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雷軍被媒體采訪時,一句“不要給年輕人太多的建議”沖上熱搜,引發了不少網友共鳴。
最近幾年,專家、學者輪番上陣,用自己的一套“經驗之談”,給年輕人一些建議。不少年輕人對于這些勸告,保持中立態度甚至敵對,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建議不要再建議”。
不僅是專家的話,就連長輩的一些建議,也時常覺得刺耳。年輕人為什么討厭建議?大抵是那些所謂的成功經驗、心靈雞湯,是個過來人都能建議兩句。
小時候,他們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長大后,他們一邊告訴男性“先成家再立業”“選擇比努力重要”,又一邊提醒女性“到了30歲就要結婚”“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到了結婚,他們又說“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結婚就是搭伙過日子”。
那些說服人的永遠不是道理,而是身份。每一句少走彎路的建議,帶著“為你好”的說教,還有些過來人的傲嬌,這些建議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視野認知。時代在進步,你以前走過這條路,沒準早就變成了一條河。
給年輕人提建議,就相當于給出一個框架,告訴他們要在這個區域里按部就班。人生沒有固定答案,任何成長都不是勸出來的,對于傳統的說教觀念,年輕人早就油鹽不進。
社會教育才是最好的經驗,認知在不斷地重塑,只有經歷過才算完整。年輕人有自己的主見,他們會走自己的路,只要不浪費人生,又何必建議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