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為“新農人”提供了廣闊舞臺。在靜樂縣,從職場回鄉的李潤青,承包了2000畝土地種植藜麥,培育出多個品種,研發了系列產品,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在岢嵐縣,焦小強借助電商銷售農副產品,打響了農家山貨“二小子”品牌,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創業;在翼城縣,返鄉創業的劉海軍走集約化、規?;?、效益化的發展路子,集中連片種植有機旱作谷子,把當地小米推向國內市場……近年來,在三晉鄉村振興戰場上,大量“新農人”扎根鄉村,逐漸成為“興農人”,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p>
隨著現代農業不斷向數字化、智能化、規模化發展的轉變,“新農人”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激發農業新活力、培育農村新業態、拓寬農民致富路的生力軍。鄉村振興需要“新農人”,但是更需要“興農人”。
培育“新農人”。心懷一片鄉愁,鋪就回鄉之路。近年來,有的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回鄉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有的放棄高薪職位,回鄉興農創業……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他們展現了“新農人”的活躍思維、開闊視野和經營特長。各地要選樹一批有正氣、干實事、真創新的“新農人”榜樣,構建青年樂于返鄉、樂于創業的良好格局;要確立好培育對象,以點帶面,實現示范帶動,逐步建立一支穩定的“新農人”隊伍;要立足資源稟賦,為不同類型的農業人才提供多樣化服務,不斷增強“新農人”的自我發展本領和帶動致富能力。
激勵“新農人”。每一個“新農人”到“興農人”的蛻變,必然要經歷骨干現實與豐滿理想的碰撞磨合,才能找準著力點和發力點。要高度重視“新農人”的期盼和需求,在項目孵化、融資擔保、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讓“新農人”充盈底氣、提振信心,讓夢想與現實“雙翼齊飛”;要出臺農村創業扶持政策,真金白銀支持農業發展,讓英才們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和平臺,安心融入鄉村振興;要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讓選擇來農村發展的各類人才有榮譽感,對未來發展無后顧之憂。
留住“新農人”?!靶罗r人”不是簡單地回鄉種地,與以種植農業為生的傳統農民相比,根本區別就在于他們不僅下得了地,還能主動學習新技能,積極擁抱互聯網,帶動父老鄉親一同增收致富。要打造便利的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解決“新農人”后顧之憂,讓“新農人”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要因地制宜搭建人才招引平臺,暢通人才交流渠道,促進“新農人”與鄉村產業需求精準匹配、有效銜接。
時代召喚“新農人”,成就“新農人”。我們期待更多有志青年來到鄉下,把愛農之心化為興農之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趙建軍