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代表稱被逼做主播2年賣出3億農貨引起熱議!根據抖音平臺統計,2022年8月31日-2023年8月30日期間,有884萬作者通過直播、短視頻、櫥窗、圖文等豐富形式帶貨取得收入,其中累計銷售總額破10萬元的作者數量超過60萬。這反映出電商直播正在成為農民新的收入來源和"新農活"。
在信息時代和數字經濟的浪潮下,直播電商正在助力農村地區實現產業振興,為廣大農民帶來新的就業機會和創業契機。然而,對于一些傳統農民來說,直播電商是個全新的概念和挑戰。那么,他們如何擁抱這種新業態?這種新模式又將給農村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和變革?讓我們一探究竟。
直播電商:農民的"新農活"
"我是被逼的。"徐志新坦言,在疫情期間,當地文旅產業一蹶不振,大量農特產品面臨滯銷困境,他不得不嘗試在抖音直播帶貨,成為一名助農主播。起初探索艱難,但憑借誠信和善意理念,直播間銷量節節高漲。兩年來,他累計帶動超3億元農產品銷售。
"信用是最大成本,善良是最好選擇。"徐志新說,網友購買是基于對主播的信任。直播定位"助農",不僅幫助農戶,也照顧特困家庭,所以粉絲樂于伸出援手。現在,很多外出農民也返鄉加入新業態。從13年前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已達3萬元,燕兒谷鄉親們終于實現了小康夢。
數字惠農,開拓新天地
"電商直播成了新農活,手機成了新農具。"徐志新認為,這種新模式讓更多農民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創業,受益于改革發展紅利。他還發起百名村支書走百村活動,用直播電商助力革命老區等地區的農產品銷售。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報告指出,電商新模式助力構建數字化專業市場,促進了生產流通環節自組織,降低產業帶運營成本。可見,數字化不僅惠及了農民個體,也給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思維重塑,線上線下融合
有人擔心電商會"擠垮實體店鋪"。但徐志新不同意這種觀點,"有些實體沒做好準備去擁抱互聯網思維,缺少人才、知識去應對數字化浪潮,所以才會被淘汰,并非是電商業態的問題。"
事實上,徐志新在城里開設了一家線下體驗店,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獲得可觀效益。他強調,"獲客渠道已發生變化,我們要用好互聯網工具獲客,而非依賴傳統熟人社會。"他還反對把電商稱為虛擬經濟,"電商涉及真實交易,既要走單還要物流配送,怎能不算實體經濟?"
政策支持,推動融合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徐志新建議,在三農領域防止市場過度壟斷,保留機會給農民和新農人。同時應傾斜支持鄉土人才、非遺文化傳播,鼓勵設計更多本土特色產品,提振文化自信。
對于直播間的管理,也應與時俱進,不要過于嚴苛。"農民的直播間應該是田間地頭的直播,商業氛圍過重則不太合適。"他期待看到線上線下更好地融合,數字化服務業發展蓬勃。
寫作小結
直播電商給廣大農民帶來了新的創業創收機會,也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但要實現長期健康發展,關鍵在于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融合線上線下優勢,同時加強政策支持和監管引導,助力"新農活"行穩致遠。
所以,對于農民而言,是時候放下舊有思維束縛,擁抱變革了。對于決策者而言,亦要因時制宜推出扶持政策,推動農村地區共同在數字經濟的洪流中乘風破浪、出淀澤而不染
討論題:
你認為直播電商對于農村發展的最大價值是什么?它還應該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助力?
如何更好地推動傳統農業與數字科技的融合?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