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民自由聯盟在內的倡導團體稱,該法案“審查制度過于簡單”,并認為“危及該平臺的使用權就是危及了言論自由”。
27歲的佛州眾議院認為,禁令侵犯了美國人的權利:“TikTok是人們表達想法的地方。我所在的地區有很多小企業和內容創作者離不開TikTok,禁令會對他們產生巨大影響。”
民主黨立法者稱,所有的社交平臺都該被公平對待,單獨把TikTok拿出來針對,無疑是種反對表達自由的危險行為。
TikTok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正試圖剝奪1.7億美國人言論自由的憲法權利。封禁TikTok將損害數百萬企業的利益,剝奪藝術家的觀眾,破壞全國無數創作者的生計?!?/p>
如發言人所說,若TikTok在美國下架,首當其沖的是那里的中小企業和內容創作者。美國國會大廈外已經有博主們組織游行,呼吁撤銷禁令。
TikTok在美國的用戶量超過1.7億,幾乎每兩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是TikTok的用戶。近年來它已經成為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塑造流行文化、推動“網紅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Meta、Google等美國傳統大廠構成了威脅。
再加上,TikTok有著出身中國的“血統原罪”,且不被美國的任何財團和黨派控制,眼瞅著它影響力越來越大,深入群眾且“不聽組織指揮”,趕緊置TikTok于死地,就成了件緊要事兒。
(反對封禁TikTok的游行)
但陽光之下沒有新招兒,無論是四年前還是四年后,搞得動TikTok、能隨意“塑造”的理由只有一個——這玩意兒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
2020年,特朗普任職時期就跟TikTok好一頓折騰,甚至提出TikTok不僅要賣給美國公司,財政部還要趁機留下一筆“買路錢”抽成,流氓行徑已經是赤裸裸的勒索。
特朗普的封禁令最終被聯邦法官阻止,隨著換屆再也沒了音訊。直到2022年,美國總統換屆選舉預熱,“封禁TikTok”的聲音卷土重來。
2023年,美國國會以“保護數據隱私”以及“保護兒童免受網絡傷害”為主題,討論是否應該頒布TikTok禁令。
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禁令沒得到落實,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反而因為出席了國會聽證會意外走紅。
一面是野蠻無知、邏輯混亂的國會代表,一面是臨場不亂、溫文爾雅的年輕CEO,聽證會的弱智提問片段被網友拿出來反復“鞭尸”,輿論一邊倒地支持周受資和TikTok。
(聽證會片段成了檢測國會代表智商的段子)
聽證會結束后,周受資榮升“TikTok Daddy”之位,他的視頻被TikTok上的網友們加上各種愛心特效,儼然成了反抗不公的年輕人的代表。網友狂嘲美國國會不懂硬問、吃相難看,集體為TikTok鳴不平。
笑料還沒過去,一年后的今天,禁令卷土重來,同樣的理由換湯不換藥,看起來美國是真有點急了。
隨著TikTok禁令在眾議院通過,民眾的不滿達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