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畫枝條,濃墨勾秋葉,用筆要柔中見剛……”63歲的楊阿姨每天晚上都會準時守在電腦前,跟隨屏幕另一端的老師學國畫。如今,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嘗鮮知識付費,通過上網課實現自我提升、豐富晚年生活。
網上國畫課圓了楊阿姨夢想
如今,很多老人愿意通過購買網絡課程、觀看直播等新形勢重拾年輕時的愛好和特長。國畫課、舞蹈課、健身課、鋼琴課,各種課程安排占滿了老人的時間表。
屏幕那頭,老師將攝像頭對準宣紙,用毛筆潑灑著一幅花鳥圖;屏幕這頭,楊阿姨按照老師的筆法,畫得像模像樣。遇到復雜的地方,楊阿姨會把疑問發到屏幕上的對話框里:“秋葉用什么顏色?我用的好像不太對?!?/p>
兩個小時之后國畫課結束,楊阿姨連忙把自己當晚的作品拍下來發到微信學習群里,不一會兒,老師的點評就發來了,表揚楊阿姨最近繪畫水平有進步,楊阿姨看完之后樂得合不攏嘴,念叨著要把這幅畫裱起來掛在客廳。
楊阿姨的兒子告訴記者,學國畫是母親年輕時的夢想,到了老年終于實現了。“這個國畫課6個月1380元,老人想學就掏錢報名了?!崩夏耆藫碛锌臻e時間和消費能力,對知識付費這種新事物也不排斥?!艾F在她比小孩學得還起勁。”在楊阿姨的感染下,老伴兒孫大爺也計劃著報一節書法網課試試。
除了學習國畫、書法培養一門特長外,中醫養生也是很多老年人熱衷學習的內容。
“49元錢就能了解點中醫診斷學的知識,望聞問切都會教,多學點沒壞處?!奔易∝S臺區的徐阿姨在樓下鍛煉,手機里正播放著中醫網課。課程信息顯示,來自大學中醫學院的教師正在講課,教學員如何通過望舌苔及舌下脈絡來診斷病情。徐阿姨購買的是錄播課,聽不懂的地方能和其他老人互相探討。
“還有一節購課之后免費贈送的直播課,講如何養護老寒腿的?!毙彀⒁陶f罷打開了微信群里客服發來的直播鏈接,直播間此時顯示已有5000余人在線,“我膝關節疼,有積液,秋冬需要注意什么?”“我半月板撕裂過,怎么注意養護?”……老人們在評論區刷著自己的病情,期望能得到老師的解答。
快樂學習要避開隱藏套路
通過付費課程,有的老人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還有的老人掌握了感興趣的專業知識。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網課APP平臺或小程序也藏著問題,存在營銷廣告太多、違規直播賣保健品、用低價課引流等情況。
在一款名為中老年生活的APP里,除了老人感興趣的在線網課,還有不少營銷廣告。在APP首頁頂部,“免費領水果”的字樣非常顯眼,點擊進入后卻自動打開了一款種水果的小游戲,一旦想領取額外的水滴為虛擬果樹澆水,APP就會打開交友約會等強推給用戶的全屏廣告。
不少提供免費學習資源的APP還開通了直播功能,不管是國畫老師,還是聲樂老師,講著講著課就帶起貨來。在一款名為“紅松”的中老年興趣學習交流APP中,記者點擊進入一間主題為“非醫非藥享健康”的直播間,一位講師正推銷一堂價格為199元的健康管理課程?!皥竺?99元課程再送228元一盒的護肝茶,結業成績合格,再送一盒!”點擊直播間右下角的購物車圖標,包括小分子肽、骨膠原蛋白肽等各種所謂的保健品映入眼簾,價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在直播間里,如果老人想發送彈幕或者為主播贈送虛擬禮物,還需要進行現金充值。
記者注意到,老人在報名線上的網課后往往都會被拉進一個學習群,會有專門的客服提醒老人上課、復習。這種群同時也是推銷其他課程的渠道。記者在徐阿姨加入的中醫養生課群聊中,還看到了39.9元的艾灸課、58元的養肺防秋燥課程、68元的中風急救課等。
甚至有的課程用0元、1元的低價課引流。記者進入某課堂小程序,便跳出了限時免費的國畫課和書法課,一般在五六節課的體驗課程后,便有客服在微信學習群里推廣2580元的進階課。其間,還會有客服以贈送免費畫集為噱頭鼓勵老人邀請其他朋友進入學習群,達成商家一帶多的營銷目的。
據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7萬多所老年大學,在校學員超過800萬人。另據《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用戶日均使用互聯網時長達到64.8分鐘,比40歲以上的用戶多16.2分鐘。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學習場景都在經歷著一場升級。在這個過程中,老年人要警惕部分知識付費課程的套路,避開背后的陷阱才能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