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4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今天是世界圖書日。上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調查顯示,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和電子書閱讀量合計為8.15本,高于2022年的8.11本,一成左右的人年均閱讀十本書及以上。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化閱讀正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方式。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1.9%,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個百分點。其中,數字化閱讀方式(電腦端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接觸率成為主要增長點,接觸率為80.3%,較2022年的80.1%增長了0.2個百分點。
供圖: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新媒體時代,數字技術與內容實現深度融合,人們已身處“一屏萬卷“的閱讀時代,多樣化的閱讀方式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閱讀體驗。
調查發現,聽書等新興的數字化閱讀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成年國民喜愛。2023年,有36.3%的成年國民通過聽書的方式進行閱讀,高于2022年的35.5%。在0—17周歲未成年群體中,有33.1%的人表示自己在過去一年通過聽書的方式閱讀。
在數字化閱讀快速發展的同時,傳統紙質媒介仍是人們進行閱讀的重要方式。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40本,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5本,有12.3%的人年均閱讀10本及以上紙質圖書。同時,我國成年國民閱讀紙質書所用時間排在各類傳統紙質媒介中的首位,為23.38分鐘,比2022年的23.13分鐘增加了0.25分鐘。
供圖: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隨著全民閱讀的推進,閱讀空間與閱讀服務逐漸走進了人們日常生活圈。本次調查發現,多元化的公共閱讀服務設施為城鎮居民提供了閱讀便利,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滿意度最高。
具體來看,2023年我國城鎮成年居民對居住的街道附近有公共圖書館、社區閱覽室/社區書屋/城市書房、報刊欄、書店、繪本館等至少一種公共閱讀服務設施的知曉率為53.4%,較2022年的52.5%增長了0.9個百分點。在使用過公共閱讀服務設施的城鎮成年居民中,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滿意度最高,為78.7%,之后依次主要有:繪本館(77.1%),社區閱覽室/社區書屋/城市書房(73.6%),書店(69.8%),報刊欄(60.5%)。
供圖: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閱讀基礎良好,人均圖書閱讀量為11.39本,較2022年的11.14本增加了0.25本,人均每天閱讀紙質圖書時間超半小時。2023年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6.2%,其中,9—13周歲少年兒童圖書閱讀率為99.4%,高于0-8周歲(73.8%)和14—17周歲(90.7%)兩個年齡群體。
供圖: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的知曉率達74.1%,其中,“本地讀書月”的影響力最大,選擇比例近三成(29.9%)。2023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的參與度達67.5%。對參與過的全民閱讀品牌活動滿意度的考察發現,在參與過全民閱讀品牌活動的成年國民中,有72.8%的人對其參加過的閱讀活動表示滿意。
供圖: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本次調查以網絡在線調查和電話調查為主要方式,輔以線下邀約線上填答,在全國173個城市進行樣本采集,覆蓋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共回收樣本158萬個,其中18周歲及以上成年人樣本占到總樣本量的74.9%,0—17周歲未成年人樣本占到總樣本量的25.1%,城鄉樣本比例為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