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反對調休的聲音此起彼伏??鄢p休日及調休,“五一”實際僅放假1天,全年實際僅放假11天。網友們認為,這不是放假,而是“假放”。
圖源:
人們反對調休的原因很簡單:身心俱疲?!皽?a href='/index.php?c=show&id=8929' title='假期安排引爭議,反對調休的聲音不能裝作聽不到' target='_blank'>假期”的方式,打亂了原本規律的工作節奏,造成身體疲憊,反而降低效率;連續工作六天,僅靠一天休整,帶來心理焦慮。拼湊的長假“假象”,降低了公眾的幸福感,引起越來越多的不滿。
自1995年雙休日制度確立,我國的節假日安排經歷了近30年的演變??陀^來說,我國假期總體時長有所增加,處于世界中等偏上位置。曾經的春節、五一、國慶三個“黃金周”,也激發了巨大的消費潛力。
問題是,為什么假期增多了,公眾的獲得感反而減低了?頂端評論員認為,調休帶來的疲憊是結果,假期時長依然不足是根源。
從緩解社會壓力的角度說,增加假期可以適當對沖調休的影響。當代年輕人很辛苦,“996”“007”常態下,不少人只能用躺平、佛系來自我安慰。多放兩天假,效率提上來,恐怕才是優解。
從經濟社會變化的角度說,多放假有利于擴大內需。當下消費疲軟、產能過剩同時存在。密集出游導致人流扎堆,很多人不敢出門,不出門就沒了消費。不如在保障正常雙休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長假數量,讓人們更愉快地合理消費。
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就是解放勞動力。中國依靠“人口紅利”,創造了無數個經濟奇跡。休假時長方面,理應向前列國家看齊,給予勞動者更多的關懷和尊重。
增加休假時長,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休息權益。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官方曾稱,它的變動和調整,需要廣泛調研,深入論證,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F在,廣泛的社會意見擺在面前,是否需要充分聽?。?/p>
期待正常節奏的假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調休安排與之矛盾、人民群眾怨聲持續不斷,就應該聽取意見、盡快調整。反對調休的聲音,不能裝作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