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于10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展,此次成就展以“創新驅動發展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全面展示我國“十三五”以來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工作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彰顯科技創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引領作用。
我校多項科研成果在本次成就展亮相,再次展現西工大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與擔當。
讓我們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科研成果參展吧!
1.翱翔系列微小衛星
“翱翔系列微小衛星”由我校航天學院周軍教授團隊研制,學校是歐盟QB50國際大科學計劃的原始發起單位之一和亞洲區總協調單位。QB50項目帶動了國內5所大學參與,牽引了國內立方星技術的發展。2016年我校成功發射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成為12U立方星結構的國際標準;2017年發射QB50項目的“翱翔一號”衛星,由國際空間站成功分離?!鞍肯柘盗形⑿⌒l星”先后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全國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第二屆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冠軍。
宇航員拍攝“翱翔一號”從國際空間站分離
2.低能耗變構型仿鳥飛行器
“低能耗變構型仿鳥飛行器”由我校航空學院相關研究團隊研制。該項目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獲授權發明專利26項,研發的仿鳥飛行器仿生程度高,飛行時常有鳥類伴飛,具備自主航線飛行、信息實時回傳等功能,可用于復雜環境局地信息獲取,已在陜西省地震局、藍天救援隊等多家單位試用,并參加多次演習和展覽,受到中央電視臺、英國防務周刊等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報道,獲陜西省科技一等獎、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全國研究生未來飛行器創新大賽一等獎,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3.輕質高效寬工況螺旋槳
“輕質高效寬工況螺旋槳”由我校航空學院相關研究團隊研制。該項目受國家重大專項支持,針對飛行器特點,提出了螺旋槳設計的新技術,創新性地發展了基于“大型低速風洞+高原車載試驗臺+高空搭載飛行試驗”相結合的驗證技術,16型螺旋槳應用于新型飛行器和無人機,授權發明專利23項,制定高分專項標準1部,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4.滑撲一體仿蝠鲼柔體潛水器
“滑撲一體仿蝠鲼柔體潛水器”由我校航海學院自主水下航行器團隊研制,該項目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與“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資助,研發的滑撲一體仿蝠鲼柔體潛水器,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大尺度仿生柔體潛水器大深度滑撲一體航行試驗,處于世界先進行列。
新一代高仿生仿蝠鲼柔體潛水器
海上試驗
5.“海洋聲學探測技術”研究成果
“海洋聲學探測技術”項目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重點專項支持下,針對國家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對海洋聲學探測技術的迫切需求,歷時4年,突破了傳感器陣列超指向性處理、MIMO聲學探測、多源聲學信息融合等水下信息處理技術,研制了由固定節點、移動節點及組網系統構成的分布式水下信息感知與處理系統,有力提升我國海洋信息獲取及環境安全保障的能力,對促進海洋探索、開發及利用至關重要。
6.手持式熒光定量PCR儀
“手持式熒光定量PCR儀”由我校機電學院中外科研團隊聯合研制,可在20分鐘內完成核酸檢測,將結果無線傳輸到數據終端。PCR檢測儀成功實現了對SARS和埃博拉等病毒的快速檢測,也可應用于新冠病毒的檢測。美國基因組專業網站Genomeweb認為“手持式熒光定量PCR儀”是世界上最小的PCR實時檢測儀器,并給予高度評價。團隊在分子診斷儀器方面的研究解決了中高端快速核酸檢測儀器研發的關鍵技術難題。
結合物聯網的檢測結果大數據記錄圖譜
“十三五”以來,西北工業大學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及原創性科技創新成果。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西北工業大學將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切實肩負起建設科技強國的光榮使命,在新征程上不負期待、不負春光。
此外,還有很多由NPUer參與的科研成果在本次成就展中亮相哦!
如果有相關線索,歡迎在今天留言下分享,我們將為分享線索的小伙伴寄送精美文創產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