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3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在全美范圍內封禁TikTok (海外版抖音)的法案。
法案規定,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將有六個月的時間出售其控股權,如果不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剝離,TikTok將在美國被下架。
要么賣給美國,要么卷鋪蓋走人,態度強硬的法案在兩黨投票中以352:65的壓倒性票數多數通過。
接下來,法案將被遞交參議院。如果在參議院通過法案并由總統簽署,TikTok在美國的結局就很難說了。
美國對TikTok的圍剿已經不算新鮮事,從2020年開始,一波波禁令就沒停過。
TikTok在美國的用戶量超過1.7億,幾乎每兩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是TikTok的用戶。近年來它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塑造流行文化、推動“網紅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Meta、Google等美國傳統大廠構成了威脅。
再加上,TikTok有著出身中國的“血統原罪”,且不被美國的任何財團和黨派控制,眼瞅著它影響力越來越大,深入群眾且“不聽組織指揮”,趕緊置TikTok于死地,就成了件緊要事兒。
(反對封禁TikTok的游行)
但陽光之下沒有新招兒,無論是四年前還是四年后,搞得動TikTok、能隨意“塑造”的理由只有一個——這玩意兒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
2020年,特朗普任職時期就跟TikTok好一頓折騰,甚至提出TikTok不僅要賣給美國公司,財政部還要趁機留下一筆“買路錢”抽成,流氓行徑已經是赤裸裸的勒索。
特朗普的封禁令最終被聯邦法官阻止,隨著換屆再也沒了音訊。直到2022年,美國總統換屆選舉預熱,“封禁TikTok”的聲音卷土重來。
2023年,美國國會以“保護數據隱私”以及“保護兒童免受網絡傷害”為主題,討論是否應該頒布TikTok禁令。
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禁令沒得到落實,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反而因為出席了國會聽證會意外走紅。
一面是野蠻無知、邏輯混亂的國會代表,一面是臨場不亂、溫文爾雅的年輕CEO,聽證會的弱智提問片段被網友拿出來反復“鞭尸”,輿論一邊倒地支持周受資和TikTok。
(聽證會片段成了檢測國會代表智商的段子)
聽證會結束后,周受資榮升“TikTok Daddy”之位,他的視頻被TikTok上的網友們加上各種愛心特效,儼然成了反抗不公的年輕人的代表。網友狂嘲美國國會不懂硬問、吃相難看,集體為TikTok鳴不平。
笑料還沒過去,一年后的今天,禁令卷土重來,同樣的理由換湯不換藥,看起來美國是真有點急了。
隨著TikTok禁令在眾議院通過,民眾的不滿達到了高潮。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內的倡導團體稱,該法案“審查制度過于簡單”,并認為“危及該平臺的使用權就是危及了言論自由”。
部分反對禁令的國會議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7歲的佛州眾議院認為,禁令侵犯了美國人的權利:“TikTok是人們表達想法的地方。我所在的地區有很多小企業和內容創作者離不開TikTok,禁令會對他們產生巨大影響?!?/p>
民主黨立法者稱,所有的社交平臺都該被公平對待,單獨把TikTok拿出來針對,無疑是種反對表達自由的危險行為。
TikTok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正試圖剝奪1.7億美國人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封禁TikTok將損害數百萬企業的利益,剝奪藝術家的觀眾,破壞全國無數創作者的生計。”
如發言人所說,若TikTok在美國下架,首當其沖的是那里的中小企業和內容創作者。美國國會大廈外已經有博主們組織游行,呼吁撤銷禁令。
(美國民眾在國會大廈游行反對禁令:“TikTok幫我做生意”、“我是1.7億TikTok用戶的一員”、“TikTok改變了我的生活”)
博主線下游行的同時,線上網友們奔走相告,希望能團結起來,守住美國人使用TikTok的權利:
“也許國會應該禁止用于屠殺兒童的槍支流通,而不是去禁止TikTok?!?/p>
“太荒謬了。比起流浪漢、預算赤字、非法移民、醫療改革、非法毒品等問題,政客們竟然更擔心一個社交媒體平臺。”
“如果真被禁了我會很難過的,會超級想念大家!”
