播時前四集的爭議到如今的《大奉打更人》,“硬搞笑”甚至成為男頻劇的常見問題。
圍繞《大奉打更人》開播以來的很多爭議,恰恰是因為有些過量的搞笑橋段,拖慢了劇集的正常節奏。這或許是因為原著風格的影響,但無論這是一種敘事上的“超前”,還是對全劇把控的失準,都在事實上給劇集前期口碑造成了影響。
而曹璐透露,類似的喜劇化其實是行業內對男頻劇普遍的處理方式,“說白了,男頻劇的爽點無非是裝X打臉、升級打怪,也就是要先積攢情緒、再爆發。那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女頻那么多戀愛戲碼,怎么填充日常情節呢?做成輕喜劇甚至喜劇?!?/p>
“男頻劇需要喜劇化的觀點,可能是這么來的。但能寫好喜劇的編劇太少了,能做出不鬧、不煩人的男頻喜劇更少。”
雖然《大奉打更人》從制作層面上可圈可點,但其內容風格的失準還是影響了觀感。加上選角等方面的爭議,或許該劇的改編策略是存在一些問題。
但類似的情況,在行業探索男頻劇五年后依然并非個例。
給男頻劇找“爽點”
行業需要弄明白的是,觀眾看男頻劇,到底想要看什么?
“其實女頻網文改編的難度會更小一些,因為價值上主要是情感訴求,稍微規避下雷點就好;但男頻原本的爽點真的是遍地雷區,除了改單女主,一些追逐權力的、或者強民族性的表達肯定都是要修改的。也就意味著,男頻文的相當一部分爽點,劇集都不適用?!辈荑幢硎?。
影視作品的內容是在“造夢”,也就是要讓觀眾有代入感和沉浸感。而男頻劇的這個夢是什么?
“有一個對比的點是,女頻IP可以‘虐’,但男頻的一定是爽劇,他才能成立?!辈荑凑J為,這其實凸顯了男頻劇需求的一大特點,“男性的‘爽點’分布是更多元的,角色也是更需要世俗意義的‘成功’的?!?/p>
換言之,男頻劇不會只以愛情為主線索展開的,無論練武、修仙還是爭霸天下,哪怕是做警察、醫生,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多贏,是男頻劇主角們的基操。
由此其實會看到,男頻劇的制作邏輯會相對更復雜。
“它會比女頻劇更加復合,”思齊認為,“一方面,女頻要求的CP感、情感線,男頻劇要做出質感;另一方面,你需要把對世俗成功的追求進行價值包裝,對角色的價值取向進行拔高,比如《慶余年》的‘新世界’,《贅婿》的‘守護’等等,取得一種跨性別的價值共識?!?/p>
導演盧洋進一步指出,男頻劇其實會更難靠套路做出來,“可能對比女頻劇的話,男頻劇更需要‘一劇一格’,每部劇的世界觀、呈現風格、人物狀態都會有非常大的差異。如果想像過去那樣,按爆款劇的經驗做后面的劇,可能效果不會很好?!?/p>
更大的世界觀、更復雜的人物情感和更高的價值包裝,都要求男頻劇需要拿出更好的制作成色,比如實現個人夢想和事業成功的路徑必須可信、有邏輯。只有這樣,這個講述個人“成功”的故事才成立。
還有幾位受訪者都明確提出的,男頻劇的主角選角很關鍵。
“首先從演員本身來說,他不能只有男性喜歡或者只有女性喜歡,要接近雙方想象中一個理想化男性的最大公約數;其次,要演出這個角色背負的使命、承擔的情感,還是對演技要求比較高的。有這兩條,行業里真正合格的選擇其實不多?!北R洋表示。
包括一些知名IP改編的男頻劇,啟用的主演陣容被認為偏向自帶女性粉絲的年輕演員,從最終的播出情況來看,都未能真正打開局面。
男頻劇要打開局面,還是需要有吸引男性受眾的能力。
從內容到選角,在客觀上對男頻劇提出了整體更高的制作要求,而這是符合男性受眾內容觀看習慣的,也是要打響“爽點”的前提。
下一個“大年”?
問題是,五年過去了,劇集市場的男性觀眾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
“可以判斷的是,如今的長視頻用戶肯定是更多元了,一部劇的潛在男性受眾理論上會更多?!彼箭R認為,“但是,要吸引他們點開一部劇集,難度也比五年前要高得多?!?/p>
事實上,過去兩年里熱度最高的兩部劇,《狂飆》和《慶余年2》的出圈,都在于激活了相當數量的男性觀眾下場,數據顯示《狂飆》的男女觀眾比例分別為50.46%、49.54%;而《慶余年第二季》的男女觀眾比例則是45.44%、54.56。
2023年“乙男游戲”《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成為互動影游爆款,讓行業再度確認了男性為內容付費、制造爆款出圈的能力;微短劇的“造富神話”,前期更有超過70%的用戶為男性。
但對于劇集,這些男性觀眾或許普遍處于一種待激活狀態。目前大多數熱播劇的女性占比,依然在70%甚至以上。
“現在長視頻行業處于一個外部競爭的危機環境下,”盧洋認為,“微短劇、短視頻、直播,大家有足夠多的選擇替代你,把看劇作為一種優先選擇的觀眾越來越少了?!?/p>
去年重兵囤積的“大年”,最終只有《慶余年2》這一根“爆款”獨苗。但行業依然在充分發力,畢竟后續開發的男頻劇哪怕能在2025年打造一個爆款,對如今的行業來說也至關重要。
后續的項目里,目前較受關注的待播劇包括《凡人修仙傳》,由《夢華錄》導演楊陽執導,楊洋搭檔金晨擔綱主演;《藏海傳》則是根據“盜墓筆記”系列中汪藏海一角衍生的原創劇集,由鄭曉龍執導,肖戰等主演。
此外還有成毅主演的兩部劇,改編自溫瑞安小說《神州奇俠》的《赴山海》,以及《鶴唳華亭》導演楊文軍執導的《英雄志》;趙小丁執導,尹正、祝緒丹等主演的《遮天》也有望今年上線。
而連續兩個“男頻大年”背后,未嘗不是行業對流量危機的艱難求解,曾經被視為行業新趨勢的男頻劇,如今卻被指望為一服解藥。希望后續這幾服藥,能夠帶來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