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報道,麥種經“賦能”不僅產量能增加30%以上,生長周期也更短,還抗病抗旱抗澇;黑龍江雙鴨山市一公司不僅能給種子賦能,生活中的各類物品都可以賦能;有家公司更神奇,宣稱只要把農田照片拍下來,他這邊就可以發出遠程信息進行干預,能達到不生蟲、長勢更旺的神奇效果。
如此神奇,如此荒唐,如此恣意,讓人嘆息。每一次“坑農”的招數,都是打著各種“為你好”的標簽,都是打著“助農”的旗號大行其道。
這里“量子科技”的真偽并不難辨別。中科院專家明確表示,量子設備應用環境苛刻、造價極為昂貴,且量子效應保持的時間極短,市場上所謂在農業種子或者日常用品上使用量子技術,是根本無法達成的。也就是說,至少在目前,“量子”無量產,還沒有進入民用實用階段。
然而,如此明顯的騙局為什么能夠在大江南北“推廣”?相關企業為什么能夠公開生產所謂的量子“信息艙”并售賣?所謂的“設備專利”是虛假宣傳還是監管不力?
一般農民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或許無法判斷“量子賦能”的真實性,這也不難理解。特別是,一些企業下鄉時會用時髦話術包裝自己,頗具迷惑性,農民沒準兒會理解為是來助農的。但縣鄉政府、農業科技部門理應履職盡責,切實負擔起審核把關義務。
記者暗訪中提到的量子公司,均有廠房、辦公房、試驗田等,而要配置這些,都需要與地方打交道。那么,問題來了,如此神奇的“賦能”操作,各級政府、部門知情嗎?有過調查研究嗎?特別是,不少基層干部本身家就在農村,與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賦能”專家堂而皇之進村入戶招攬生意,難道他們就沒有一絲警覺嗎?
即便“量子科技”理解起來存在一定門檻,但要了解相關內容也不是絕對無從下手,完全可以尋求專業人員答疑解惑。更何況,現在很多地方的農業科技人員本身就經常下鄉,幾方信息一比對,核實真偽并不太難。
至于其他市場監管部門,也同樣存在失職失責的嫌疑。想想看,已經有工廠實現了看看照片就能遠程干預長不長蟲的“超能力”,還有什么是他們不能干的?而聽任這樣的企業正常生產,據說還有什么專利,顯然是有問題的。如果監管部門忽視必要的檢查核實環節,聽任所謂的量子賦能“信息艙”公然行銷,是不是也有點不負責任?
農村是一片廣闊天地,同時也是監管的薄弱地帶,由此也每每招引來形形色色的坑農行為。像“量子賦能”這樣的騙局之所以能夠在農村扎根,也正是因為有人瞅準了這里的薄弱。畢竟,外邊的人可能對這類坑農騙局不以為意,但對于整日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來說,在公司“銷售技巧”的忽悠下,很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農村仍是我們的根,不能再讓騙子們大行其道了。所有與農業農村農民相關的問題都應當被嚴肅對待,對于類似騙局更應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有關部門有必要積極行動,增強農戶的警惕意識,保護好他們的權益,也保障春耕順利推進。(龍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