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山東半島地區持續了多日的降雪終于停歇了。監測顯示,截至昨天(22日),威海和煙臺部分地區的降雪都打破了當地最大積雪深度紀錄。那么,這兩個地方此次究竟下了多少雪?一組數據了解一下↓
威海位于山東半島,與煙臺并稱為“中國雪窩”,降雪以冷流雪為主。受強冷空氣影響,威海文登在12月16日至17日出現第一輪冷流暴雪,日最大降雪量達到27.5毫米,打破了山東半島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19日至22日,文登再次出現冷流暴雪。截至22日10時,單日最大降雪量為33.7毫米,突破第一輪過程所創極值。兩輪過程間隔時間短、降雪強度大,積雪深度隨之加大。
山東煙臺也連日遭遇暴雪,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12月21日煙臺積雪深度最大達52厘米。
“冷流雪”如何形成的?為何偏愛山東半島?
所謂冷流雪,也稱“冷流降雪”,它是怎么形成的?冷流雪為何偏愛山東半島?來聽專家解讀↓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張濤:寒潮強冷空氣下來的時候,它在低空是非常干冷的,但是與此同時,渤海的海溫并沒有降下來,海表是比較暖的,有水汽蒸發上來,所以在這里,就會有上冷下暖的對流結構,會出現那樣的一個云系。在山東半島的北部,有山脈的存在,所以當西北風下來的時候,會登陸、撞山,會有一個抬升的運動,也會有助于云的發展,最終會造成一個什么結果呢?在山東半島北部的一些地區,在山以北沿海的地區就會容易出現一種叫做冷流降雪的現象。這個降雪量常常出其不意,我們要關注一下。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 孟紫薇
流程編輯 馬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