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哥入局短劇賽道了?4月16日,有媒體消息稱,“三只羊劇場”官方賬號已啟用。
該賬號簡介顯示,自制精品短劇將陸續更新。
通過現場人員透露的海報可以看到,
演員陣容中有多位三只羊旗下的藝人,其中三只羊小七(七老板)是小楊哥的徒弟之一。
路透圖顯示,其出品方之一為“合肥三花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4月16日晚該賬號也進行了線上直播,主播在直播中回復,該部短劇正在拍攝中,小楊哥在忙公司的工作,并未參演該部短劇。
截至發稿前,該賬號已經擁有了1.6萬名粉絲。
此外,第一部短劇已經開始拍攝,名為《傅爺,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
通過現場人員透露的海報可以看到,演員陣容中有多位三只羊旗下的藝人,其中三只羊小七(七老板)更是小楊哥的徒弟之一。
其出品方為“合肥三花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雖然并非小楊哥直接控股,但通過天眼查可知其地址位于三只羊集團的大樓內,說明其暗含聯系。
圖源:現場人員抖音賬號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小楊哥拍的第一部劇了。
此前已有《反貪風暴》系列和《讓我再愛你一次》兩部短劇在三只羊網絡主賬號更新,但總集數只有
11集,也沒有泛起太大的水花。
不過,小楊哥做短劇的想法似乎是認真的。
去年11月,三只羊與知名影視公司森林影畫合資成立合肥聚百星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為短劇事業布局,尋找可靠盟友。
圖源:天眼查APP
而這次的新劇,可以視為小楊哥認真準備半年后的正式產品,畢竟其演員陣容和制作公司的水準都比之前的短劇要高出一個量級。
從另一個視角上看,小楊哥發力短劇正好呼應了此前“不想帶貨”的言論。
一個月前,小楊哥在直播中表示將減少帶貨場次。
當時有人質疑,
小楊哥不帶貨靠什么賺錢?現在答案很明了:靠短劇。
短劇行業有多賺錢?
無論是直播帶貨還是切片視頻,小楊哥總能找到好賺錢的路子,這次的短劇也不例外。
所謂短劇,指的是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完整且連貫故事情節的聚集,突出一個“短平快”,根據上線平臺的不同可分為橫屏短劇和豎屏短劇。
短劇有多火呢?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微短劇市場規模近400億元。
《2023年短劇產業區域版圖》則顯示,目前短劇制作相關企業數量達22.9萬家。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微短劇拍攝備案量達3574部、97327集,分別同比增長
9%、28%。
短劇的火爆,離不開它的高利潤。
據業內人士介紹,橫店一部80集的短劇10萬元就可以拍完,平臺方的短劇制作成本通常在20-30萬左右,精品短劇的制作成本約為50-70萬。
與之相對的,它的收入上限又相當高,上線當天流水超過1000萬的短劇不在少數。
比如,曾經靠寫網絡雞湯成名的公眾號作者咪蒙轉戰短劇行業,在春節期間上線的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首播當天充值就超過2000萬元。
據推算其背后的MCN公司一年營收能達到1.8億元。
圖源:抖音
那么,短劇為什么能這么賺呢?
一方面,短劇利用了人性弱點,往往前幾集免費觀看,在開頭設置有懸念、有吸引力的情節,等到了劇情高潮才開始收費,人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很容易付費購買。
或者有些短劇開頭會安排一些有強烈爽點的情節,如果想重復這種爽點,就需要一直付費,令人欲罷不能。
另一方面,短劇的付費門檻很低,一般人都承受得起。
不同于長視頻網站“會員制”或者“買斷制”的收費模式,短視頻平臺的短劇一般采用單集付費模式,一般一集只要0.5-2元。
這樣不僅弱化了觀眾的價格感知,看到不想看的地方也可以隨時停止,不容易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
短劇雖然暴利,但入局的門檻卻很高。
除了需要一整套創作班底,長期投流的費用才是支出的大頭,本質上它還是一門“燒錢”的生意,要做好前期虧錢的準備。
但對于小楊哥來說,這些算不上什么問題。小楊哥公司去年光靠直播帶貨的收入就超過300億元,拿出一部分利潤投資短劇、組建團隊根本不在話下。
更重要的是,小楊哥本身的創作經驗相當豐富,此前創作的“網癮”系列、“絕望”系列的短視頻,其實就是一種“簡易版”的短劇。
以小楊哥對內容的敏感度,以及全網過億的粉絲體量,在短劇行業取得成績并不是一件難事。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小楊哥選擇短劇賽道,應該是充分考慮過自身的實力以及契合度的。
不僅是“什么賺錢做什么”,更是“擅長什么做什么”。
帶貨不是唯一出路
小楊哥的行動,指出了帶貨之外的另一條流量變現路徑。
事實上,不僅是小楊哥,不少頭部主播在帶貨上都遇到了瓶頸,試圖尋找其他路子了。
比如,不久前董宇輝被指出帶貨講解質量太差和不講書的問題,直播中他也承認了錯誤,表示現在精力被大量地分散,需要等公司相對步入正軌后才能調整過來。
更早之前,辛巴宣布計劃暫停帶貨去學習AI,兩年后再選新賽道重新開始,他表示帶貨其實沒那么賺錢,并且直播帶貨行業已經沒有能讓自己興奮的東西了。
大主播的帶貨困境,與其自身角色的轉變有關。
在“單打獨斗”時期尚且可以全身心投入直播帶貨,但一旦事業做大了,自己成了公司的管理者,就沒有余力專心帶貨了。
此外,直播帶貨翻車也容易影響主播攢下來的口碑。比如小楊哥和東方甄選帶貨的“梅菜扣肉”預制菜在今年3·15都被點名批評,引起了網友一陣圍攻,口碑一落千丈。
究其原因在于,直播帶貨本質上是一種零售,行業的水還是太深了,除非自己把控產業鏈上游,否則很難避免質量問題。
而網紅的名人效應又會放大這些問題,被人口誅筆伐。
所以,頭部主播都需要找到直播帶貨之外的第二條發展路徑,并盡早完成轉型。
把賺錢的機會留給別人,有時候是一種獨善其身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