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起特大團伙職業騙薪詐騙案,法院對被告人陶某某(職業騙薪團伙成員)詐騙案公開開庭審理。在過去的幾年間,該團伙肆無忌憚地瞄準滬上眾多中小企業瘋狂實施詐騙,讓被害企業不堪其擾,有的企業甚至因此倒閉。檢察機關認定被害企業有260余家,該團伙涉案金額高達3500余萬元。(據4月12日澎湃新聞)
據檢察機關介紹,自2020年1月至案發,以楊某某等人為代表的職業騙薪群體,通過偽造學歷證書,虛構工作經歷、個人能力入職企業后,以虛構拜訪客戶記錄等方式制造自己正在為公司努力工作的假象,騙取公司支付的底薪或業務報銷款項?!坝屑彝獾仄髽I來滬開設子公司,招募的85名銷售人員竟然都是職業騙薪人,導致銷售業務陷入癱瘓?!?/p>
招的85名員工全是職業騙薪人(圖源:看看新聞)
檢察官說,在辦理這批職業騙薪案件的過程中,感到心情沉重。就算讀者看到這種情形,也同樣會感到心情沉重。一是騙子的膽大妄為,能夠屢屢得手。二是相關受害企業的用人失察,給了騙子以可乘之機。
據報道,其中一對夫妻在上海陸陸續續入職了100多家公司。她和丈夫的最高紀錄,是每人每個月同時在10多家公司兼職,個人月入工資20多萬。尤其是丈夫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曾經在197家單位任職,獲得工資近200萬元。
有的同時入職十幾家公司(圖源:看看新聞)
通常,一個人干一份工作都會感到忙不過來,有的還被“卷”得夠嗆,這種職業騙薪人居然能每個月同時在10多家公司兼職,是怎樣蒙混工作的可想而知。
要說,這些騙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學歷是假,工作經歷也是假,居然能成功應聘,到公司上班后,繼續造假,虛構拜訪客戶記錄。當被害單位發現上述人員未能給公司帶來任何收益、業績一直為零,欲將其解聘時,部分人員還會以“正在尋找客戶、客戶資金馬上到位”等方式拖延在職時間,以騙取更多薪資。
受害企業當然是無辜的,但其用人與管理模式也不免令人唏噓。諸如,招聘員工時只看表面資料,哪怕提交的是虛假個人簡歷都能通過應聘。有騙子在面試時,給面試官留下極深印象:開豪車、戴名表、高學歷、好口才,聲稱擁有長期金融行業從業背景、手握大量優質客戶資源……還許諾將在一年內為公司融資2.1億元。就這樣,順利入職了。
有的三年入職197家公司(圖源:看看新聞)
如果對員工的業績考核也同樣只看表面,不注重實際工作情形,騙子就可以靠花言巧語在公司立足:明明是在敷衍了事,卻能靠匯報把自己的工作說得天花亂墜,他們的工作日志總能按時上交,從工作日志來看,不是在拜訪客戶就是在洽談業務,工作開展得熱火朝天,實際上都是虛構的,這不正是那種“累死累活干活干不過寫PPT的”寫照嗎。
2023年10月起,浦東新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陸續對這起職業騙薪系列案中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提起公訴。截至目前,已起訴188人,現有178人被判刑。
職業騙薪人被繩之以法(圖源:看看新聞)
騙子被繩之以法,大快人心之余,也該令人警醒。據介紹,多數被害企業正是因為被騙薪團伙抓住了對入職員工背景調查不嚴謹、日??己斯芾聿粐栏?、社保交納不規范等“軟肋”,才深陷騙薪陷阱。
對這種騙薪犯罪,一是要嚴厲打擊,不讓作惡者得逞,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要擦亮眼睛,從制度上扎緊用人的籬笆,別讓居心不良者給混進來了?!耙獑査煽內绾?,他從來都不直說,掏出PPT一頓胡扯,混完資歷走了,只剩下臟亂差了”,對這種員工,單位在考核上應注重實效,不能讓投機取巧者以“畫大餅”來忽悠公司,通過走捷徑與造假來糊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