“TikTok是我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嗚嗚(哭)”
事實上,TikTok從未放棄反抗。就在眾議院通過法案前,TikTok面向全體用戶推送了“動員綱要”,號召大家向國會直接發聲。
最“騷”的是,TikTok還在頁面底部放了一個“Call Now”的按鈕,一鍵撥打國會電話,給國會議員們辦公室的電話當場打爆。
而在眾議院通過法案后,TikTok CEO周受資發布視頻表達了抗爭到底的決心:
“禁令將從小型企業和創作者們的口袋里掏出數十億美元,使超過30萬個美國工作崗位面臨風險,并且會奪走你的TikTok。
我們知道TikTok對你們所有人有多重要。它為我們的1.7億用戶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自己的平臺,并為美國超過700萬家企業賦能。
我們的平臺對小企業主很重要,他們依靠TikTok維持生計…
我們不會停止為你們辯護,將繼續盡一切努力,行使我們的合法權利,來保護我們與你們共同建立的這個令人驚嘆的平臺?!?/p>
這段“動員大會”再次燃到了TikTok上的網友,很多人表示要和平臺站在一起,反對美國國會通過的禁令。
“周受資應該去做總統?!?/p>
“比起眾議院里的那幫人,我更愿意相信你?!?/p>
“相信你!你是我們永遠的國王!(比心)”
有意思的是,就在事件持續發酵時,曾經對TikTok恨之入骨的特朗普,這次居然也選擇了為TikTok代言。
他稱TikTok“有好處也有壞處”,最重要的是,直接封禁會“逼瘋美國的年輕人”。當然,最讓他咬牙切齒的是,如果沒了TikTok,Meta和臉書會獲得大量流量。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特朗普討厭臉書,這是個公開的事實,他曾多次強調“臉書才是美國的敵人?!?/p>
2021年的國會大廈騷亂事件之后,臉書對特朗普實施了為期兩年的禁令。特朗普一直對臉書懷恨在心:“我認為臉書非常不誠實,臉書對我們的國家非常不利,尤其是在選舉方面?!?/p>
反觀拜登政府,此次法案突然讓其陷入左右手互搏的矛盾:一方面拜登指望通過TikTok拉年輕人的選票,另一方面又對封禁TikTok帶來的聲望躍躍欲試。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TikTok已經展現出對輿論的影響。在拜登政府看來,年輕人已經逐漸遠離電視等傳統媒體和平臺,涌向TikTok。
(當年的一段視頻對比拜登和特朗普對妻子的態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年輕人對兩者的印象)
民主黨需要在今年11月大選前討好年輕選民,拉到他們的選票。為此拜登不惜頂著爭議,在TikTok上開通了自己的賬號,甚至用自嘲、玩梗等年輕化的方式來運營。
只不過,封禁法案一來,民主黨想討好的年輕人,怕不是火速要站到對立面了。
(TikTok上涌現出大量對封禁法案表示擔憂的視頻)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4年針對TikTok的封禁中,美國國會沒有找到TikTok威脅國家安全的證據,卻始終沒有停止對TikTok的打壓。
針對眾議院通過的最新封禁法案,今天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禁令讓美國站在了公平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立面。
“如果所謂國家安全的理由可以用來任意打壓別國的優秀企業,那就毫無公平正義可言。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就要想方設法據為己有,這完全是強盜邏輯?!?/p>
就算這次封禁不成,也一定會有下次。卸下公平競爭和契約精神的偽裝,踐踏曾經標榜自由的價值觀,莫須有的罪名下,TikTok一直會是美國政府的眼中釘。強制買賣和封禁的法案之中,強盜之意已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