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俊
近日,12306 APP改版,除了交互界面有所改變之外,最大的變化是新增了折扣信息。
例如早上6:20北京至上海的G103高鐵,二等座票價為576元,顯示折扣為8.7折,一等座折扣9.2折。
同一線路列車票價不同,主要是因為執行了浮動票價機制。浮動票價以“公布票價”為上限,不同車次執行不同折扣。各列車公布票價可在12306查詢,一般高于原來的固定票價。
目前多條高鐵線路執行浮動票價,包括已開通多年的京滬高鐵、成渝高鐵、滬寧城際等,新開通的高鐵一般也直接按照浮動票價定價,例如今年通車的津興城際、福廈高鐵等。
實際上,國鐵集團在2016年就獲得了高鐵自主定價權。當年1月1日實施的《關于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提到,高鐵動車組可制定無折扣的公布票價,再根據公布票價確定實際的執行票價。
到2017年4月份,鐵路部門在東南沿海高鐵首次執行浮動票價。2018年7月,浮動票價模式又擴大到合肥-武漢、武漢-宜昌、貴陽-廣州、上海-南京、南京-杭州等高鐵線路。2020年12月,京滬高鐵也開始執行浮動票價。此后,更多線路采取這一定價模式。
鐵路部門在執行浮動票價時,一般會表示票價“有升有降”。但界面新聞記者統計部分線路票價發現,漲價的車次數一般高于降價車次數,總體上這些線路票價也上漲了。
以京滬高鐵為例,此前全程二等座的固定票價為553元,現在的公布票價為662元。12月20日,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開行35趟列車,其中只有2趟列車二等座票價低于553元,有5趟列車與原固定票價持平,其余80%列車高于原票價。漲價的列車中,8趟列車的實際票價與公布票價(662元)一致。
關于浮動票價,京滬高鐵在2022年財報中提到,將進一步探索高鐵票價、產品競爭力以及客流特征之間的動態耦合規律,提高票價實施方案的靈活性。
京廣高鐵北京西至武漢段去年6月份開始執行浮動票價,在此之前二等座固定票價為520.5元,現在公布票價為623元。
根據界面新聞統計,12月20日,北京西站至武漢站共有30趟高鐵開行,其中16趟列車與原來相比票價上漲,14趟列車票價下降。票價上漲的列車中,大部分按照最高的公布票價定價,相當于上漲了102.5元;票價下降的列車中,只有少數列車降低了50多元。
從京廣高鐵京武段來看,票價的高低更多與旅行耗時有關,用時越短的高鐵票價越貴。全程耗時在5個小時以內的高鐵,票價基本都是623元;而耗時6小時左右的高鐵,票價只需467元。
總體而言,京廣高鐵京武段上漲的幅度大于下降的幅度。如果按照8編組復興號列車538個二等座座位計算,假設上座率為70%,那么京廣高鐵北京至武漢方向二等座一天的票務收入會上漲45萬元。
另外,柳南客專上的柳州到南寧東,此前二等座票價為75元或79元。今年5月開始,柳南客專執行浮動票價。界面新聞統計,12月20日,柳州到南寧東共開行45趟列車,其中32趟列車價格上漲,票價在87元至94元之間。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對界面新聞表示,高鐵本身是商業項目,都是貸款修的,大部分線路處于虧損狀態,高鐵按照市場化機制執行浮動票價提升收益并無問題。
今年鐵路客流大幅回升,國鐵集團收入也大幅增長。前三季度,國鐵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9080億元,增長16.1%;盈利121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趙堅認為,在高鐵越來越多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普速列車不要減少。普速列車的硬座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收入不高的群體對此仍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